APP下载

美育思想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途径研究

2021-06-01余音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产业作为现阶段文化产业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其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同时音乐文化发展中音乐教育阶段性成果较为显著,逐渐走向成熟,除此之外对于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和音乐文化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高师钢琴基础教学改革的进行,研究视野日益开阔逐渐体现出当前的教学专业性,美育课题的研究是以钢琴艺术与人的生命社交意义为探究点,凸显钢琴教学体系的核心价值和深层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教育;钢琴高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058-03

【本文著录格式】余音.美育思想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途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58-60.

基金项目:此文章依托湖北科技学院博士启动科研项目(项目编号:BK202107)。

在现阶段国内外来说,对音乐生产制作领域的常规叫法为音乐产业,评估音乐产品产出的质量和数量能够对音乐文化产业进行衡量。目前针对于音乐美育课题方向的研究成果有李敏《美育视野下的音乐教学初探》、杨倩《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言说》等。近几年对于高职高师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有明显的数量提升。随着各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研究视野日益开阔,逐渐体现出当前的教学专业性,美育课题的研究在钢琴艺术范畴内深化,是以人的生命价值和发展为起点,旨在强调钢琴素质教学活动的根本价值和深远意义。美育课题与钢琴艺术的融合研究实为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升其美育要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修养和高师钢琴的教学质量。通过美育教育原则和理念的落实,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将美育要素在钢琴基础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通过贯彻美育教学理念,促进音乐的创新。美育教育作为音乐教育在新课标改革下的关键内容,应从美育要素方面促进高师钢琴音乐教学的质量。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对于美的发现、对美的觉察理解再创造能力的全面培养,感知觉察能力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钢琴教学和演奏过程中扮演着基础与核心的不可替代的地位。钢琴在乐器家族中被冠以“乐器之王”的美称,在其自身音乐强大情感表达表现力上加以美育元素的应用,尽快在中国国情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应用研究,更有利于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

一、钢琴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国家重视

首先,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在审美上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美育的重要性。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提出《改进学校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8年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截至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其中音乐作为现阶段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大众生活质量,并带动国家经济增长,同时陶冶精神境界。音乐教育即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音乐美育作为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升其美育要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修养和高师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

从历史中追溯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高师钢琴教育的教学观念是相对开放的,1920年,萧友梅主办了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成立的30余所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钢琴教学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是仿效欧洲音乐学院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1]。随着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教学观念和思维也在不断的优化更新,尤其是音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开放性思维的运用,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认识。

(二)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通过美育教育原则和理念的落实,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心灵的陶冶。通过运用美育要素对钢琴基础教学过程进行应用,通过贯彻美育教学理念,促进音乐的创新。美育教育作为音乐教育在新课标改革下的关键内容,应从美育要素方面促进高师钢琴音乐教学的质量。对于为何而教的问题,当今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所感触,教育进程中曾出现分数与实际能力相差巨大等问题,面对这种状况,国家逐步推动教育界各领域深化改革,开始重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音乐教育也自然走上素质培养的道路。美育训练要素包括有感觉、知觉、理解力、记忆力、观察力、分析能力、注意力及审美能力等,尤为重要的是感知能力,就是指人的感受性和知觉的能力。通过钢琴这个媒介,学生在自身情感表达基础上加以对美育元素感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提升音乐理解思维和增强音乐语言理解力。学习钢琴不单是学会某一首乐曲、某一项技巧或是某一个音乐常识,而是掌握音乐组织的思维,读懂音乐的语言,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得到提高。第二,美育结合的钢琴教育更有助于生理、心理及思想情操的综合发展,钢琴演奏活动不仅需要十个手指这个“动态系统”的协调运动,而且还需全身肢体肌肉的有效调配运用,必然会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及思维的健康成长,愉快和高效的钢琴演奏并结合美育思维必将产生有益的效果。第三,有助于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心理感知力。在再创作艺术作品时,需诠释者了解作曲家内心情感世界,领会作品所处时代的大背景,感同身受地体验音乐作品所传递出的情感。这就培养了学生体察他人情感变化的能力,达到提高情绪控制的目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第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生活作风,在结合美育貫彻的技巧音乐融合的背景下,学生们再进行科学严谨耐力的心理训练,这就从侧面锤炼了其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品格以及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二、高师钢琴教育中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高师钢琴体系课程的教学过程被视为美育教育体系的重难点实施环节,在此过程中应该体现美育思想在每个环节渗透的教育方案。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个性特征,以人为本的师范类院校培养目标的大方针下,钢琴实践教学作为钢琴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势在必行。美育渗透的实践教学主体应以主动设计为导向,在明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通过梳理和整合教育活动中的经验和理念,协调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自身功能,对于以理论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应该适当地进行取长补短,加强实践课的比例,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都应与美育思想融合创新,加入多学科课程内容,还要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加入其中,完成美育主体目标的转变。音乐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高校,同时通过进行高校音乐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产生。除此之外,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难点,我国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其钢琴教师师资队伍匮乏,同时思维认知薄弱等存在一定的关联[2]。对于部分学校来说,受当前资金限制的影响,影响了整体钢琴综合水平的提升,对于高校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限制。近几年随着钢琴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和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逐年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自身音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现阶段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基础水平不平衡,同时部分学生存在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的问题。高校钢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制约,在此基础上,相对阻碍了音乐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高师钢琴教育中美育渗透的措施

