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情怀
2021-05-31周克明
周克明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同向同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的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的“不走老路和邪路论”,既是对全党的告诫,也是对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告诫,更是对各种妄走老路或邪路者的断然喝止。我国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培养青年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情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成为我国全体劳动人民的共识和共同品质。作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的企业家,应具备三重崇高境界,即劳动光荣境界、先富光荣境界、共富光荣境界。
[关 键 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情怀;劳动光荣;先富光荣;共富光荣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01-0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同向同行的企业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调整发展战略,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主体公有制经济与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日益举世瞩目,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百业日益繁荣,落后旧貌颠覆,目前我国工业门类最齐全,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備、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一,自2010年以来,我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但是,在传统剥削思想惯性影响和市场竞争规律作用下,非公有制资本力量在现行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日益发展的同时,其一部分过度趋私化倾向逆向地催动和演绎着不和谐的社会曲调,追求暴富、腐化官员、发展黑恶、医闹校闹、恶炒楼市、哄抬物价、资产外移、放纵任性、不敢助人等非公平正义性质的社会负面现象一度滋生、泛滥,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方向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全体人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自然也应是改革开放成果的获得者和享用者。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来的一贯探索和坚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内政上坚定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力反腐做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严控房价坚持“房住不炒”,强力扫黑除恶维护社会正义,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中必然会不断涌现出受人们景仰的时代创业风流人物——企业家,他们对社会发展和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生活起着风向标作用,理应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是杰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创造者,理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向同行,而绝不应是唯利是图的自私自利者。否则,他们就不能算是高素质劳动者,就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持久需要的人才,而且长此以往,私欲膨胀的私人资本群体只会拖社会主义事业后腿,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说,企业家的情怀和境界是极其重要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总书记的“不走老路和邪路论”,既是对全党的告诫,也是对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全中国人的告诫,更是对各种妄走老路或邪路者的断然喝止和斧正。
如果企业家只是一味追求个人和小团体暴利,就容易带偏整个社会的奋斗方向,就必然会大大增加社会主义中国的治理难度,就必然影响中国社会的持久稳定繁荣,甚至会驱使中国的发展陷入资本主义发展周期率的怪圈——贫富严重分化、社会严重不公、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国家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使人民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同向同行的企业家,这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即对非公有制的鼓励和支持是有条件的:一是“引导”,二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任何私有制经济。
二、培养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情怀
在现代社会里,学校和教师担负着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培养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劳动人才的历史重任。青年学生就是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干事创业者,其中必定会相应地涌现出能引领时代风骚的各式企业家。但是,不同社会类型的企业家,却有着不同的情怀、境界及影响。
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企业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即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两者的根本利益是完全对立的,资本家是社会的主宰,主宰着工人的命运,资本主义企业家(即资本家)的情怀是追求个人财富无限聚集和个人享乐,为了实现其个人和集团的贪婪愿望,资本家可以不择手段和最大限度地攫取社会财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企业家与劳动者同为社会的主人,企业家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不仅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更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国的企业家应有着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家的情怀和境界,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的情怀和境界。
中国古代就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超越自我的大情怀大境界思想,这是儒家重要代表孟子所倡导的,但这一境界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和境界,则是一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才可能实现的,并且正在实现中的大情怀大境界,就是提倡和引导人们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实现自我情怀与社会情怀、自我境界与社会境界的统一。可以想象的出,如果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企业家都能普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和境界,那么,就必然能带动中国亿万民众更快地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诚如是,则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就必能如期实现、高质量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更加彰显。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大多数劳动者不可能成为相应时代的企业家,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和境界的企业家却是从一代又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的劳动者中产生出来的,而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资本家——资本主义企业家——则远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民企业家,其群体的产生、蔓延和膨胀有悖于人类文明进步,有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顺利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全踏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推动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情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成为我国全体劳动人民的共识和共同品质,推动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①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具有三重崇高境界
具体而言,作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的企业家,应具备三重崇高境界,即劳动光荣境界、先富光荣境界、共富光荣境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应具有劳动光荣境界
马克思主义揭示:劳动最光荣,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在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劳动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进步。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保持自身的本质属性。只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因为私有制的作用,劳动被异化为奴役劳动人民的手段,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被完全扭曲,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本应是社会的主人,却不能自由享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反而成了被剥削对象,而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却能凭私有制所确立的上层社会地位而坐享其成。马克思主义者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革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系起来!” ② “要创造人类之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③ 要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政权,成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政权力量确立公有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并逐步创造技术的、物质的、制度的、思想的、文化的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推动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因此,只有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才能获得做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劳动从劳动人民赖以谋生的手段逐渐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人们的思想境界还没有极大提高,人们之间的劳动及劳动成果还有很大差异,因此,劳动还只是普通劳动群众的谋生手段。因此,应借助教育,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企业家应具有超越资本主义企业家的不一样境界,即劳动光荣境界,劳动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的第一需要,并以他们创造性劳动为荣,以此带动社会形成创造性劳动的氛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应具有先富光荣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除了遵循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之外,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现成成功经验,因此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都曾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挫折、失败,甚至蜕变。在社会主义探索进程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立足国情,勇敢开拓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如何具体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果敢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
随着改革步伐的纵深推进,在“先富带动后富”政策的鼓励下,资产过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几亿、上百亿的致富带头人、企业家相继纷纷涌现,中国社会的财富总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了温饱,实现了总体小康,并正在实现全面小康和走向富裕,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转变,并正在强起来。努力先富、积极致富,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人民的普遍生活目标。然而,由于历史和国际剥削因素影响,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人们的趋私心理也在滋生、蔓延和膨胀,“先富带动后富”精神逐步蜕化为一部分人的“独富”意识,造成了当前中国社会贫富分化较严重的局面,背离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先富”不是“独富”,“后富”不是“贫穷”,“先富”鼓励社会收入分配拉开合理差距,但绝不是要重新促成社会贫富严重分化的局面,更不是要倒退回剥削阶级社会中去。因此,应教育青年学生具有先富光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境界,既要敢为人先,正确贯彻“先富”精神,又要摒弃“独富”思维,不一味追求个人财富的无限膨胀;既努力进行创造性劳动,形成致富领跑态势,又凝练和传播致富经验,不嫉妒、打压、封堵他人致富、后富,更不通过剥夺他人制造贫穷来保持自己的独富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应具有共富光荣境界
“先富带动后富”论,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总结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顺利实现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迈进而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同步富裕经济建设探索思路的及时调整,客观上能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并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必要的物质条件。
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 ② 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先富并带动后富,推进共同富裕,同样也只是中国革命以后更长道路中的一小段路,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小段路至少要走“上百年”。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产党员近9200万,很多企业家都是党员,他们应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家。在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青年党员企业家涌现出来。要避免他们不断固化为新的剥削利益群体而站到历史规律和人民的对立面,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教育青年学生,应具有共富光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境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不盲目自大,不居功自傲,不自私自利,不把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不仅要做有良心的致富带头人,更要做有大情怀的共富促进者、社会公平正义的参与者,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路人,做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同路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家的这三重境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密不可分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的一个情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在现实社会中的三个具体层面的显性表现。
长江后浪推前浪,毛泽东曾殷切寄语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现在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④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代青年中都会不断涌现出来的未来企业家群体能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同向同行、成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而奋斗的引领时代风骚的高素质人才主体,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大问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制度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人民日报,2012-11-18.
[5]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人民日报,2017-10-28.
[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