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业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5-31徐述霞
徐述霞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实施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得到发展,这样能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教师应该选择合理的作业布置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实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作业布置;形式
一、趣味型作业设计
学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基于自己的实际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这些学生比较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个性比较活泼、思维发展相对活跃,如果教师能把兴趣这一因素融入实际的教学和作业布置中,就能使学生更高效地完成这些基本任务.因此,教师要争取让这些带有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作业设计:翔宇的爸爸妈妈带着翔宇去超市买蔬菜和水果,翔宇随身带着一支笔,翔宇的爸爸妈妈只要往购物车里放蔬菜和水果,翔宇就拿着笔把这些蔬菜和水果的价格记录下来,回家之后统一计算爸爸妈妈一共花了多少元钱.翔宇通过计算之后发现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爸爸妈妈拿到购物小票的最终价格不一样,那么请大家也到超市记录一下,看一看究竟在哪个计算环节容易出现问题.这种活动形式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的个性化的活泼好动得到充分的满足.然而,部分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书本上的作业,虽然学生能顺利完成,但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家长先带着他们去超市购物,再完成练习题.这样一来家长也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更加自觉而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再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数学练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丰富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把作业题目编写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体验购物的场景并写下一篇购物日记(要用数学的形式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中午,妈妈在超市给我买了3包糖果,回到家后,我给弟弟1包糖果、给妹妹1包糖果,我自己还剩1包糖果.”还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早上妈妈要出差,给了我20元的零花钱让我解决一日三餐.早上,我在学校门口买了两个包子花了5元钱;中午,我买了2包小零食和1瓶可乐,老板收了我11元钱;现在,我口袋里还有4元钱,还想再买一包小零食,但是中午的时候老板没有告诉我小零食多少钱一包,我知道可乐是3元钱一瓶,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可乐是3元钱,2包小零食就是8元钱,一包小零食就是4元钱,我口袋里的钱刚刚够买一包小零食,真开心.”这样的做法是把语文和数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不再感觉单纯的计算那么枯燥.
二、分层型作业设计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随意完善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而应结合所学知识起到一定的巩固、提高和延伸的作用,让学生在作业环节得到提升.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而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思维不够敏捷,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只有选择更基础的内容,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把作业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这一内容时,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引导学生利用直尺丈量某些物体的长度,而作业的布置也是以这种形式开展的,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发现这些长度单位的应用和表现.为了让每名学生在此练习中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基础的测量之后,对单位进行转化练习,这是对接下来要学习内容的一种有效预习,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效率的提升.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让他们主动地收集在日常生活中能表现长度的其他基本单位,并且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充分地做到知识的整合,这样他们能更好地把自己在学习和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后续的学习中向教师虚心求教.这个过程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不仅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中有一个更加扎实的基础,而且能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真正地掌握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开放型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题海中遨游,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出作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地探索其他途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的作业设计留出更多的开放性,让学生尽可能地选择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的方法完成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这一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由于旗杆太高,很多学生认为无法直接爬上去测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充分地展现出数学学习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再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实现对旗杆高度的测量呢?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测量旗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先把测量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再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计算.这个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而且很多学生在真正开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之前也想过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是学生潜在的好奇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的形式是以課外活动的方法完成的,给予了学生更高的自由度,能充分地说明开放的作业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有更重要的帮助.
四、自主型作业设计
由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这一特性,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明确找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定位,给予他们更高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比较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内容,也可以在作业的设计中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形式,这样的练习和作业的布置才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长方体、正方体有更好的认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让他们两两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查缺补漏.在查缺补漏之前,学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找到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更好的认识,教师要引导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进行总结.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同点是:每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构成的.这两种立体图形的不同点是:长方体可能是由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六个长方形构成的.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长方体中的四个长方形是全等的.正方体是由六个全等的正方形构成的.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工具的制作,让学生找到一些卡纸并通过自己的测量和剪切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把教学过程从抽象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从而方便理解其中的知识.这样的作业布置过程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拓展型作业设计
小学阶段的教育正是学生启蒙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更加合理的知识分析,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地形成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业的设计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不断进行内容的拓展,让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加强.拓展型的作业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的作业形式,在高年级的数学作业布置中会有更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教学“方程”与“不等式”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把这两部分内容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想修建一条塑胶跑道,跑道的外环面积是6600平方米,跑道的内环半径与外环半径有所不同,内环的半径是外环半径的三分之一.如果塑胶跑道的建造价格是每平方米170元,那么学校修建这个塑胶跑道要花多少元钱呢?如果学校的预算只有330万元,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最合理的跑道?跑道的面积是多大呢?”这道题目的内容不仅有方程、不等式的问题,而且能联系到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起到更好的拓展作用.
六、結束语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都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的常见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帮助.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学习兴趣的养成,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作业练习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学生实际的个性发展需求,从而真正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让每名学生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宗阳.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8):83,85.
[2]饶勤霞.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7(1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