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问题、原则与应用
2021-05-31张媛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设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读后活动存在与主题语言输出缺失关联、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间缺乏支架、与学生的主体需求不一致等问题。读后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巩固所学语言;深化主题意义,延伸文本内容;迁移语言知识,合理生成变式;融合语用技能,整体构建输出;升华情意主旨,涵养美好品格。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原则;案例
【作者简介】张媛(1985.1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研究方向: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包括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三个部分。读前活动是导入,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精准到位、新颖别致的导入形式,如问答、听有关内容、看有关图片或片段并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入本课话题。读中活动是剖析,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由整体到部分,又由部分到整体,训练学生在阅读中的各种思维活动。读后活动是深化,是对读前、读中部分的提炼和拓展(潘锦喜,2012)。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与所阅读的内容联系起来;二是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泛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读后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1. 读后活动与主题缺失关联。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输入方法,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输出。因而,读后活动要与文本的主题以及话题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一定的读后活动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对文本内容和思想的感知。读后活动要紧密围绕文本主题,不能游离甚至违背文本的主题,否则,这样的读后活动会干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读后活动是对文本的拓展和提升,其设计要在尊重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注重实效性,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表层的热闹,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陆锋,2017)。
2. 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缺乏支架。部分教师运用“导入——阅读——提问——讨论——拓展性活动”这一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篇主题信息、语篇框架、文本特点、写作技巧等分析是否达成了为相关主题或类似语篇的拓展做好必要的铺垫;二是所学语言的积累是否达成了为拓展性活动做好相关语言知识的铺垫(戴军熔等,2013)。
3. 读后活动与学生的主体需求不一致。学生主体,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故在设计读后活动时须全面分析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现、困惑、探究、发问,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反之,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例如,在读后活动中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但大多数时候,讨论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沉默不语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由于任务难度过低或者过高,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或实际语言水平相违背,与学生的实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存在定的差距(戴军熔等,2013)。
二、 读后活动设计的原则与应用
读后活动作为阅读课中拓展和延伸的环节,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重要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深化和巩固。它将阅读与听、说、写融为一体,将语言学习与真实交际融为一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葛炳芳,2018)。为了使读后教学活动设计更加有效,本文将结合译林版《英语》(下同)读后活动的教学示例,具体阐述应遵循的三项原则。
1. 紧扣教学目标,巩固所学语言。译林版《英语》通常以单元中的话题为某一个学習段的主题,将教学目标设置为该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都应该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进行开展。
【教学示例1】
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中Story time语篇通过Liu Tao和Mike国庆节假期后来到学校后说起大家各自有趣的假期经历展开对话。本课教学目标是将“过去所做事情”的日常交际用语,和词汇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过去式,并在一定的情境下正确地使用What/ Where did you /he/ do/ go for the holiday?询问伙伴及作出相应回答。
教师围绕文本的两个主要人物Mike和Liu Tao设计了如下读后任务:学生两人一组,运用以下框架(见图1)来描述对方的国庆节假期的经历。
学生在组内练习与准备后展示如下:
S1: Liu Tao went to Shanghai and visited his aunt for a holiday. He went to the Bund and the Shanghai Museum. He saw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S2: Mike went to a farm for a holiday. He picked some oranges. He went fishing too. He caught a big fish.
【分析与思考】
案例1的读后活动设计紧扣语篇的句型要素,凸显了单元核心句型He went to... He visited...,并结合一般过去式描述了“过去所做事情”。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核心句型,巩固了对“过去所做事情”的描述。教材文本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内容,单元核心句型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框架,这一读后活动促使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锻炼,并且将已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输出既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他们的语言表达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真实的语境,输出更自主,更真实,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读后活动,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深化主题意义,延伸文本内容。读后活动应该结合语篇主题,延伸文本内容。教师可以从篇章理解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等方面来设计文本理解性语言输出。学生可以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来进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语篇主旨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形成知识链,整体构建语言。
【教学示例2】
五年级上册Unit7 “At weekends的Cartoon time”的故事讲述的是Billy总是在周末的时候看电视、吃很多的东西。Bobby和Sam想邀请Billy出去打篮球、游泳都被拒绝了。最后Billy想出门去野餐,却胖的连家门都出不去了。从情节发展上看,故事没有结尾,故事的主题意义也未凸显。其主题意义不仅在于Billy要减肥,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合理安排周末活动,更好更健康地生活。于是教师设计了续写故事结尾的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完成故事结尾,写一写同伴们的建议以及Billy接下来的打算。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What suggestions can you give to Billy?What can he do at weekends?学生尽可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实现理解、深化主题内容的目的。有位学生写道:Billy is very sad. He says to his friends: “I'm too fat. What should I do?” Bobby says: “Sometimes you should play basketball with us in the park.” Sam says: “You shouldn't eat a lot. You can do exercise in the morning every day.”Billy says: “ That sounds good. Let's do exercise at weekends together!”
【分析与思考】
学生以话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文本为载体,在充分理解的语言实践操练中,融合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知识结构化,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林丽,2013)。在读后环节中,教师紧密结合单元话题“At weekends”,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的主题和内容,设计讨论符合单元主题意义的读后活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想象Billy为了改变自己而采取的行动;同时,学生在表达想法的过程中了解了Billy不合理安排周末活动的后果,从而对此话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更好地理解了本单元的主题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3. 迁移语言知识,合理生成变式。语言知识迁移是一种教学策略。就读后活动而言,是指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将其迁移、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教材语用情境的互换、结合、融通中组织、开展有质量、有深度的学习活动。设计读后活动时,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能力为目标,实现语言知识的学习促进语言的表达的迁移。
【教学示例3】
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单元话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Story time板块用了四个场景呈现了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了四个节日的日期、食物和风俗习惯。该语篇的核心词汇除了节日名称和节日食物之外,还包括十二个月份的名称。核心句型是The... is in ...or... People... at this festival. 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设置了对话形式的框架(见图2),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活用语言。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话框架,四人一组任选其中一个传统节日创编对话。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编出了丰富的对话。具体内容如下:
A: (Guide) Welcome to the Lantern Festival room.
B: When's the Lantern Festival?
A: It'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C: What do people do at this festival?
A: People usually buy some lanterns and watch the lantern.
D: What do people eat at this festival?
A: People eat rice balls.
【分析与思考】
本案例通过创设外国游客来我国参观节日小屋的情景,请学生扮演小导游进行趣味表演。本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中学生在了解节日寓意和传统的同时,激励了其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精神。该读后活动中,学生利用语言框架为基础,发挥想象,创编新的对话内容,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进行合理有效地拓展与延伸。在开放性的活动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学生能将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结构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创编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语言的意义。
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语言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作为课堂组织与实施者,要创造性地设计更多丰富有效的读后活动,让学生把语言知识进行迁移、内化,从而拓宽视野,发散思维,陶冶情操,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更大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理念、策略与思考[J].英语学习,2018(12):5-8.
[2]戴軍熔,郑春红,朱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林丽.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9):416.
[4]陆锋.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及策略[J].江苏教育,2017(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