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2021-06-01王聪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王聪

【摘要】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其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同时能够增加数学教学活力,带给学生更加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大量的抽象数学内容时不免产生消极、抵触的学习心理,而动手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变抽象为具体的良好条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轻松学习,感知数学探索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把动手操作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降低教学难度.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有效融合

数学是一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发挥数学学科特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引入趣味性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目前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被动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而动手操作能够充分迎合学生的喜好,促使学生从创新视角出发进行探索实践,并在积累动手操作经验的过程中,提高能动性和自主性.数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类的数学活动,并在动手操作和数学教学的深度交融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合的意义

将动手操作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和探究的动力所在.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始终充满动力和激情,教师需要关注动手操作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并在操作中探究数学学科的奥妙,发现数学的魅力与乐趣.二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最大化发扬学生主体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引领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动手操作是一项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因此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彻底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感受到成就感和被尊重感.三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只是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是无法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多元智能锻炼的平台,引导他们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实践操作的过程包含综合素质锻炼与发展的机会,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这一机会锻炼多元智能,发展综合素质,增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融合动手操作,掌握抽象概念

抽象性的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上了不少的困难与困惑.数学概念形成通常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从观察案例着手,接下来构建相应的表象,最终抽象得到相应的数学概念.在这三个阶段当中,动手操作主要是在前两个阶段体现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决定了他们在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时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归纳表达各自独特的见解与体验.当学生的这些感受积累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就能够构建良好的数学概念,并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对“四边形”这一概念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自主操作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针对概念理解安排数学操作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将“你”认为属于四边形的图形单独拿出来.通过分类操作和实际辨别,学生会形成对四边形的直观认知,知道四边形是有4条边、4个角的.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图形在大小和形状上都不同,但是都属于四边形?这样,学生会在问题的启迪之下,从本质属性出发探索四边形的概念,最终顺利完成对概念的构建与掌握.又如,在学习“时、分、秒”时,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性思维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他们在看待某些问题或者理解这些问题涉及的数学概念时容易遇到一些难点,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此时,为了帮助学生对时、分、秒这些关于时间的概念形成深刻认知,教师可以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他们亲自开展动手操作,如利用剪刀、纸张、彩笔等工具自主制作时钟的钟面.然后,教师指导他们运用彩笔将钟面进行分割涂绘,依次标出1~12个时间点.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并向其他学生提问,看看他们能不能说出自己所标识出来的时间,如有的学生会为其他学生出示“4时0分”,也有的学生会为其他学生出示“3时30分”,等等.同理,学生也可以主动观察其他学生绘制的钟面,并读出上面的时刻.基于这种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可以深化对时、分、秒方面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可以极大地提升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效果.

(二)融合动手操作,探究解题方案

数学问题的解答除了要用到大脑活动之外,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实践活动找到解题突破口,梳理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轻松解题.以往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都是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数学例题,让学生认真研究解题的思路并归纳一類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可以进行调用.事实上,这样的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会用比较固化的思维寻找解决思路,而遇到一些变式问题时,学生会因为思维定式而出现失误.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分析以及解答数学问题,从而使动手操作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支撑,极大地提升他们自主分析与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甲、乙两个仓库原来总共有350吨粮食.从甲运走91吨,把80吨粮食运到乙仓库,如今乙仓库的存储量比甲仓库的一半还要多6吨,请问,甲、乙原来分别有多少吨粮食?这个数学问题具备抽象且复杂的特点,很多学生单纯依靠表面的问题分析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影响对数量关系的掌握.对此,教师可以调整思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画出线段图,在图文对照中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积累经验和方法.又如,在“长度单位”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借助动手操作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自己身边常见的事物,如教室中的书桌、教材、粉笔盒、黑板等,以及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柜子、桌椅、电视与手机等常见事物的尺寸.然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尺子的长度是20(  )、课桌的高度是1.2(  )”等一些实际的数学思考题,帮助学生对所学长度单位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这对他们后续求解问题有极大帮助.教师通过这些小学生可以轻易完成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可以辅助他们高效理解所学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同时有利于提高他们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加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知识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教师在为他们设计动手操作任务时要考虑他们是否可以完成,必要的时候可以协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从而借助动手操作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问题分析及求解能力.

(三)融合动手操作,引导猜测验证

小学阶段的数学涉及大量的定律、公式、结论等内容,这些内容存在的共性特征是大部分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一个获得过程.如果学生在大脑当中有了自己的猜想,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是正确和成立的,同时无法找到恰当的计算手段证明猜想,那么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思路,把动手操作作为验证猜想的重要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可操作和表现的平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干预,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要求学生选用恰当的实际操作方法验证并获得结论,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但是,在借助动手操作引导小学生自主开展猜测验证分析实践期间,教师需要考虑他们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保证所设计的启发性思维问题可以符合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认知水平,避免小学生参与的猜测验证实践活动超出他们本身的认知能力范围,否则会对整体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在学习“角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大胆猜测“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他们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角的大小和两边长短有关,有的学生认为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操作工具,然后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与验证,并在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当中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联,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大,那么角度就大;叉开的小,那么角度就小.又如,在“比一比”教学期间,为了深化学生对比一比的理解和认识,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任务,如比一比谁的体重大,谁的身高高,谁的胳膊比较粗,谁的力量比较大以及谁的鞋子比较大,等等.教师借助这些亲自动手操作的验证性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辅助学生开展高效学习,从而极大地提升他们通过动手操作高效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效果.教师通过这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相关假设或结论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深入思考,对辅助他们高效理解所学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的自主求知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融合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数学教师应高度关注的一个教学模块.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不够成熟,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层次,使他们能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并建立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思维成长的机会.但是,为了指导学生开展高效学习活动,教师在借助动手操作促进他们创新思维发展期间,要注意考虑小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现况,尽量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动手操作任务.

例如,在教学“拼角”时,在指导学生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这三个类别的角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操作活动,要求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出钝角.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发扬创新精神,有效获得多样化的拼角方法.教师要适当追问,启发学生进一步创新思索,点燃学生的创新思考热情.在学生尝试利用三角形拼接各种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七巧板,指导他们充分利用这些七巧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设计自己感兴趣或者喜欢的图形,如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接成树木、房屋、小狐狸等,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期间,为了有效锻炼学生自身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指导他们高效理解所学的这些知识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一些有助于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家庭的每月用水量,或者如何统计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身高数据,等等,促使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形成深刻认知的同时,有效锻煉他们的创新思维.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

三、结束语

当代教育把关注点放在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层面,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与重要学科,影响着学生知识框架的搭建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抓好数学教学,有效完善数学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数学是一门实践学科,教师增加动手操作活动,增大其在教学当中所占比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数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科特性,设计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持久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韦宇燕.提高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实践[J].广西教育,2020(25):124-125.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