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5-31李默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资源

李默

[摘           要]  高校承载着区域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民族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和道德观。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教师的神圣性和吸引力逐渐淡化,教师对工作岗位产生倦怠感。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我国各大高校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208-02

高校教师是指在大学、专门学院、高职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个体。高校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与小、中、大学教师一起构成我国的职业教师群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推进,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思想独立性、自主的个性和对新事物的探索性,都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冲击,师生关系淡漠、教师授课质量下滑、师德问题逐渐显现。在顺应时代形势的前提下重筑师德、重塑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广大高校学生提出了不仅要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要求,更提出了要锻炼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引领带动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的崇高要求。作为肩挑“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和“塑造人类灵魂”重担的高校教师,必须能迅速适应当前信息化、万物互联的新形势,借助网络和通信平台,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技能来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下至父母,上到国家,都高度重视下一代的高等教育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高校事业蓬勃发展背后暴露出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参差不齐。总而言之,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精神的弱化、教学质量的下滑和师生交流的匮乏。

(一)职业精神的弱化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教师扮演着传授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的角色,但在个别教师的理解中,仅把教师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职业,作为一种营生的手段,从而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正确定位,缺乏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识,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学生“三观”的塑造,又要重视技能知识的传授。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一方面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接触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学生辨别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而不是漠视科技,仅把科技视为学生24小时的消遣娱乐手段。信息技术给教师带来的影响同样是双面的,一方面能让授课更加丰富和生动,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资源的充沛也增强了教师备课的惰性。教学工作中敷衍了事,备课全靠网络,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等,都是职业精神弱化的表现。

(二)教学质量的下滑

高校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学+科研”,既要抓教学质量又要考核科研成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科研和职称相挂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一些人厚此薄彼,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身科研,忽视了课堂教学,授课成果微乎其微,学生在课堂上学无所获,索然无趣,教师越发敷衍塞责,以此形成教育质量的恶性循环。在“互联网+”的今天,教学资源充分共享,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本很多都附带教学资源。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本就相对基础,需要结合教师的经验来进行讲解,现成的随书附赠的教学资源,仅需点点鼠标进行下载,教师就可以以此来进行一个学期的授课。最近兴起的慕课网,本意是促进全国优秀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学习,却成为部分老师减轻自身教学压力的好帮手,将下载好的教学视频在课上进行播放,试图达到教学目的。殊不知,这种做法不单单是对职业的亵渎,更是对学生的漠视。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三观”发展都尚未形成,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老师采取敷衍的方式和态度授课,也会在无形中形成不好的习惯。

(三)师生交流的匮乏

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不同,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不甚明確,此阶段又恰巧是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可是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和班级、同学没有产生黏性,上完课挥挥衣袖,再无关联。而学生自有辅导员、班主任来进行管理。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的学生多,工作量较大,不能够精准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样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学校中,教师本应该是与学生交流看法、聆听心声、共同规划发展的理想对象,但由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弱化,缺乏与学生的合理沟通。因此,形成了班主任没有精力兼顾每个学生、授课老师没有义务了解学生想法的现状,以至于师生的交流沟通不断弱化,“上完课就走”“有事找班主任”等教管分离的现状成为常态。通信技术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遇事喜欢找网友倾诉,但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遭受网友的挑唆而酿成大错。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年龄普遍会比本科生小,因此在确保授课质量之外,还要注重与学生进行社会经验的有效分享和正确“三观”树立的指导。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路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与高校学生的发展休戚与共。因此,探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路径,其现实意义可见一斑。简而言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首先要顺应新时代的趋势,其次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一)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师德精进

建立一套教师综合素质评估的系统,将教学质量、教学态度、科研能力、政治立场及师生沟通均纳入考核范围,设立详细的评价标准,并且根据系统使用的情况来对评价标准进行修改和精进。根据教师一个学期的表现情况再进行综合打分,分数较低或者某个模块分数偏低的教师,应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若长期分数偏低,则应采取措施,停止教学任务进行学习自省。通过固定的考核方式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同时学校还要加强高校教师道德规范的学习,定期举行师德教育的培训,不能拘泥于形式,也不能流于形式。要求每次培训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规定,时刻巩固为人师表的职业修养。用精准的考评体系,将师德师风的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让师德师风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并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可以量化,这样才能保证师德师风的学习、建设和精进都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二)利用各方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资源、慕课网应该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充电桩”,而不应该成为“登山杖”。高校教师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和整理网络教学资源,去粗取精,将最新的专业领域知识纳入课本,确保所讲授的知识最实用、最新颖。同时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适合职业教育、迎合学生胃口的授课模式,做到讲授的知识学生听得懂、听得好、听得进、用得上。

(三)通过通信软件重塑师生关系

除教师考评系统外,学校还应着手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实现师生课堂和课下全时段的无缝沟通,为师生交流提供空间上的可能性。身处信息化时代,学校可以尝试搭建线上沟通平台,或者直接运用授课APP如云班课和学习通,既能够掌握学生的上课情况,又能够作为交流平台来进行沟通。将线上学习和线下交流打通,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洞悉其心理活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又利于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缺陷,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为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高校教师的劳动既具有高校教师特殊性的一面,又具有教师职业普遍性的一面,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及文明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要顺应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潮流,要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只有整合内外部资源的力量,实现内外环境的协同联动,才能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熊慧珺.论高校青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

[2]廖晓虎,吴轩.“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祖国,2019(4):210.

[3]张恒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1):260-261.

[4]李佳容,陈娟娟.“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教育现代化,2018,5(13):130-131,138.

[5]向绍阳.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師职业道德修养[J].丝路视野,2018(26):29-30.

[6]郑兰兰,李琛,张勇洪.浅析青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J].新校园(上旬刊),2018(2).

[7]王琳芝.“互联网+移动云班课”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5-16.

[8]李进忠.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201-202.

[9]朱泓,尹贵斌,蔡丽华.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4):61-6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