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6-01张小梅杨洋王晓丹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维持性动机

张小梅,杨洋,王晓丹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南通,226001)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肾脏滤过功能障碍为表现的进行性疾病,其好发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病情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中[1]。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以维持性血液透析为主,该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循环代替肾脏的排泄和滤过功能。为保证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不出现恶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服药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因此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3]。目前临床常规护理针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健康教育,其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近几年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其通过转变患者的思想动机进而促进其行为的转变[4]。本研究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因肾病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持续透析时间>3个月;② 年龄>18岁;③ 认知能力正常,且具有自理能力;④ 对本研究内容充分了解后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肿瘤或肺结核;② 合并精神或血液系统疾病;③ 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④ 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断治疗。将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医务部和护理部备案。2组间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6个月。在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详细告知其透析过程及需注意的问题;在透析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同时指导其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以及进行适当的运动。

1.2.2 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护理6个月。

1.2.2.1 准备阶段 成立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工作小组,由科室护士长负责选拔血液透析工作经验丰富且责任心较强的护士作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通过理论培训再次学习患者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1.2.2.2 个体评估阶段 逐一读取患者的临床档案,掌握其病情、透析时长,以及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其经济状况、对透析的基本认知程度、治疗的心理预期等,根据上述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方案。

1.2.2.3 护理实施阶段 ① 转变认知: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及信息接受能力,向其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作用、过程、必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借助多媒体课件、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其进行信息输送,使其尽力弥补既往对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片面甚至错误认识。② 重建动机:护士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共情和关怀,同时鼓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全程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信心和耐心;同时定期举办肾友交流,通过患者间的交流及患者家属的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重建其自身疾病管理的动机。③ 促进行动:向患者介绍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饮食及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帮助其掌握分析食物成分,以及保持水盐平衡、钙磷平衡的方法,同时指导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依据科学的运动方法指导患者运动,在透析过程中护士教会患者采用筋膜放松术等适当增加肌肉量;告知患者血压及体重的自测方法,鼓励其主动戒烟、戒酒,控制好情绪,避免出现过激情绪或行为。④ 规范行为:提倡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监督,建立医患沟通微信群,患者在面对不确定的行为时可进行询问;护士将控制摄水量的技巧制作成图片,图文并茂地对患者进行规范指导,指导其使用带刻度的水杯等方法提高健康行为水平。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MOS SF-36)[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MOS SF-36量表总共包含8个领域,各领域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2 营养状况 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STP)、血红蛋白(Hb)比较患者的营养状况。

1.3.3 并发症 比较患者并发症(低血糖、心律失常、高磷血症、血管硬化)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间MOS SF-36(情绪角色、一般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比护理前和对照组高(P均<0.05),同时对照组也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见表2。

表2 2组MOS SF-36评分比较分)

2.2 2组在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比较

护理前,2组间STP、Hb、血清ALB水平,以及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STP、Hb、血清ALB水平,以及BMI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营养状况比较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功能发生损害的一种进行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6]。对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临床以维持性血液透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透析治疗无法完全代替肾脏功能,还需要其积极配合健康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以及保持乐观的心态等[7]。身体及心理负担重、治疗信心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不佳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转变患者的思想动机和促进其行为转变开始[8]。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信息支持,使患者内在的动机改变从而促进其产生健康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MOS SF-36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同时STP、Hb、血清ALB水平,以及BMI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表明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分析其原因为,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对透析的基本认知和治疗的心理预期等一般情况,可针对性地向其提供心理支持,进而纠正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错误认知,弥补其健康行为的认知不足,提高其遵医行为的积极性;患者发自内心地进行自我约束,使得其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提高,情绪也得到改善,这些积极的改变提高了其面对困难和自我护理时的信心,对于家庭氛围的调节也有极大的帮助,进而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通过转变患者片面甚至错误的疾病认识,重建其自身疾病管理的动机,进而提高其自我护理的主动性和治疗的依从性,促使其积极落实医嘱、规范健康行为,故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维持性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