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婴幼儿磁共振成像检查依从性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1-06-01洪张翔曾海珍黄笑笑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婴幼儿依从性家属

洪张翔,曾海珍,黄笑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1.影像科;2.门诊部,广东 广州,510060)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一项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常规影像检查方式。相比其他影像辅助检查,MRI具有组织分辨率高、成像参数多和几乎不会产生对人类身体健康有害的射线等优点[1]。然而,MRI检查过程中机器的噪音较大且需要患者在狭小的机器内处于一段时间的被动体位[2],部分患者如0~6岁的婴幼儿由于存在恐惧、不安及焦虑情绪导致最终得到的MRI图像质量较差甚至完全无法配合进行正常检查,进而影响了临床诊断与治疗[3-4]。综合护理将护理程序系统化,从患者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考量,加强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整体性[5]。本研究将综合护理方式应用在婴幼儿MRI检查过程中,提升了婴幼儿MRI检查的依从性与图像质量,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方案的设计要求,筛选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于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进行MRI检查的0~6周岁婴幼儿的诊治资料,最终筛选出20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患儿。纳入标准:由于病情需要进行MRI检查;排除标准:存在MRI检查禁忌证。行MRI检查前,患儿家属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检查部位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儿均采用1.5 TMRI仪器开展检查,检查前均口服或灌肠10%水合氯醛溶液进行辅助睡眠。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持续整个检查过程。具体包括:护理人员为患儿家属介绍检查前注意事项,调整患儿作息,保证其睡眠充足以及情绪和生命体征的稳定。在进行MRI检查前帮助患儿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并告知其原因等。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护理持续整个检查过程。① 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和心理护理:全面了解待检查患儿的情绪与心理状态,构建温馨和舒适的待检查区域,对患儿采取温柔和亲切的沟通方式,使其减轻对医院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提高检查配合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共同帮助患儿更好地进行MRI检查。② 提高用药护理水平:患儿在检查前均需口服或灌肠水合氯醛溶液,在用药前须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鼓励式沟通,让患儿选择自主口服的方式如经软头吸管吸药等。若患儿拒绝口服则采取保留灌肠的方法,应用温0.9%氯化钠溶液与10%水合氯醛溶液混合,灌肠前安抚患儿情绪并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其肛周,尽可能减轻患儿的疼痛感。用药后30 min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待其进入睡眠后轻轻将其放入MRI仪器内开始检查,如患儿出现任何异常反应,立即联系医师给予对症解决。③ 加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帮助患儿采取舒适体位,通过营造安静的检查环境来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密切观察其在检查过程中的反应,防止其意外清醒后影响MRI检查质量。当患儿出现躁动或哭闹时应立即停止检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待患儿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检查。④ 完善扫描后的护理干预:当患儿MRI检查结束后,将其转移至舒适的环境中密切观察,并监测生命体征,待其逐渐清醒后给予言语安抚与指导。行增强MRI检查的患儿应结合其实际病情增加饮水量,以加速造影剂的排出。⑤ 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在对患儿采取积极西医护理干预的同时,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与经验操作结合,如通过按摩患儿特定穴位如内关、檀中等来改善患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产生的紧张、焦虑或恐惧心理。通过望、闻、问、切的中医方法,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帮助患儿更加顺利地完成MRI检查,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与建议。

1.3 观察指标

① 对2组患儿在MRI检查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反应程度进行观察与记录。0级为患儿无哭闹表现,心情愉悦,检查过程中行为语言平静,对医师的指示做出相应配合或心率、血压、呼吸等一般生命体征正常;1级为患儿轻微哭闹但时长不超过5 min,轻度焦虑和恐惧,检查过程中行为及语言紧张,无法与医师进行过多交流或心率>120次/min,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频率>25次/min;2级为患儿哭闹严重,时间超过5 min,极度焦虑和恐惧,检查过程中行为及言语激动无法控制,对医师甚至家长的安抚无法给予回应或心率>130次/min,收缩压>120 mmHg,呼吸频率>35次/min。② 对2组患儿MRI检查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行观察与记录。完全依从为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MRI检查顺利进行;依从较好为患儿存在部分不安情绪,但MRI检查仍可以完成;依从较差为患儿无法配合,检查失败。③ 对2组患儿进行MRI检查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④ MRI图像的清晰程度分为3个级别:MRI图像质量A级为图像十分清晰,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指导作用;MRI图像质量B级为图像轻度模糊,但不影响医师对疾病的诊断;MRI图像质量C级为图像严重模糊,无法解读。⑤ 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记录,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为十分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以除去不满意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MRI检查心理生理反应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生理反应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心理生理反应程度比较[例(%)]

2.2 2组患儿MRI检查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配合MRI检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依从性比较[例(%)]

2.3 2组患儿MRI检查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MRI检查时间为(15.85±1.3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2.19)min(χ2=13.897,P<0.001)。

2.4 2组患儿MRI检查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MRI检查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MRI检查图像质量比较[例(%)]

2.5 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P<0.05),见表5。

表5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MRI技术是指人体内的大量氢原子在外部强力的磁场下将收到射频脉冲激发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通过计算机数据转换,将MRI接收的电磁信号转化为人体组织部位的切面解剖图,自由选择切面方向,对软组织有着超高的分辨率且检查过程中不会产生电离辐射,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进步[6]。但是,婴幼儿对医院与医务工作者与生俱来的恐惧、害怕心理,使其进入医院后无论是否实施医嘱均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对医疗检查配合度较差[7]。

婴幼儿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中容易放松,合适的外部条件如光线、温度和气味等极易影响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而在不同感官的刺激下可以减轻婴幼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8]。相比传统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以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患者护理的整体性为原则,通过提倡以患者为中心,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全面和细致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轻疾病痛苦,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9]。综合护理通过结合西医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理疗方式,将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护理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对不同患者的整体护理计划[10]。本研究将综合护理用于0~6周岁进行MRI检查的婴幼儿,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患儿资料的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方式可明显改善婴幼儿对MRI检查的心理生理状态,进而提高其MRI检查时的依从性,促使MRI图像质量的提升,2组间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MRI检查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进而避免了由于检查时间过长引起的所需麻醉药品用量过多等问题。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该原因,常规护理操作并没有考虑患儿的心理状态及产生的生理反应,统一实施医嘱的护理操作,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与盲目性。而对婴幼儿采用综合护理后,可以通过创建舒适的外部环境、使用温和的语气以及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等,缓解婴幼儿对于医疗检查操作的抵抗性与畏惧心理,提高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进而保证了各项临床检查的效率与质量[11]。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婴幼儿MRI检查中,可以明显提高婴幼儿MRI检查时的依从性和MRI检查图像质量,减少MRI检查所需时间,确保了MRI检查高效顺利地进行,进而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婴幼儿依从性家属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