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以河南H高校为例

2021-06-01严传丽

市场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胜任队伍辅导员

严传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改革创新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等学校建设规模、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院校共计2956所,全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由2015年的40%达到2019年的48.1%。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成绩和人格养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17年教育部修订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该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人,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存的辅导员选拔、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等存在诸多局限性,已成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绊脚石”。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方法,被各个研究学者和企业家广泛地运用于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管理实践,极少应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引入胜任力模型的相关理论,可以对辅导员选拔、培训及绩效管理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不断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全面发展,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学生尽责,不断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研究以现有的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研究成果为基础,采取实证调研的方法,对河南H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水平现状进行研究,旨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原因,进而建立起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

二、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

(一)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研法展开相关研究。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目的是要分析清楚或测度出有关主题的本质性事实及其关联的发展趋势。

(二)样本选择

1.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以河南省H高校为实验基地,以该校的辅导员队伍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子问卷的随机发放和回收。调研共回收74份有效问卷,对回收的74份有效问卷的基本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数据梳理可以看出,调查样本大概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河南H高校辅导员,样本分布较为广泛,保证了抽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样本特征

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相关的数理统计分析:在年龄方面,20~30岁的有32人,31~35岁的有34人,36~40岁的有8人,41~50岁的有1人,总体辅导员队伍中青壮年较多;在性别方面,男士所占比例为33.78%,女士所占比例为66.22%;在从业资历方面,工作年限为1~3年的有32人,工作4~6年的有25人,7~9年的有14人,10年以上的有3人;另外在学历方面,被调查者中本科学历的有25人,硕士学位的有46人,博士学位的有3人。其他详细的样本信息见表1。

表1 被访问者基本信息统计表

三、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水平的实证研究

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是指能够做好大学辅导员工作所具备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人格结构及价值观和动力结构。在此概念的基础上,研究运用冰山模型的相关理论将辅导员胜任力划分为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个性和态度、动机。另外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研究分析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水平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分析

1.辅导员队伍具备的专业知识分析

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另一方面团体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辅导员需要具备多样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等。

在调查中,有45.65%的辅导员表示在入职时详细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而有48.65%的辅导员表示在入职时只是粗略地学习或了解过这类相关知识,甚至有5.41%的辅导员在入职时从来没有学习过。由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辅导员的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储备有进一步扩充的必要。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是否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

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辅导员队伍具备的专业知识,论文进一步研究辅导员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44.59%的辅导员表示一学期给学生上1~3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41.89%的辅导员表示一学期给学生上4~6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有13.52%的辅导员给学生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学期达到7次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每学期给学生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次数

另外,关于“闲暇时间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有78.27%的辅导员会选择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70.27%的辅导员认为阅读管理类的书籍较为重要,只有大约26.34%会阅读思想政治类和高等教育研究类的书籍。

总之,通过研究该校辅导员队伍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辅导员队伍具备的教育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有进一步丰富的必要性;第二,虽然关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大多数辅导员都有所了解,但是受限于专业出身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2.辅导员队伍具备的职业技能分析

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是指能够做好大学辅导员工作所具备的各种必要的能力,而辅导员工作主要是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沟通了解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为毕业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沉着冷静、高效有序地处理突发事件;参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或课题项目研究等。因此论文针对H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五个方面,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分析

在调查结果中有39.19%的辅导员是标准普通话,51.35%的辅导员只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甚至有1.35%的辅导员没有通过普通话测试。关于“在校报或其他报纸上发表文章”,有59.46%的辅导员发过1~3篇,有16.22%的辅导员发表过4~6篇文章,另有20.27%的辅导员从来没有在报纸上发表过任何文章,只有4.05%的辅导员发表过7篇以上的文章。这一分析结果表明,H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有提升的空间,需要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调查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辅导员队伍的普通话水平

图4 在校报或其他报纸上发表文章的篇数

(2)组织协调能力分析

对H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大概成功组织策划过几场大型学生校园活动”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62.16%的表示组织过1~5场大型活动,其中2~3场的人员较多,16.22%的辅导员表示成功组织过6~10场的大型活动,另外有5.41%的表示组织过11场以上的大型活动,但也有14.86%的辅导员从来没有组织过,只是举办过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甚至还有1.35%的辅导员任何活动都没有组织过。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该校辅导员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是特别突出,还有提高的空间。统计分析如图5所示。

