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六步:基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戏剧元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21-05-31高玲
高玲
[摘 要] 近年来,中职英语利用戏剧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呈现兴起之势,全市中职英语戏剧比赛的成功举办也侧面肯定了该类教学方式的成效。以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梁祝》为例,从“创”“研”“排”三个要点出发,通过“创设剧团”“创作剧本”“研习要素”“研磨成品”“排练剧幕”“排演细节”六个具体步骤,探讨教师如何通过“三要六步”引导中职学生用英语戏剧讲述中国故事,提升中职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三要六步;中国经典文学;戏剧元素; 中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05-0210-03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因此,把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以英语戏剧的方式讲述出来,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传播,又是一种丰富的教学和实践活动。
一、意义及背景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基于中国经典文学的戏剧元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规范的客观要求
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戏剧的方式演绎中国故事,既能理解中西方两种思维的差异,又能深刻认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华优秀文明的国际化,可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
(二)适应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客观要求
中职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但由于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比较差,教师需要寻找新颖的途径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英语戏剧讲述中国经典文学故事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另外,中国经典文学家喻户晓,学生基于故事情节的基础了解,更容易对整个戏剧有深入的理解,不会出现陌生感。
(三)增强学科互动,培养多元素质的客观要求
引入戏剧元素的英语教学,改变了过去简单的说、写教学,增加了表情等各种肢体语言的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表达能力,实用性更强。另外,通过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演绎,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增强了各学科的联动性。
二、概念
中职英语引入戏剧教学,就是要将戏剧元素与方法运用到中职英语教学和文化活动中,在戏剧体验与实践中达到学习的目的,简称为“英语戏剧教学”。英语戏剧教学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互动感,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之间互动、并和老师联动的一场演出活动。笔者在英语戏剧教学中,开展了“三要六步”的实践与研究,旨在利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所谓“三要”就是指戏剧教学的三个要点,即“创、研、排”;在“三个要点”的指引下开展起“六个步骤”,即创设剧团、创作剧本、研习要素、研磨作品、排练剧幕、排演细节。这三个要点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每个要点展开两个步骤。(如图1)
近年来,杭州市举办了中职英语戏剧大赛。在此大赛的指引下,英语戏剧剧团在各校纷纷设立起来,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利用课外碎片化的时间去创作剧本。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学生创作的深入指导,观察学生的排练与排演,强化课堂知识与戏剧表演的联接,呈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炼了英语戏剧教学法。
三、具体实施策略
(一)第一要义——创
创就是英语戏剧剧团的创设和剧本的创作。“创”是这个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主要实施方法如下。
1.创设剧组(团)
近年来,以参加中职英语戏剧大赛为契机,各校纷纷创设了相关的英语戏剧剧团。从教学实践看,英语戏剧教学的成功,必须依赖合理的剧组创设。一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8~10人为一组成立戏剧小组,并选择一个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参加班级海选。小组成立时,必须注意人员结构的构成,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安排1~3名英语成绩好、活动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并使各个小组间的差异不明显,同时产生小组组长。成立后,引导他们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积极准备和参与,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及现有的知识体系确定角色,并适时组织班级内的比赛。通过戏剧演出和各组间的竞赛,把语音面貌佳、舞台表现力好的学生输送到学校的英语戏剧剧团。
2.创作剧本
创作剧本是整个戏剧教学的关键。选择优秀合适的作品,对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剧情表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剧本以莎士比亚等国外戏剧为主,很少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英语剧本。以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为基础创作剧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情节为蓝本,以现有的英语剧本为依托,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对剧本进行修改或者改编,并由教师对修改或者改编后的剧本进行评定和指导;二是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完全由自己来创作剧本,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指导。
由于剧本创作工作量较大,一般一个剧本可以被分割成几个小剧本,让组内更多的成员参与到剧本的创作和修改中。剧本初步完成后,让每一个学生讲述剧本,指导教师和其他组员认真聆听,然后对讲述的作品进行评价。最后再把各个小剧本进行整合形成一部完整的戏剧剧本。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先后指导学生创作了符合中职学生听说能力的英语剧本《雷雨》《西游记》《白蛇传等》《梁祝》等,为后续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蓝本。
(二)第二要点——研
在以讲述中国故事为基础的英语戏剧剧团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把各种戏剧的元素在这一新型的社团进行实践应用。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需要不断地考虑戏剧的要素以及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碰到问题,大家就需要去研究解决。
1.研习要素
