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胃癌患者接受化疗的影响
2021-06-01蔡慧平林惠芳陈雯
蔡慧平,林惠芳,陈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福建 福州,350014)
胃癌属于多发疾病,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胃癌患者主要采取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术后辅助应用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积极意义[1]。有关调查资料[2]显示,大多胃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负性情绪,情绪状态属于机体生理反应的一种,对于患者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具有直接影响。故本研究探讨针对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筛选2020年1~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化疗的9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 选取病例均符合胃癌诊断标准[3];② 年龄≥18周岁,符合化疗要求;③ 未见远处转移;④ 预计生存期>1年;⑤ 可以独立完成量表测评;⑥ 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生命体征不稳定;② 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③ 对治疗所用药物过敏;④ 存在严重心律失常;⑤ 伴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⑥ 合并免疫功能异常或精神障碍。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观察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西医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护理时间为2周。① 化疗前护理:护理期间做好常规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做好化疗前访视,协助患者做好体征监测,为患者创建安静且舒适的治疗环境,此外患者接受用药指导及镇痛护理等普通专科相关护理措施。② 静脉用药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执行三查七对原则,正确溶解及稀释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患者所用药物性质、先后顺序。提高穿刺技术,用药期间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出现药物外渗。③ 消化道反应护理: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在化疗前后谨遵医嘱应用止吐类药物,遵循少量多餐饮食原则,进食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在呕吐严重时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④ 口腔、皮肤黏膜护理:在患者晨起和睡前应用软毛刷刷牙,三餐后漱口,在患者用药期间观察其皮肤组织改变情况,出现皮疹时积极治疗,避免发生剥脱性皮炎。
1.2.2 中西医结合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时间为2周。① 情志护理:在护理期间帮助患者分析自身疾病情况,促使患者充分意识到患病原因以及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指导其配合医师积极治疗,对于其心理诱因加以开导,促使其情志舒畅。② 中药护理:在化疗结束以后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做好相应检查措施,采取中药调理方式,包含黄芪、党参、蟾酥、龙葵、白术、薏苡仁、香茶菜、冬凌草及当归等,每日1剂,用水煎服。③ 针灸护理:取大椎、脾俞、胃俞、神道、灵台、夹脊穴和中脘等穴位行针刺治疗,采取提插不留针法,每周3次,每次针刺20~30次,将刺激时间控制在20~30 s。④ 耳穴按压:取耳部胃穴、食道穴、小肠穴、贲门穴、交感穴及神门穴等,每次选取3~5个一侧穴位,在间隔3~4 d后更换为另一侧耳穴,指导患者使用手指,保持中等力度揉捏相应穴位,每次揉捏1~2 min,每日3~5次,以局部出现酸、麻、热感为宜。⑤ 腹部按摩: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保持双膝屈曲,腹部呈放松状态,双手放于下腹,顺时针环形按摩,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每日起床前30 min和习惯性排便前30 min按摩1次,持续2周。⑥ 饮食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评估其胃肠道功能,针对实际情况拟定适宜的饮食方案,必要时行胃肠减压,缓解胃肠道负担。采取局部熨烫、按摩等相关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疼痛、肠痉挛等相关症状。对于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的患者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大横、上脘等穴位,疏通其脾胃气机。⑦ 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展开日常生活护理和功能锻炼,提高其认知水平,调节其免疫功能及疲劳状态。
1.3 观察指标
① 护理前、护理2周后应用生活质量(QOL)量表[4]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各维度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单项评分满分均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② 护理前、护理2周后借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分析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5]。③ 护理前、护理3 d、护理1周和护理2周后应用Piper疲乏量表[6]分析评估2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量表评分范围0~10分,所得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疲乏症状越严重。④ 护理2周后,统计分析2组患者发生转氨酶升高、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蛋白尿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护理前相比,2组患者在护理2周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2周后的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QOL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护理前的HAMA、HAMD评分结果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2周后的上述评分均比护理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Piper疲乏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 d、护理1周和护理2周后,2组患者的Piper疲乏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在上述时间点的Piper疲乏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Piper疲乏量表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转氨酶升高、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各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中,转氨酶升高4例、手足皮肤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各3例、蛋白尿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12/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480,P=0.01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胃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针对胃癌主要采取开腹手术切除和放、化疗辅助治疗措施,对患者机体会产生较大损害,不仅直接损伤其消化道,也对患者进食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因此在化疗期间还需辅助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如下,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中应用穴位按摩和针灸等相关措施可以发挥调理脏腑以及调和气血的作用,起到疏通经络和活血祛瘀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状态,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预防患者化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在于针灸治疗措施可以发挥抗癌和止痛效果,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通过对于人体经络及穴位产生刺激性作用,可调节患者身体机能,改善细胞以及机体体液的免疫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此外,中药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帮助患者调整机体代谢以及微循环,对于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和促进术后恢复均具有确切效果[9]。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调节脏腑气机,缓解患者相关消化道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肠蠕动,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便秘等相关不适症状,进一步减轻不良事件给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提高预后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如下,在患者化疗期间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落实情志护理干预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情志异常或疾病循环反应,分析患者情绪状态后选用适宜的情志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各时间点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原因在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针灸护理在应用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对于缓解患者疼痛及疲乏程度均具有积极意义,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所以护理方法得到了患者认可[11-12]。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化疗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调整心理状态、降低癌因性疲乏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