图5 在工作中成功组织过大型活动的场数

(3)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分析

对H高校辅导员“给学生上过几次就业指导课或职业生涯规划课”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5.95%的辅导员表示从事工作以来,大约上过1~5次学生就业指导课或学业规划课,29.73%的辅导员表示上过6~10次该类课程,上过10次以上的辅导员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6.22%,同时有8.11%的辅导员表示从来没有上过相关课程。从这一分析结果可知,辅导员队伍的就业指导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在工作中给学生上过就业指导课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次数

(4)科学研究能力分析

在科研事业方面,被调查者中有47.3%的辅导员在从业期间发表过1~3篇权威期刊文章,有5.41%的辅导员表示在权威期刊发表过4~6篇文章,但也有45.95%的辅导员表示从来没有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只有1.34%的辅导员表示发表过7篇以上。在调查“是否曾经拿过国家性或省级课题”时,有56.76%的辅导员表示没有,有31.08%的辅导员表示曾拿过1项此类课题,9.46%的辅导员表示拿过2项,拿过此类课题3项以上的只占样本总量的2.7%。从调查研究结果可知,H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能需要该校制定更加详细有效地培训课程。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

图7 从业期间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篇数

图8 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课题的项目数量

(5)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分析

当面临突发事件(如举办的演讲会即将开始而演讲嘉宾临时不能参加)时,有52.03%的辅导员表示会慌乱,最终会自己上去演讲,28.14%的辅导员表示会取消这次演讲,重新选择时间举办,只有19.83%的辅导员会选择安抚在场人员的情绪,合理地利用现场条件举办其他活动。

总之,通过对H高校辅导员队伍具备的职业技能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辅导员队伍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是特别突出,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如果该校为辅导员提供科研能力方面的指导,大多数辅导员有参与相关培训的必要性。

(二)辅导员队伍的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分析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专门力量,担负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强烈的自我概念。论文从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三个方面来展开对辅导员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的研究。

在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调查中,有52.97%的认为辅导员只是在提供辅导咨询服务或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有12.43%的认为辅导员是德育教师,14.42%的表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仅有20.18%的表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调查结果分析如图9所示。

图9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在调查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有51.35%的辅导员认为两者之间仅仅是师生关系,有18.92%的辅导员认识较为消极,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是服务关系,甚至有1.35%的认为辅导员只是在管理学生,只有28.38%认为两者之间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另外关于“辅导员应该具备什么品质”,在调查结果中位居前三的品质分别是阅历丰富、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而热情、亲和力强、跟学生打成一片则位居后几位。调查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H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自我概念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该校的辅导员大多数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比较保守,对角色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第二,虽然大多数辅导员对工作素质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但是很多人还是有基本的工作价值理念和对工作的自我概念。

(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分析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学生道德培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一重任,辅导员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论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已有结论,总结分析出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态度分别是关心和爱护学生、有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有责任感和事业心、职业忠诚度高等。基于以上结论,论文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宿舍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制定情况三个方面来研究H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

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中,有38.95%的辅导员表示会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有18.23%的辅导员表示偶尔为之,有27.6%的表示只在学生挂科严重时才会与学生进行沟通,甚至有14.82%的辅导员表示从来没有与学生交流过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关于“每学期与各班班主任就学生生活交流沟通的情况”,有4.57%的表示从来没有与班主任交流过,56.11%的辅导员表示与班主任几乎没有深入交流,总计时间不足1个小时,有30.54%的表示每学期会进行1~2次交流,时间共计为1~2小时,仅有8.78%的辅导员表示会与各班班主任就学生生活情况交流3次以上,时间共计超过2小时。这一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辅导员需要加大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关注度,树立更加强烈的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提高自身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调查分析结果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学习状况的频数分析

图12 辅导员每学期与各班班主任沟通学生学习生活的次数及时间

在“关注学生的宿舍生活情况”的调查中,44.59%的辅导员表示每月会去学生宿舍1~3次,20.27%的表示每学期仅能去1~3次,只有23.43%的表示至少每星期1次,其中每周去1~2次的辅导员人数占样本总量的21.37%。从统计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大部分辅导员对学生宿舍生活状态的关注不是太多,有进一步扩大关心爱护的需要,提高呵护学生校园生活的意识。调查分析结果如图13所示。