研习要素就是研究和学习戏剧的台词、冲突、舞台说明等基本要素,了解戏剧是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的总和,达到叙事和给人以启示的目的。虽然中职学生不是专业的戏剧创作者和专业的戏剧演员,但是对于这些要素的学习并把其中的一些运用到戏剧的创作中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梁祝》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觉得要把音乐和舞蹈等形式运用到戏剧中,可以大大加深戏剧本身的美感和内涵。于是社团中没有参与编剧但有音乐才能的两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梁祝》这首经典歌曲以及查阅各种翻译资料最终把歌曲翻译成了英文。当学生歌手唱出英文版的《梁祝》,这首歌曲也把戏剧推向了高潮。在凄美音乐的指引下,有舞蹈基础的成员也积极研究了舞步。歌曲翻译如下:
Grass is green. Flowers are in blossom. 碧草青青花盛開
Butterflies have wandered for so long.彩蝶双双久徘徊
Eternal songs! Passionate love! 千古传颂深深爱
Shanbo loves Zhu Yingtai! 山伯永恋祝英台
With all the hardships, the true love历尽磨难真情在
will go on and on and on. 天长地久不分开
场景的变换、道具的制作、戏服的挑选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是可以利用的元素,可以把戏剧做得更好。还是以《梁祝》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四幕场景的变换(图2),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做了蝴蝶双双徘徊的视频,以达到渲染氛围的效果。
2.研磨成品
在研习戏剧要素的过程中,其实也展开了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这里不仅要研究文学作品的情节,还要研究文学作品所处的年代、人物背景以及人物冲突等项目,不断琢磨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以不断打磨已经初步完成的戏剧剧本。在研磨成品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观看这些文学作品的视频,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的熏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例如,《梁祝》这部戏剧作品讲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日子里,《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翻译内容在研磨的过程中就被采纳了进来,这些内容读来朗朗上口,既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又为整部戏剧增色不少。
Liang: Confucius Said:“Isnt it happy to learn from time to time?”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Zhu:“Isnt it happy to have friends from afar?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Liang & Zhu: Man on earth人之初 Good at first性本善
The same nature性相近 Differs on nurture习相远 《三字经》
Liang & Zhu: Wherever you go出必告 Have them know返必面
A living steady居有常 A career made 业无变 《弟子规》
(三)第三要点——排
经过研习要素和研磨成品之后,成熟的剧本就诞生了。而剧本教学的最终呈现就需要靠“排”这个环节来体现。“排”是实践和体验的一个过程,可分为排练剧幕和排演细节两个阶段。
1.排练剧幕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感情细腻。要用戏剧的形式把中国故事讲完整,需要依托几场有关联的剧幕来呈现。根据这一特点,排练过程中“总—分—总”模式的运用,可以把作品演绎呈现得更加精彩。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总体上把握好戏剧的流程,确定各自角色的定位;其次,分剧幕进行排练。在这个“分”的过程中,各自需要不断地揣摩自己的角色,并表演出自己的戏份后让剧组的其他成员观看、评价和建议,让大家帮着一起揣摩;最后,把所有的剧幕场景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戏剧来排练,让学校外语组的老师一起观看、评价和建议。“总—分—总”模式的运用可以让戏剧排练的过程化难为易,也可以让大家在排练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改正、提升和创新。如,在《梁祝》这部戏剧经历“总—分—总”排练过程之后,笔者把整个排练的过程拍成了一个视频,在任教的三个班里进行播放,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提出建议。最后,根据学生的建议,我们把戏剧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让担任旁白人物的两个小女孩也走上了舞台。以其中一个女孩让另一个女孩讲述梁祝故事的形式牵引出故事情节。两位旁白最后以总结的形式对这部戏剧进行了升华,即“Love can create miracles!爱能创作奇迹!”
2.排演细节
戏剧细节主要是指在表演的过程中的灯光、布景、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等细节化的因素。在戏剧的排练过程中,把这些细节化的内容也排演进去是很有必要的。其一这些细节增添了戏剧的精彩度;其二让学生更全面地领会舞台的含义。由于很多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很少体验成功的感觉,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另外指导教师也需要设计一些突发情景,引导学生去排演一些应对舞台突发情况的技巧。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中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基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三要六步”英语戏剧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学生在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戏剧表达内心的想法,体验不同的情感,学会合作与沟通,实现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自主学习目标以及跨文化理解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大大提高。担当舞台指导的祝某某同学自小学习舞蹈,但是由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没能担当女主角,说:“我要好好学习英语,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加英语戏剧的表演。”
2.竞赛成绩的有效提升
任教班级的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的英语戏竞赛,其中有五人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戏剧大赛,他们担当了梁山伯、祝父、旁白、舞台指导以及歌手的角色或职责。通过“三要六步”策略的运用,学生在本市第三届英语戏剧大赛中表现突出,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第一届和第二届英语戏剧大赛的基础上有了有效提升。
(二)反思
“三要六步”策略在笔者所教的三个班级以及英语戏剧剧团得以研究和实施,对英语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英语水平相对滞后的学生实施的难度比较大,这也是笔者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力求让所有学生逐步形成对英语戏剧以及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刻认知。
参考文献:
[1]张婷,姜月婵.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英语经典戏剧推广途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9(15).
[2]曹丽华.戏剧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9(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