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敦煌壁画乐舞形象”主题丝巾的设计研究

2021-06-01娄颖杰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敦煌壁画唐代丝巾

【摘要】敦煌壁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唐代则是敦煌壁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该时期壁画中的乐舞形象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以此作为丝巾图案设计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意义非凡且有极大发展空间。文章以“唐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象”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设计实践等方法进行丝巾图案设计研究。总结出以“唐代敦煌壁画乐舞形象”为主题的丝巾设计的创新方法,为其他相关主题丝巾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设计参考,设计师应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让中国原创设计走向更好的未来。

【关键词】敦煌壁画;唐代;乐舞形象;丝巾

【中图分类号】F7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054-04

【本文著录格式】娄颖杰.“唐代敦煌壁画乐舞形象”主题丝巾的设计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54-57.

一、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象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东西方文明在此汇聚,经过交流碰撞融合后再传入中原地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敦煌文化:“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1]

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中最宝贵的珍宝之一,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服饰、乐舞和民俗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因此被国际上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2]。敦煌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其中也包含着中国了不起的乐舞文化,无论是舞姿造型、乐器种类、服装首饰还是绘画风格都为丝巾的图案设计提供了许许多多珍贵无比的资料。

(一)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象分类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象种类丰富:有奏乐起舞的天宫伎乐;有御风翱翔的飞天;有富有动感的力士金刚;有经变画中婀娜多姿的伎乐天……这些舞蹈形象可以划分为天乐舞和俗乐舞两大类。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敦煌学家将敦煌艺术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分类如下:

北凉及北朝时期为乐舞形象的早期,主要描绘为天神奏乐起舞的天伎,例如飞天伎乐、天宫伎乐、药叉伎乐,等等。这一时期的乐舞壁画形象较为单一,大多是独自的乐舞表演,人物形象较为古朴,风格比较豪放,带有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

隋、唐时期为乐舞形象的中期,由于唐朝的经济文化繁荣昌盛一度达到辉煌的顶峰,因此也造就了敦煌壁画的鼎盛时期,舞蹈艺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异族风情,在壁画上的反映是乐舞种类更丰富,气势更恢宏。

由于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包容开放,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乐舞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土壤。唐代舞蹈以华夏传统舞蹈为基础,吸收东北、西南、西域各地区民族的精华。随着佛教的传播,乐舞文化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在石窟壁画中生动地展现出来。

盛唐时期宫廷宴会的乐舞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舞蹈的最高水准。唐代经变画天宫乐舞形象来源于现实,经过艺术加工又升华,在体态上更优美,服饰造型上更华丽。例如唐代经变画天宫乐舞中的菩萨形象体态丰满,服饰华美,温婉典雅,就是宫廷舞的折射,因此唐代有“菩萨如宫娃”的说法。

五代、宋、西夏、元时期是乐舞形象的晚期,五代时期多模仿唐代却不及其生动,宋代由于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在壁画中的舞姿多端正平直的形象,少有扭腰出胯的姿態,缺乏动人的美感。

(二)敦煌壁画乐舞形象在丝巾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风”的丝巾设计,其中也有一些将敦煌壁画乐舞形象与丝巾图案设计相结合的应用。例如艺术家李文跃的大唐飞天系列丝巾作品(图1),巧妙地将敦煌壁画的乐舞形象应用在丝巾的图案设计上。选择这一题材进行丝巾图案的创作,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同时又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从前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汇聚在敦煌,经其文化洗礼后流入中原,如今设计师们以敦煌为起点,将“国潮”推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二、丝巾设计的要素

(一)丝巾的构图

构图是丝巾的骨架,对丝巾画面整体的视觉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设计的初期,最先需要解决的便是构图问题。

丝巾的构图有很多种,不同的构图方式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而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故而在选择构图的形式时,设计师需要考虑究竟哪一种构图方式更加符合丝巾的主题,能更好地表达设计者想要传递的理念。

1.方圆式构图

方圆式构图是丝巾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构图形式之一,主要表现为:图案中的主题物在方巾画面中呈现为一个或多个正圆形或近似正圆的形状。

例如图2(a)这款爱马仕方巾《小型马车》是由设计师克里斯汀·勒农西亚(Christian Renonciat)设计的,构图是方圆式构图。这款方巾将圆形马车轮放大成为画面的视觉主题,使画面非常饱满更具视觉张力,同时起到了彰显品牌强化主题的作用。