图13 辅导员每学期到学生宿舍的次数

在职业生涯发展制定方面,有67.84%的辅导员制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32.16%的辅导员表示没有制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关于“是否制定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步骤”,有83.18%的辅导员表示没有制定过,仅有16.82%的辅导员制定了职业发展的具体步骤。这一统计结果说明,大部分辅导员需要提高对职业的忠诚度,加强自身对工作的责任感。调查结果分析如图14所示。

图14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通过对H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知,该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首先,对学生管理工作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关爱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学生生活、宿舍生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都是辅导员队伍可以加强的方面。其次,大多数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有待提高,同时需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动机分析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特殊群体,在现代大学的发展与建设中承担着方方面面的工作压力,这时辅导员的职业动机倾向尤为重要。在被调查者中有39.19%的辅导员表示会选择辅导员这一工作是因为工作稳定并且福利待遇好,14.35%的辅导员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另有30.68%的辅导员是因为工作环境好且有利于深造,只有15.78%的辅导员是出于自身兴趣。这一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对辅导员工作充满兴趣这一动机,大部分辅导员是因为工作稳定和工作环境好。调查分析结果如图15所示。

图15 选择辅导员这一工作职位的原因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辅导员的职业动机,论文向被调查者调查了在工作中最关注的事务。在被调查者中,有36.49%的辅导员比较注重薪资待遇,31.08%的辅导员对职业发展前景较为重视,还有17.57%的辅导员对学术环境十分关注,仅有14.86%的辅导员会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放在首位。调查分析结果如图16所示。

图16 辅导员在工作中最关注的事务

通过对H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动机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H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动机稍微倾向于工作自身的特点,对辅导员工作的兴趣与热爱需要进一步增强。第二,要想在管理学生日常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该校辅导员必须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放在第一位。

四、高校辅导员在胜任力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在辅导员工作特点方面的原因

1.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范围极为广泛,涉及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四个方面,而每一方面的工作任务都是相当复杂繁重的。另外作为一名基层教师,辅导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重要纽带,面临的是学校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导下达的指示和任务,负责的可能是院系从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在校学生,任务琐碎多样,并且事务性工作较多。工作任务的繁重使得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我,扩充各种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2.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紊乱

目前H高校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规定并不明确,多数时候辅导员都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事事要管、项项要做的“全职保姆”,可以说很多界定模糊的“杂事”都是属于辅导员的,导致辅导员“时时忙”“无时不忙”“事事忙”“无事也忙”的现象。岗位职责的混乱使得辅导员无法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对工作的自我认知也不十分清晰明确,并且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去充实自己。

3.辅导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大

目前H高校的辅导员一般实行坐班制,在下班后仍要关注学校发布的各种信息,时刻待命,以便接受学校或院系临时下达的工作任务或者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这使得辅导员无法分清楚工作和私人生活的界限,以至于闲暇时间不足无法进行思想、情绪的调整,心理烦躁厌恶情绪日益积累,最终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压力的猛增使得辅导员的耐心逐渐减少,无法热情积极地投入工作,职业素养欠佳,甚至逐渐改变自己的初衷,职业动机开始发生改变。

(二)在辅导员角色承担方面的原因

1.辅导员承担的角色多样,并且角色之间的界定模糊

高校中的辅导员身兼就业指导老师、思想政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等多种角色,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承担学生事务的管理工作。这意味着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承担着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三重角色,但是这三重角色之间的界定并不清楚。这使得辅导员自身对角色的定位不准确,对工作职责的认识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工作的自我概念也无法很好地形成。

2.辅导员扮演的角色之间时常发生冲突

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扮演着双重代理的角色。一方面,辅导员扮演着学校在学生中的代言人,需要从学校的立场出发,传达并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方式;同时辅导员也扮演着学生向学校或者院系阐明观点的发言人,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服务。但是这两种角色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使得辅导员产生负面情绪,对角色的认知越来越模糊,无法很好地理解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所在,最终对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在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1.缺乏有效的常规管理及选拔培养制度

就目前而言,河南H高校缺少相关辅导员制度,尤其是常规管理以及选拔培养制度。大部分辅导员处于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状态,刚入职的辅导员一般也都是“以师带徒”的方法进行岗前培训,对很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都没有详细学习或了解过。从长远来看,如果要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必须实行学校和院系的双重管理,注重辅导员招聘、培训、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制度的建设,确保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有所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掌握,以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

2.缺乏独立的专业发展标准

目前H高校并没有制定连续、独立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标准,大部分辅导员只是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逐渐实现自身价值,这使得大部分辅导员对这一工作的职业忠诚度较低,认为辅导员岗位只是一个“临时性”岗位,导致辅导员自身的职业态度也不是十分端正、积极。

