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1何丽芝王丽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同伴家属

何丽芝,王丽

(昆明市延安医院 康复医学科,云南 昆明,650051)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近年来,伴随医疗水平的发展与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得到一定控制,但致残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可达70%~80%[1]。有研究[2]证实,有效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使47%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实现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甚至完全独立。然而,多数患者受认知不足、失语偏瘫等的影响,配合度、依从性不佳。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可帮助患者获得正确认知和良好预后[3]。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学要求,经报备且通过审核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4]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 首发脑卒中;③ 意识清醒、思维正常,具备一定的交流、配合能力;④ 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目的等知情,并签订协议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急性并发症;② 语言、听力或智力存在障碍;③ 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④ 中途脱落或退出研究。将所有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间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为期3个月。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常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并予以其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注意监测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和饮食,当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至稳定时,指导其展开必要的康复训练。当患者能够出院回家休养时,全面评估其康复情况,并向其及家属交代院外日常注意事宜,重要事宜以书面形式通知,并告知患者定期复诊。

1.2.2 同伴教育 观察组患者予以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为期3个月。

1.2.2.1 成立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干预小组 护士长、临床经验丰富的若干护士共同成立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在参与护理工作前均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学习,确保其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提供良好保障。

1.2.2.2 选择同伴教育者 选择4例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且能够长时间陪同患者展开康复训练的家属担任同伴教育者,并对其进行统一系统的培训,每次2 h,每周2次,共培训2周,培训时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具体培训方式包括集体讲座、个别辅导或一对一指导等,具体培训内容涉及脑卒中理论知识、康复锻炼技巧等,确保同伴教育者充分掌握疾病知识和康复训练的方法。

1.2.2.3 实施同伴教育活动 由专科护士监督并落实同伴教育活动,对同伴教育活动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共4周,每周1次,每次2 h;第2阶段共8周,每2周1次,每次2 h。① 疾病相关知识讲解与示范:同伴教育者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康复训练对预后的重要性,使其明白只要积极配合参与康复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等均可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② 肢体运动康复训练:同伴教育者依据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的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目标与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包括肢体摆放、关节活动、床上训练等,最终过渡至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行为训练。同时继续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干预,给予其更多的关心、陪伴,不断提升其依从性,并监督其行为,确保护理计划能够持续有效地实施。③ 展开谈论与心得分享:每次教育活动结束后,采取座谈形式让患者及其家属围绕教育内容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分享、交换训练心得,当出现问题和疑惑时,由专科护士给予解答。

1.3 观察指标

① 使用自制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量表评价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满分100分,评分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好。②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价2组的神经功能,满分42分,评分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好。③ 使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6]评价2组的家庭功能水平,满分60~240分,评分低表示家庭功能好。④ 使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7]、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8]评价2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满分均为100分,评分高分别表示日常生活能力强及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前,2组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相比于同期对照组均更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2.2 2组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间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3 2组家庭功能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间FA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FAD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FA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FAD评分比较分)

2.4 2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间Barthel、SS-QOL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干预1个月、3个月后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Barthel和SS-QO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涉及的病因较多,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血管疾病、血压异常和血液异常等[9]。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处于持续上升状态[10]。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致死率逐渐降低,但治疗期间若未能尽早予以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会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

本研究观察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中健康宣教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忽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本研究所开展的同伴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等优势,加之受教育者与同伴教育者的诊疗经历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在对患者进行宣教的过程中,其认可、接受度更高,故能使患者获取充分的健康知识。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均<0.05)。分析原因为,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其脑细胞尚未完全凋亡,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能够挽救其尚未完全梗死的脑细胞,从而促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家庭功能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均<0.05)。分析原因为,同伴教育指具有共同或相似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观念、信息等,进而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采用同伴教育可使患者家属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知识,进而对患者起到引导、监督作用。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均<0.05)。分析原因为,家属参与到患者康复护理中,既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督查,也可以协助其更好地克服各种困难,进而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开展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神经功能、家庭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同伴家属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寻找失散的同伴
落地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