2.铺满式构图

铺满式构图是通过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元素按照某种方式有组织的摆放,达到画面均衡的一种构图方式。在画面中单个元素较多的情况下,设计师常常选择使用铺满式构图。例如图3(a)是设计师安妮·法弗尔(Annie Faivre)设计的名为《马鞍垫》的丝巾,画面中有无数庆典马鞍垫,它们装饰复杂华丽,形状大小不一,设计师将元素层层摆放,铺满整个方巾画面,元素之间错落有致,画面生动不呆板。

3.散点式构图

当丝巾画面中每个元素大小差不多,数量又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可使用散点式构图。散点式构图和铺满式构图有相似之处,差别在于散点式构图中元素与元素之间并没有十分紧凑,还是留有较多空隙的。散点式构图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看起来星星点点但依旧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构图仍然是均衡稳定的。如图4(a)是设计师 泽维尔·德·博雷(Xavier de Poret)的设计作品《莱巴塞特》,画面中的每一只狗就是一个“点”散布在画面各处,使画面生动有趣不呆板。

4.對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是丝巾设计中常见的一种构图方式,它具有均衡、相呼应的特点,画面看起来庄重严肃。例如图5(a)是设计师雨果·格里卡尔(Hugo Grygkar)设计的丝巾作品《华丽的缰辔》,采用对称式构图,画面稳定均衡。

(二)丝巾的色彩

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在画面中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因此色彩搭配在丝巾设计中十分重要。丝巾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基本方式。

1.同类色搭配原则

同类色指的是在色相环中15度夹角内的颜色。同类色搭配的特点是:即便颜色数量较多,也不容易出现“花”“乱”的情况,画面色调容易和谐统一。

2.邻近色搭配原则

邻近色指的是在色相环中,夹角在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邻近色搭配的特点是:视觉效果舒缓平和,柔和淡雅,不足之处在于视觉冲击力稍弱。

3.对比色搭配原则

对比色指的是在色相环中,夹角在12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对比色搭配的特点是:颜色对比强烈,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

4.互补色搭配原则

互补色指的是在色相环中,距离在180度的两个颜色。互补色的运用能够使画面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画面更有张力。

(三)丝巾的主题

丝巾的主题多种多样,不同的主题具有不同的特点。

以“动物植物”为主题的丝巾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象,能够给身处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疲于奔命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因此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丝巾设计中最经典的当属爱马仕品牌,爱马仕丝巾图案中常出现的“H”字母、马车、赛马等图案,都是在弘扬企业文化。以“民族民俗”为主题的丝巾设计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产生心理认同感从而愿意购买,对于其他民族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图案具有异域风情,新鲜有趣。以“会议活动”为主题的丝巾,画面内容描绘的是与该事件有关的图案,常常被当作纪念礼品。以“传统绘画”为主题的丝巾设计取材于经典绘画作品,在近些年“中国热”“国潮”中常常出现,其优点在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旅游纪念”为主题的丝巾画面中常常表现的是当地的文化习俗或者特有的风景等,消费者看见丝巾便可想起那个地方的特色,这类丝巾便作为承载美好回忆的一个载体。

设计师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根据需求选择,并对该题材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丝巾作品。

三、“唐代敦煌壁画乐舞形象”主题丝巾的设计实践

丝巾图案设计选择以“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乐舞形象”为主题,因为这一时期的乐舞素材丰富,形象经典,造型优美,有历史底蕴,能够象征和代表敦煌壁画乐舞主题的最高水准。

(一)元素提取与创新转换

确定好丝巾主题后,下一步需要进行相关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在众多敦煌壁画乐舞形象中,笔者选择了几个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作为丝巾图案的元素。例如图6(a)是敦煌经典舞姿“反弹琵琶”[3]。由于受到西域乐舞的影响,在唐代,琵琶这一乐器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它既可以合奏又可以独奏,在敦煌壁画的天宫乐舞场景中出现了很多手拿琵琶的舞蹈形象,大多数舞伎是反弹琵琶起舞。有的研究者认为,琵琶作为乐器,反弹的姿态是不便于演奏的;但是既然作为舞具,其奏乐的功能削弱了,再经过画家的想象与艺术加工,突出了舞伎的优美姿态、高超技艺与独特造型,可谓别有一番风韵[4]。

