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应如何开展专业阅读

2021-05-31于勇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4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重点内容

于勇

谈起阅读这个话题,每一位教师都会滔滔不绝地描述自己读了多少本书,知道了哪些内容。而一旦谈起阅读对自我专业成长的促进及影响时,大多数教师不知说些什么。这跟教师会不会开展专业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阅读哪些内容?怎样拥有更多的阅读时间?如何将阅读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等诸方面?这都需要教师学会开展专业阅读,以此推动专业能力与育人水平的快速提升。

如今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等高端前沿技术迅速发展,并顺势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事业的全面变革,必将对教育教学及我们的未来生活产生颠覆性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立足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主动自觉地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思想观念。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从开展专业阅读开始。

阅读,首先弄清读什么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阅读亦是如此,只有弄清我们什么时候阅读什么书、什么书真正适合我们阅读等问题,阅读才有可能以最短的距离直达我们的精神宇宙,去浸润我们的生命,并成为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众所周知,教师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初任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富于创新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等几个过程和阶段。处在初任阶段或合格阶段的教师,首先必须阅读的是任教学科的教科书、参考书,从而熟知内容、弄清关系、选对教法,让自己韬光养晦、站稳讲台。其次,教师要读些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在胜任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会科学合理地教育和管理学生,为自我转型积聚知识和力量。

当你行走至成熟教师阶段的时候,应把阅读的重点放在教育论著及前沿理论上。从宏观认识论到微观理念,从教育理论文献到教育家实践论断,持续不断的专业阅读才有可能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教育的本质,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进行准确把脉,从而确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认识与社会、时代同步,甚至可以促使自己产生一些前瞻想法或理论假设。我们要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自己研究领域里的经典阅读与专题阅读上,与名家大师对话,在不断实践、反复修正完善的过程中,逐步梳理、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核心理念,成为教育家型教师。

此外,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广积博读的人,善于跨界阅读,广泛涉猎社会科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里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境界,让自己的教学逐步达到“在一块石头里发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的艺术高度。

阅读,时间从哪里来

在工作与生活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以“工作太忙”“照看孩子”“年龄太大”“时间太少”等为借口,将阅读拒之千里之外。然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的阅读时间除了靠“挤”获得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阅读时间可以从合理规划中“挤”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哪些时间去读书,一天到底读多长时间的书,一个假期应该阅读什么领域里的哪些書,这都需要制定阅读规划。一份科学可行的阅读规划要明确自己每天可用来读书的时间段有哪些,同时对每个时间段的阅读内容做好详细和灵活的安排。在节假日、双休日,教师可以安排阅读一些专著或系列丛书,使阅读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在三餐前后、乘车、睡前等碎片化时间内,一般可以阅读期刊文章或查阅文献等。教师制作一个碎片化时间规划表尤为重要,以便让自己抓住、抓牢每天点滴的读书时间。对于一个真正愿意开展专业阅读的教师来说,阅读规划就是自己高效阅读的行动指南,以督促自己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坚持阅读,保质保量完成当日的阅读任务,进而在自我约束和实际行动中获得生长的力量。

阅读时间可以从科学管理中“挤”出来。“二八定律”对于时间管理有指导意义。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必须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花了80%的时间,最后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所以,应该将时间花在重要的少数问题上,抓住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我们只需花20%的时间,就可取得80%的成效。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要把一天内有限的时间放在重要的工作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于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要学会拒绝。

阅读时间可以从分工合作中“挤”出来。当下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讲究协作、资源共享的社会。工作中,我们不可能一个人将所有的工作都独自承担起来,更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教师应该学会与人合作,将某些工作与同事共同来完成。如制作教学课件、检测试卷等,不需要再费时费力重新制作或设计,可以让同事共享模板,再据实稍做修改即可。

阅读,怎样做最有效

很多教师对阅读的认识和理解较为肤浅,认为阅读就是粗略地读一读,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即可。其实不然,阅读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自我修养行为,特别讲究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在一般的情况下,一本书要阅读2~3遍,且每一次阅读的目的和重点要有所不同。第一遍阅读时,要以读懂作品大意、弄清结构为重点,要逐字逐句阅读,每一次阅读的内容要相对完整,同时要用铅笔画下重点语句,标记出有疑惑的地方。第二遍阅读时,要以弄清细节、解决疑问为重点,详细阅读用铅笔画下的重点语句,对于存有疑惑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甚至通过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等办法,彻底解决第一遍阅读时留下的疑问,同时要撰写读书笔记。第三遍阅读时,要以发现疏漏、内化提升为重点,再次逐字逐句阅读,以防遗漏重点内容,同时对照读书笔记,将重点内容有意识地记下来,将之有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读书的关键环节是做好读书笔记。高质量、实用型读书笔记就像教师阅读导航,指引教师直抵阅读重点和深层次思考。相反,很多平淡无奇的读书笔记就如同小学生写出的几百字故事梗概一样,缺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度与广度。时下推崇的“思维导图”式读书笔记,重在阅读内容的结构与形式,而忽略了阅读内容本身及多角度反思,故而这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被人们经常使用的“流水账”式读书笔记只是罗列了部分精彩的阅读片段,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阅读内容间的逻辑关系。

拒绝平庸的读书笔记要包含六点。一是“要点”,清晰地记录每一章内容的逻辑脉络、作者分析事物利弊和适用性的表达等核心内容;二是“亮点”,记录在书中发现的真正有内涵且容易引发人思考的内容;三是“评点”,针对自己有感而发的内容,记下不吐不快的心得、感想,设身处地与文本、作者对话;四是“疑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理解不深不透、难以理解、不理解的观点或与个人原有认识相悖之处,记下这些内容,为后续阅读和寻找答案指明方向;五是“补点”,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行文过程中往往会有较多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进而给予读者无限思考和联想,对此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写、续写或扩写;六是“联系点”,阅读贵在触类旁通与举一反三,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快速地发现正在阅读的内容与曾经读过的书籍或文章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对两者或多者间在观点、看法等内容上的区别、联系予以合理比较、分析,并详细地、系统地记录在读书笔记上。

阅读,关键是学以致用

教师按照自己制定的阅读规划,遵照正确的读书方法,完成了某一本著作或某一内容的阅读任务,并不表示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试问,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变我们从教职业生涯的宽度和厚度,提升我们的专業能力和基本素养。再试问,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养的目的是什么?是敬畏生命,尊重差异,打造充满智慧的课堂,锻造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坐而论道”不可能实现这些目标,“起而行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是正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阅读的关键是学以致用,要把自己借助阅读积累的理论、经验、策略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文化建设等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这是对教师阅读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教师对阅读所获知识的深度理解,更是探索、发现新型教学实践范式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这种由“学”到“习”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现实中的困惑,发现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激发自己不断探寻新的学习领域和方向,开展新的阅读生活。只有这样的行动研究和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才能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促使教师快速走向专业成长道路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本人的阅读史,希望教育界的各位同仁能够爱上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数学教师,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重点内容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存在感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所谓“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