五、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一)胜任力素质因子评判与确定

1.岗位职能分析

论文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河南H高校对本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得出了H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其胜任力素质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河南H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内的胜任力素质要求分析

2.问卷调查分析

根据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水平的实证研究,可以提炼出以下的胜任力素质因子:教育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科研能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与学生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爱学生、积极热情、职业忠诚感、责任感、服务意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充满兴趣斗志。

3.因子评判与确定

综合岗位职责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统计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素质出现的频次,并对其进行合并和删减,共归纳出21项辅导员胜任力素质特征:党团建设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科研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亲和力、与学生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责任感、职业忠诚感、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关爱学生、充满兴趣、有成就感。

(二)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确定

根据冰山模型的相关理论,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将辅导员所需要的胜任力分为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个性和态度、动机。在这四个维度中,党团建设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科研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应的是知识和技能;亲和力、与学生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对应的是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责任感、职业忠诚感、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关爱学生对应的是个性和态度;充满兴趣、有成就感对应的是动机。

河南H高校是一所以财经专业和法律专业为主的公办学校,该校的辅导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应具备多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琐碎繁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丰富,也使得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在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方面,该校的辅导员应该清楚地明白,辅导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建立正确的角色定位,明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在处理学生工作时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方能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个性与态度方面,辅导员应重视职业忠诚感、责任感,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对学校、学生负责,同时应该具备比较强的服务意识,主动积极地关爱学生,在学生价值观养成、学业成绩、心理疏导方面积极地给予关注,及时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动机方面,河南H高校的辅导员应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综上分析,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如图17所示:

图17 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三)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根据以上的研究,论文建立了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为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提供一种有效实施工具,而且能够运用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招聘、培训、职业发展等环节。

1.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辅导员招聘

根据胜任力模型来开展辅导员的招聘工作,可以构建辅导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基本的选聘原则,制定面试中的考察要点,根据应聘者的各种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挑选出能够产生高绩效、具有发展潜力的辅导员。它使得辅导员的选拔更加客观、标准,而不是仅凭借主考官的主观印象和面试经验来做出选择。另外,该模型不仅涵盖绩效优秀辅导员的各种知识、技能等显性特征,也包括角色定位、职业态度和职业动机等难以衡量的内隐性特征,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应聘者进行测试,提高招聘的质量。

2.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辅导员培训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辅导员培训具有针对性、激励性和高效率的优势。根据胜任力模型中的各种胜任力素质,可以明确培训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制定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选择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从而增强培训效果,促进辅导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此外,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辅导员培训,设定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被培训者接受,相对于传统的培训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

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辅导员职业发展

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增强辅导员对职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同时根据胜任力模型构建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明确其各项胜任力情况,有效指导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和自我提升明确前进的方向。

六、研究结论

论文运用实证研究,以河南H高校为例,通过对该校辅导员队伍的胜任力水平展开调查,探究了辅导员队伍胜任力水平现状及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寻找原因,最终构建了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且探讨了该模型的应用,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第一,河南H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首先,辅导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特别突出,仍需要提升,具体表现在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就业指导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方面;其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比较保守,对工作的自我认知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体会;再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在关爱学生、积极主动、服务意识、责任感和职业忠诚度等方面;最后,辅导员的职业动机稍微倾向于工作自身的特征,需要增强对该职位的热爱与兴趣。

第二,河南H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水平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在辅导员工作特点方面:工作任务重、岗位职责混乱、心理压力大;其次,在辅导员角色界定方面:承担的角色多样并且角色界定模糊,扮演的角色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最后,在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方面:缺乏有效的常规管理及选拔培养制度、缺乏独立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标准。

第三,根据岗位分析结果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确定胜任力素质因子,最终构建该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维度和21项胜任力素质特征,分别是知识和技能——党团建设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管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科研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亲和力、与学生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个性与态度——责任感、职业忠诚感、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关爱学生;动机——充满兴趣、有成就感。

第四,根据已建立的胜任力模型,研究其在辅导员招聘、培训及职业发展三方面的应用。首先,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辅导员招聘更加客观、标准,效果好;其次,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辅导员培训有针对性、高效率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最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辅导员职业发展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忠诚度和责任感,还可以使辅导员获得有效指导。

猜你喜欢

胜任队伍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