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背景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1-05-31丁静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智慧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智慧教育视角,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智慧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丁静(1981-),女,安徽砀山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课程建设项目“大学英语智慧课堂”(项目编号:2019zhkt01);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化翻译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SK2020A06)。

引言

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语言输入”而“轻文化输入”输入的现象,使得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导致了“文化失语”现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偏弱。在全球化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智慧教育的理念,创新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基于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核心特征,本文笔者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深入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智慧教育的内涵

智慧教育即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构建一种高效互动和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个性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智慧教育”主要有两个维度的考量:一是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二是教学目标方面,自主学习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和学跨越了课堂和教室的局限,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随需学习。

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情分析数据化。教学平台对学生答题率、准确率和主动性等学习行为进行数据采集且以数据图标形式呈现,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

第二,评价反馈即时化。智慧教育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学生都可以得到即时反馈,有利于实现形成性学习评价。

第三,互动交流立体化。智慧教育背景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组织与呈现都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高效互动。

第四,资源推送个性化。教学平台中储存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以多样化的方式推送给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广度和深度等个性化学习。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即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韩海燕(2011)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和了解目标语文化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单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王守仁(2016)指出,外语教育的目标已从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转变为培养国际化领导人素质,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传播好中国声音。

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呢?胡文仲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学者们的不同观点,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次的能力。认知能力即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既包括对他国文化,也包含对本国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力。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这家意识和国际视野。行为能力则是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偏弱,首先表现在跨文化背景知识匮乏。传统的“语言教学”,忽略了文化知识的输入,导致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不足。其次,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薄弱。有些学生尽管熟知中国文化,但是某些文化词汇无法找到英文的对应表达,从而抑制了学生的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加大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使得学生既掌握语言,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与“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课堂的实时检测,课后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等实现了“课前、课中、 课后”的统一。教师需要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尽可能地把文化输入、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跨文化背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课前环节,基于学情分析,有效输入跨文化背景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是彼此孤立的,且缺乏针对性。智慧教育背景下,课前环节则迥然不同。它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推送相关主题讨论,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筛选相关学习素材,推送有关跨文化知识的文章或微课视频作为扩充材料,使得学生课前了解本课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book3 Unit4“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五个著名的美国文化象征。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课前在教学平台讨论区发布作业,引导学生查找自由女神像的相关内容,如创作经历与象征意义,并将相关信息加以总结,提交至学习平台。教师基于平台的信息,进行学情分析,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

2. 课堂环节,实时监测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以语言点讲解为主,而学生以听、讲为主,思辨环节较少,课堂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 而智慧教育则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首先,基于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邀请学生分享课前预习中了解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进行精细點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中西文化对比,通过教学软件内置的举手、抢答、弹幕互动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如,上文中提到的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版)unit4,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标志,还应让学生思考与之相对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等,以此提高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思索中国文化的象征,并借助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将学生的答案展示在PPT大屏幕上,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标志词汇如长城(The great Wall),儒家思想(Confucianism)等等,提高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课后环节,积极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认知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后环节主要是评价学生课后作业。智慧教育背景下,课后环节更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构建。首先,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发布一些跨文化相关的讨论题,通过教学软件线上分组,然后将各小组观点提交至教学平台,供大家分享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设置教学任务点,内容涉及文化词汇、中西文化背景知识等,并设置一定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建立文化学习资源库。通过对资源的鉴别和对比,教师筛选能满足学生需求的信息材料,并进行整合、归类或补充,建立文化学习资源库,内容包括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介绍中国或英美文化的视频、或中西文化对比的文章或视频等,满足学生跨文化知识的需求,增强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智慧教育,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把文化教学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并通过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包括:课前环节,基于教学平台学情分析,扩展英美文化常识,有效输入跨文化背景知识;课堂环节,借助教学平台内置功能实时监测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文化的输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课后环节,借助教学平台,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海燕.网络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11(4):101-104.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2-10.

[3]顾晓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理论和实践模型[J]. 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7(1):79-88.

[4]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

[5]刘炜.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重构[J].语言学与外语教学,2017(1):101-104.

[6]钟绍春,唐烨伟,王春晖.智慧教育的关键问题思考及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06-110.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智慧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