笔者选择的第二个乐舞形象是腰鼓舞的造型,如图7(a)。在唐代敦煌经变画中天宫乐舞的舞具里,腰鼓、长鼓频繁出现。敦煌壁画中腰鼓舞伎乐天用的腰鼓造型各异,大小不一,摆放位置也不相同,或挂于腰间或悬于胸前。舞伎姿态大多是一腿微屈,一腿屈抬,双臂展开,手掌张开作击鼓状。

除此之外,主要的乐舞形象还有一个“巾舞”造型,如图8(a)。“巾舞”指的是舞者执巾起舞。唐代经变画中的天宫伎乐场面,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舞者双肩均披巾带,上下舞动。[5] 巾舞舞者的造型样式众多,在这里选择莫高窟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的一个形象作为丝巾图案设计的参考元素。

在丝巾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到丝巾的受众是25岁至35岁年轻的女性,所以需要将上述参考造型进行图案的创新转化,笔者将其设定为插画风偏可爱的形象如图9(b),这种“胖娃娃”的形象既保留了原图经典舞姿的动态又符合唐代女子以胖为美的时代特征,同时新的形象出现在丝巾图案中更适合现代人佩戴,在传统壁画的基础上加入设计师本人的思考,端庄的形象中亦有趣味,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确定好风格后,陆续将其余选定的形象进行转化,转化后的图案要确保风格一致,这样在丝巾画面中不至于出现混乱的视觉感受,如图6—图9,在转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丝巾画面的布局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图9(a)是中唐伎乐天轴[6],为了适合丝巾构图的需要,笔者做了一个镜像的转换。设计的过程中不必太拘束,只要保留原图神韵特征,在此基础上有一些改变创新和新的尝试是推动设计进步的一个过程,如果一味害怕出错,不敢推陈出新,只能留在原地无法进步。

(二)丝巾的构图

确定好基本元素后,考虑元素的摆放位置也就是在思考丝巾的构图,在绘制元素时笔者脑海中就想象排列过它们的位置,经过考虑笔者选择散点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在视觉上有透气、灵动的感觉,符合“飞天”“舞动”的韵律感,(图10)。

(三)丝巾的色彩

丝巾图案在颜色上参考了唐代敦煌壁画的色彩。因为敦煌壁画的灿烂集中在初唐和盛唐,绘画技巧成熟,境界宏大。首先,选择用黄色作为丝巾的主要颜色,营造出黄沙大漠的感觉,其次,在底纹颜色的选择上借鉴了唐代敦煌壁画色彩淡雅清新的色调。为了搭配出柔和丰富的色彩,“舞者”的配色上用了橙色和绿色,对比强烈,能突出主体人物,在与背景色区分开的同时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最后,丝巾的边饰选用橙色,与中心图案中的橙色相互呼应,画面整体的色调和谐,颜色典雅,衬托肤色,适合现代人佩戴(图10)。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丝巾设计的要素逐一展开分析研究后,以“敦煌壁画中唐代乐舞形象”为主题进行丝巾图案的设计实践。首先,通过对与主题相关的元素进行提取、分析、转化,合理选择构图与色彩等一系列步骤后,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丝巾产品。该设计思路也适用于其他传统文化类主题的丝巾设计与开发;其次,“元素转换”是进行创新设计的有效方法,在对元素保留传统的感觉的同时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出一些改变,让古老的文明与现代时尚更好的融合;最后,作为中国设计师需要吸收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断继承创新,设计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史敏.敦煌舞蹈教程: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6.

[2]范晓.敦煌乐舞元素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以《乐魂》为例[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9.

[3]杨东苗,金卫东.敦煌舞蹈精品线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92.

[4]王克芬,柴剑虹.箫管霓裳:敦煌乐舞[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27.

[5]王克芬,柴剑虹.箫管霓裳:敦煌乐舞[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12.

[6]張大千.荣宝斋画谱.215,近现代部分.敦煌临摹[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5:11.

作者简介:娄颖杰(1993-),女,汉族,河南原阳人,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纺织品)。

猜你喜欢

敦煌壁画唐代丝巾
优雅丝巾
套路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敦煌壁画艺术价值体现
轻盈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