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5-31刘伯超倪慧王子琦夏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徒主体技能

刘伯超 倪慧 王子琦 夏平

[摘           要]  运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等多种调研方法积极探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角度着手,明确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把握其特點,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强化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这对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84-02

一、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对员工的素质与能力的需求也随之提升。但在我国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的热情缺乏、管理机制的欠缺等问题致使当前高职教育无法培育出完全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对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以往,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大多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为框架的发展模式进行,从学校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条件的成熟,其研究重心已经逐渐向企业转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企业主体的现代学徒制(简称“企业现代学徒制”)是指在工作进行学习活动的职业教育中以企业为主体,由学校配合、政府指导、行业评价,通过校企共同培训以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中,企业发挥决定性作用,结合岗位需求,联合学校、政府、行业组织等各参与方共同制定培训标准与开发课程,确保在经过培训学徒可以达到其要求。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训练的情境真实性

企业现代学徒制的学习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知识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属性与互动产物,通过企业现代学徒制这个平台使学习参与者可以弥补其因经验不足而不能进行企业活动的缺陷,其可以通过向师傅、同伴及其他熟练员工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知识与实践能力。

2.主体关系的明确性

主体地位是企业现代学徒制与其他职业教育形式最显著的特点。

(1)高职院校在企业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应积极参与,联合企业制定课程标准,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及职业道德素养。

(2)政府作为企业现代学徒制中的指导者,其通过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制定鼓励各单位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方针政策,完善现代学徒制机制,通过宏观调控保障现代学徒制顺利进行。

(3)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需要对参与企业现代学徒制的学徒质量进行评价考核,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培训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作为企业现代学徒制中的培育对象,学徒通过校企双边交替学习进行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同时使其职业与自身向高层次发展。

3.培养对象身份的复杂性

在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其培养对象的身份比较复杂,具有多重属性,其既是高职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员工,既可能是实习员工又可能是正式员工;作为高职学生,既可能是全日制学生又可能是在职学生。

4.学习内容的全面性

企业现代学徒制在根据工作需要对学徒进行职业能力、实践技能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根据工作岗位理论知识的需要对学徒进行高职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对学徒进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培育,以保证其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5.教学与评价标准的规范性

规范而统一的教育培训标准是企业现代学徒制确保学徒进行符合需要的学习与培训的基础。当今世界上现代学徒制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也都遵循这一原则,对教育内容、方式都做出了严格而又明确的统一规定。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企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企业为主体,学校参与、政府指导、行业评价的原则,从培养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维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与学徒的双重统一性。企、校、政、行四方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对其从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由企业与学校交替展开培训。

1.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具有综合知识、技能与素养的现代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确保其能达到相关的岗位需求、工作要求,并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2.培养内容

企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内容以人才所需求的知识、技能与素养为主。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培训体系,并进行系统的课程开发、组织、实施,以保证学徒可以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能力,采用合理的学制,科学规划教学培训时间,保障人才培养获得一定成效。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学徒学习培训的实际进程,进行灵活调整;而学分的规定则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3.培养方式

在企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徒的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企业和高职院校两个场所、师傅和教师两种教学主体周期性轮流进行的方式。在对学徒教育培训的方式上,根据不同培训内容,使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1)知识层面的培养方式主要是教师在学校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满足学徒的“发展性”需求。

(2)技能层面的培养方式是根据技能需要,采用现场教学或个别化教学的方式进行。

4.培养方式

企业对学徒的培养需要企业、高职院校共同发力;企业师傅、学校老师两个教学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在两个场所与主体轮流对学徒进行培训。不同的场所、主体的培训方式、内容均有所不同。

(1)高职教师通过班级授课的形式主要对学徒进行知识方面的培养,以满足其发展性需求。

(2)企业现场教学、个别化教学主要对学徒进行技能方面的培养,以满足其职业性需求。

(3)素养层面的培养方式要具体分析研究,依据各素养内容的不同而异。

5.质量评价

行业组织负责对企业现代学徒制培训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企业要求,按照培训协议,在政府监督下对培训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与考核。学徒在通过考核后取得相对性的职业资格认证。

三、强化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完善总体规划

完善总体规划,企业、学校、政府、行业共同构建合作保障体系与良性互动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学校、行业协同合作,政府引导、统筹、保障,在实践中将现代学徒制纳入法制化進程,使其逐渐规范化与制度化。

(二)建立保障体制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参照岗位职业标准,构建符合企业现代学徒制的考评体系,引导学生参加相对的职业资格考核,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重构学习载体

以专业人才培养为起点,依照学徒职业成长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重建学习载体,形成涵盖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四)改革教学组织

联合企业、学校、政府、行业,结合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构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制定符合专业特性、企业需要的培养方案与管理运行模式。

(五)明确双重身份

明确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学习主体的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并从法律上对其固化与承认,使其权利与义务拥有明确的定位并有效落实。

(六)建设“双师”队伍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任教师的引入标准,并强化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提升;运用高标准、规范化的体系选聘兼职教师,以保证其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强化教师与师傅的有效沟通,结合教学需要,组成“一师一徒”“一师多徒”或“一徒多师”等多种师徒结构。

参考文献:

[1]常卫东.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40-41.

[2]袁鹰,刘竺云,马永刚.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27-129.

[3]李剑宇.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20(8):169-170.

[4]吉利,史枫,王宇波.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66-70,8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学徒主体技能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今日菜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拼技能,享丰收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