(一)夯实音乐“基本功”的教学基础

在提高美育感知能力和理解力之前,先加强日常基本功的训练。演奏技术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精确的演奏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音色和音乐表现的变化,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从而实现感受美、体验美的教育目标。“基本功”也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汇,不仅包括手指、手腕、手臂等部分的正确运动,以及节奏、力度、速度等演奏方法的技术层面,还包括演奏者深刻理解和准确诠释作品的艺术层面。教师通过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教师可以从音乐作品的记忆和辨别方面来对钢琴乐曲进行整体的认知,读懂体会其音乐语言规律,加强学生们对音乐形象的基本感知能力。在高师钢琴的初始教学阶段,通过进行趣味结合的技艺探究能更好地启迪兴趣,大幅度提升音乐结构和音乐语汇的感知力。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的训练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专业技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演奏过程中的乐曲进行情感辨别,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听觉等感觉系统作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一,对于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意义重大,除此之外,音乐美育能力还包含对艺术音色、音乐结构的深层次理解。钢琴教师自身的音乐艺术审美修养体现在美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通过结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实际,在注重学生、关爱学生的理念下,使美育能力提升的同时,素质教育水平也得到全面提升,在适应高师钢琴教学需求的同时促进基础教学目标的完成,提升音乐感知能力[3]。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

美育渗透的钢琴教育课程安排应注重各音乐及人文学科的整合性,将目前师范类音乐学专业学生音乐专业课程(基础乐理、中西方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即兴表演、即兴伴奏)以美育教学方式打通联结,以美育内容为核心的目标达到各个学科的综合与融合,切实研究钢琴与其他各学科如文学历史、诗歌、运动健康学、教育心理学、录音技术视觉艺术学等的联结与整合的教学方法。在与其他人文学科的结合学习中,促进音乐专业师范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钢琴艺术与历史人文学科知识有着深厚而丰富的联系,想演奏好一首作品,首先应理解探究该作品的时代大背景及其引申出来的创作内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准备活动,根据课堂形式的实际情况,设计美育思想渗透的教学方案,对与所学钢琴作品相关的文学历史课程进行美学知识的挖掘。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时,一定要先了解作者贝多芬创作每一首作品时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贝多芬最开始创作《英雄交响曲》时,题献给波拿巴·拿破仑,并冠以“波拿巴”的标题,当1804年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他愤怒地撕毁了献词,重新命名为《为纪念一位伟人的英雄交响曲》,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英雄》完成于贝多芬精神危机之年,耳聋没有希望痊愈,他也曾写过知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书。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选择死亡,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在其第一乐章,用一个像军号发出的简单素材,出一座巍峨的高大建筑物,将全曲的力量赋予于它的节奏“锤击版的上拍”“突然的停顿”“突然的和声回音”“音量的突然逆转”无不表现其与命运抗争的力量和决心。第二乐章是缓慢的葬礼进行曲,仿佛在描绘着英雄死后人们对他的无限哀思。在西方,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死者的灵魂飞翔在人类抬着的灵柩上方。第三乐章诙谐曲是对生命活力的赞颂。最后一个乐章,通过演绎出来的浩浩荡荡气势,歌颂了伟大的英雄主义的胜利,歌颂了自由和生命的力量。通過对贝多芬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学习,对贝多芬的时代和其性格特点及命运进行了解。通过对这一类型作品的学习理解过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当时贝多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的情感遭遇,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这也能使学生明确,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以以自己实际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这样会使乐曲的感情更加地真实[4]。

(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

学生由灌输式学习转向兴趣性学习,由被动学习的客体地位转换为主体,通过多种音乐形象的构建加强美育元素的应用,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在教学方式上,可由学生主导讲解“微讲座”,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植入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如可以选取《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课堂教学研讨的乐曲之一,通过视觉听觉联觉学习方式使学生首先领略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再通过和声动机和乐句的排列方式学习其音乐语汇,最后通过亲身演奏感同身受地碰撞出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同时充分体会到我国河山的雄壮,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共鸣。不论是中国民族音乐还是西方标题音乐一直是凭借其生动音乐形象的构建从而对人们产生影响,再比如在演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音乐来使学生想象在有春天气息的多瑙河畔人们欢呼、跳舞的情景。通过乐曲中旋律的起伏,能使学生在脑海中联想到在多瑙河上人们无忧无虑荡舟的情景,从这些画面当中都能联想到在蓝色多瑙河上所发生一切美好恬静的事情。舒伯特也在其《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中用小提琴弓与弦的激烈碰撞象征死神的气息,少女的声音很快在大提琴的暗语中柔和了起来。舒伯特在写作此曲时被严重的疾病和生活奔波干扰,这么美丽的旋律一定抚慰了其忧郁的心,如同曼陀铃的轻声絮语。高等师范学院钢琴教研室的教师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应不断探索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提高美育感知、美育想象、美育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结束语

美育教育作为目前国家重视的教育新途径,在各类钢琴艺术教学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通过多项研究表明,美育渗透的钢琴教育能够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孵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体的创意能力,通过进行美育渗透的钢琴教育,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视觉认知功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创意方式的指导,在灵活运用音乐手段进行相关问题解决的同时,达到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目标。本论文为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美育基础教育来说将提供一方有益的参照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辛珺.钢琴教育中的审美效能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8):261,289.

[2]郑斌.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如何渗透音乐美育教育[J].北方音乐,2016(11):202-203.

[3]汪文珺.音乐美育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及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7):153-153.

[4]李婵.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观的重要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386-386.

作者简介:余音(1988-),女,汉族,湖北,博士,专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钢琴演奏与教育。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音乐教育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舞动”的音乐课堂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