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基于“两山”理论的思考

2021-06-01

福建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茶叶出口文明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两山”理论来源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发展理念,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高度概括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客观联系,辩证地阐明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对我国新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深刻的战略思考。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但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长期来看,如果茶叶产地环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茶叶品质与产量将逐步下降,那么我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茶叶会在国际市场逐步丧失参与竞争的基本优势。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对高度依赖优质生态环境的茶叶来说意义重大。

1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

1.1 出口规模稳定

近年来,尽管处于全球经济下行周期,我国茶叶出口数量与金额仍然保持正增长。2019年我国茶叶企业出口产品数量达36.66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5%;出口金额达到139.23亿元,较2018年增长18.6%,由此可见,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发展态势具有一定韧性。

图1 我国茶叶出口规模

1.2 出口市场单一

随着亚洲和非洲等地区逐渐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相对集中市场,出口企业这些对集中的出口市场也产生过高的市场依存度。依存度较高市场的政策性风险不利于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以出口量居于国内首位的浙江省为例,2019年,茶叶企业出口15.9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的43.3%。但浙江省茶叶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摩洛哥、塞内加尔、加纳等国家,因此对集中度较高的国家的出口依存度较高。

1.3 出口质量较低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消费品,大多数消费者十分注重其养生与品味,对茶叶品质的关注度很高,因此我国出口茶叶质量的提升对于参与国际竞争尤为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在茶叶出口上依然存在化学残留相对较高等质量问题,制约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长期以来,茶叶质量标准制定权一直掌握在美欧日等茶叶主要进口国手中,茶叶出口的“绿色壁垒”层出不穷。近年来,在欧盟不断增加农残检测项目、提高农残限量标准的同时,我国出口茶叶农残超标风险也在进一步显露。

1.4 国际知名度较低

自古以来,中国是著名的产茶国,历史上,我国的茶产品曾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自从英国在南亚等地开辟殖民地参与国际茶叶贸易竞争以后,通过树立品牌逐步抢占国际市场。而我国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的茶叶品牌却为数不多。即使作为中国优质历史名茶代表之一的谢裕大,和立顿的红茶销售额难以企及。此外,当前一些国内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忽视了打造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在历经数次产品化学残留物超标的事件后,导致原本知名度有限的茶叶品牌发展进一步受挫。

2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2.1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科学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物质生活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而长期生存条件取决于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以保护优先,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注重保护。通过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倒逼实施严格的环境政策,将建设高质量生态文明的要求传导到发展高质量经济水平上来。

2.2 化解重点环境问题

化解重点环境污染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紧急任务。我国当下亟需解决的环境课题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坚持提前预防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强水体、大气以及土壤等污染防治势在必行。将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着力点。环境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在污染防治攻中不断实现,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此外,长期布局打污染防治持久战的中长期蓝图业已呈现。

2.3 探索环境保护新路

避免因高昂的环境治理成本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是生建设态文明的基本原则。转变发展理念,从实现生态文明的出发点重新审视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如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生产方式转变与消费模式升级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运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来实施综合防治,发挥体制和制度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2.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制度体系是基本保证。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综合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避免简单地将GDP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通过增加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权重,引导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轻视生态环境重要性而盲目决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主体,依法惩治。

3 生态文明建设对茶叶出口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3.1 改善茶叶产地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使茶叶产地整体生态环境在得到保护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例如:(1)土壤质量趋于改善。略偏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减少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板结。(2)光热条件得到保障。茶叶喜阳光,畏暴晒。通过保护高山植被,能够对产区充分的阳光适度过滤,形成适合茶叶生长的光照条件。(3)空气质量得到提高。在取缔违法开采工矿企业的保护行动中,我国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为茶叶的生长保留了纯粹的自然状态,出口最具原生态的茶。

3.2 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加,尽管我国出口市场集中程度在逐渐减弱,但挖掘一些潜在的茶叶出口市场依然十分有必要。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过程中,我国将会规范茶叶产业市场秩序与产业体系标准。一方面引导市场秩序由低价无序竞争走向健康规范发展。鼓励出口企业以全新的姿态迈进国际经济市场,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博览会等活动。另一方面,新的质量标准的提升将有利于更多优质产品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形成多样化的产品层次,适应符合高端消费需求。

3.3 提升茶叶出口规模与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使得茶叶生产质量得到提升,茶叶的质量在供给端得以改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要求日趋明确,出台一系列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安全的产业标准势在必行,客观上对茶叶出口的上游环节进行了筛选控制。茶叶生产主体与加工商在“竞相向上”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提升出口茶叶的质量,有利于出口茶叶从容应对发达国家的产品进口标准。即使是在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时,也能有底气维护公平竞争的权益,形成更高维度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3.4 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

降低资源环境成本维持经济高质量可持续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思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追求的是在生态化的产业附加值。茶叶作为经济作物中生产的特殊的农产品,在附加值的挖掘中具有巨大空间。将茶叶精制与包装高端化,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与产品进一步融合,将我国茶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属性充分解读。长期来看,通过全方面、深层次的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会引导我国出口茶叶附加值的增加。

3.5 强化茶叶品牌效应

在产地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我国具备优质环境条件的品牌可以为产品申请认证产地环境标志,进一步加持品牌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就我国茶叶资源的具体分布状况看,具有环境地理标志的茶叶产品极为丰富,尤其是华南茶叶产地更是有着广泛的标志产品,这些产地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传统茶叶产区的优势。充分发挥环境地理标志提升我国茶叶市场认知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对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政府层面应当在茶叶生态化种植、茶产业生态化标准、茶叶出口品质监督多层次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与茶叶协会应当充分挖掘当地茶叶生态化发展空间。在改善茶叶产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茶叶出口规模与质量,增加出口茶叶的附加值,增强茶叶国际品牌效应,提高我国茶叶出口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茶叶出口文明
《茶叶通讯》简介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请文明演绎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漫说文明
香喷喷的茶叶
对不文明说“不”
给情绪找个出口
文明歌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