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探究

2021-06-01单光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颈股骨头

单光磊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骨折疾病,一般是受到外力冲击导致的从股骨头到股骨颈骨基底部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呈现发病率逐渐增长的趋势[1]。股骨颈骨折能破坏其骨折近端的大部分血流供应,保守的治疗方法容易导致患者骨折难以愈合,并且有极高的股骨头坏死率,很大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在治疗期间导致患者的器官衰竭,使患者直接死亡[2,3]。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目前包括关节置换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等手术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方案等,但是药物治疗具有周期长、见效慢、并发症多的缺点,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不理想。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案,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解除患者的疼痛效果,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并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本实验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经外侧入路的方法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分析手术临床疗效,得到的结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 例、女30 例,年龄66~79 岁、平均年龄(67.32±3.92)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过CT 检查确诊;初次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患者为单侧骨折;患者的骨折新鲜,骨折到手术的时间<10 d;患者的髋关节具有良好的活动度;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了本研究内容并且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批。

1.2.2 排除标准 患有表达障碍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存在活动性感染的患者;既往有脑梗死、血栓病史的患者;髋臼后侧缺损的患者;存在炎症性髋关节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了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术前需控制患者的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取侧卧位,骨盆支撑在患者的骶骨和耻骨联合处,将大转子尖作为切口中心点,做一条后外侧弧形切口,切开患者的皮肤、浅筋膜等处,暴露并切开臀大肌、阔筋膜等处,插入Hohmann 拉钩使患者的外旋肌暴露,并在大转子止点处将暴露的外旋肌切断,将患者的关节囊显露并切开,使得患者的股骨头脱位,并切断股骨颈,然后使用摆锯将股骨头去除,显露髋臼,将增生骨赘与盂唇去除,将髋臼磨锉,而后植入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大约在外展40°、前倾15°,患者采取身位为后伸内收位,使用骨钩将股骨近端提起,使得内侧以及后侧松解,而后使用扩髓器扩张到合适的大小,植入股骨假体,将髋关节复位,最后将关节囊及切口逐一缝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第1 天的引流量;②分别在患者术后3、6、12 个月时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Harris 评分[4]并计算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Harris 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优秀为90~100 分;良好为80~89 分;尚可为70~79;差为<70 分。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③分别在患者术后3、6、12 个月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5],主要包括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心理健康(MH)、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活力(VT)、情感职能(RE) 和总体健康(GH)8 个维度,共有36 条,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④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72.13± 68.93)ml、切口长度为(9.52±1.12)cm、手术时间为(93.01±12.03)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110.19± 9.32)ml。见表1。

表1 50 例患者的临床指标()

表1 50 例患者的临床指标()

2.2 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 评分比较 术后3、6、12 个 月,患者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7.23±3.26)、(84.35±4.36)、(96.32±2.36)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Harris 评分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50 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 评分比较(,分)

表2 50 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 评分比较(,分)

注:不同时间比较,P<0.05

2.3 术后不同时间的优良率比较 术后9 个月,患者的优良率为94%,高于术后3 个月的50%及术后6 个月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50 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优良率比较[n,n(%)]

2.4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SF-36 评分比较 术后3、6、12 个月,患者的SF-36 评分分别为(66.32±5.36)、(78.63±6.35)、(89.65±4.83)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SF-36 评分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50 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SF-36 评分比较(,分)

表4 50 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SF-36 评分比较(,分)

注:不同时间比较,P<0.05

2.5 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650 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或脱位等并发症。

3 讨论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长。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更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的骨折,临床表现为跌倒后髋部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站立和走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股骨颈骨折原因常常是髋部遭遇低暴力,一般复杂而严重,骨折复位的难度较大[7]。股骨颈骨折约占骨折的3.58%,通常来说,股骨颈骨折占髋部骨折的1/3 以上[8]。在老年人中,老年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钙流失,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量相对较小,结合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的发生也较早,所以女性的股骨颈骨折发病率较高。此外,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化,反应变差,逐渐不能有效的抵御髋部的有害应力,而髋关节收到的应力约为体重的2~ 6 倍,局部应力情形复杂,更容易导致骨折[9]。由于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身体功能退化,术后恢复缓慢,为了防止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降低患者的身体不适,在临床治疗上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10]。一般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案主要有两种,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

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其骨质疏松,股骨头供血情况较差,局部剪切力较大,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缺血和股骨颈骨折术后不愈合等,对关节活动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良反应率高达20%~30%[11]。根据内固定术的失败原因分析,导致内固定术失败的原因有术中骨折块复位不良、内固定置入位置不当、内固定选择不适合和其他患者自身方面的因素。此外,在早期功能训练中使用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会引发股骨头塌陷几率,如果术中固定不牢固会引发股骨头的螺钉切割,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者的术后风险,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2,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被认为是理想的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手术视野广、操作空间大的优点,尤其是针对外展肌力有所减退的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可通过术前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实际的手术内容,能够有效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14,15]。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患者在术后早期就可以下床活动,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避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带来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各种并发症,能够从各方面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18]。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良,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帮助患者重建了髋关节功能,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建议耐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生活质量和活动量有要求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