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明清传奇戏曲的发展

2021-05-31刘彩文

艺术评鉴 2021年7期
关键词:明清特征发展

刘彩文

摘要:在中国戏曲史上,明清传奇戏曲的发展繁荣,掀起了继元杂剧繁盛之后的又一高峰。在明清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影响下,文人有了更积极的创作动机,把戏曲作为寄情寓意的寄托,把世间一切悲欢离合以传奇戏曲的形式演绎出来。在继承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又吸取北曲声腔、元代杂剧艺术特征,发展为具有规范化剧本结构、音乐体式格律化、有浓厚民间趣味的戏曲,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华组成部分,显示出独特的审美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明清  传奇戏曲  发展  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174-03

一、传奇戏曲的产生与发展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戏剧艺术,是以歌舞、动作、念白等表演形式,通过演员的演出推进故事情节的演进,演绎一个故事,属于一种综合艺术。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已萌芽,宋元之际才算成型,后来随着元代元杂剧的发展,中国戏曲才算是成熟起来。由于宋代文学中心的南移,南戏成为后来戏曲的主导。明清时代,文人剧作家在南戏的基础上,对剧本的体制规范进行创新并改造,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明清传奇。

“传奇”一词,最原始含义指记述奇人奇事,还未成为一种区分文学体裁的名称。唐宋两代,传奇在较为开放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繁盛的发展。“传奇”在南宋末年才被人们指代中唐以来新兴的一种小说体裁——唐代的新体小说。宋元明清传奇在承载小说这种文体特征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别的体裁特征。把“传奇”称之为戏曲,大约在宋元时期,人们把南曲戏文称之为“传奇”,元人也把北曲杂剧称为“传奇”。由于好多的戏曲作品取材于唐传奇,同时戏曲也继承了传奇小说的文体特征,所以后人称之为传奇戏曲。

明清之际,小说中大量融入诗词曲赋等韵文现象,可谓文学发展的趋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思想结构,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构造、情感氛围的营造与抒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增加了浓厚的审美意蕴。这种散韵结合的模式,更是在音乐韵律的推动下,不仅流行于上层高雅台阁,更是通过说唱的形式走向市井。传奇戏曲本就属于通俗文学,由于非常受普通民众的欢迎,逐步发展为大众文学。明清时代小说与戏曲、诗文的交融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传奇戏曲作品大量涌现,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二、明清传奇戏曲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明清传奇戏曲一度繁荣,我们不得不把它置于明清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研讨。

明清的经济繁荣客观上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明嘉靖以后,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时代精神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末清初,虽然思想文化专制强化,理学还是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进步思潮的产生,人们迫切希望冲破理学的束缚,追求思想自由。士子文人开始追求精神的高度自由,俗文学兴盛,俗雅文学相互交融、相互转化,涌现出一批雅俗共赏的文人创作群,他们的创作更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明代中后期王阳明“心学”兴起,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促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文人士子们开始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开始用批判的精神重新审视传统与人性,进一步影响了文坛的风气和文人的价值取向。“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赋予戏曲新的使命,向着个性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戏曲、小说等各类通俗文学创作进一步繁荣。清朝统治时期,统治者将雅化的昆曲视为戏曲正宗,具有民间气息的“花部”地方戏、讲唱文学的兴起推动了传奇戏曲的不断发展。清代中叶再现反传统、重性情、求变革、求解放的思想思潮,戏曲、小说等文学蓬勃发展。清代传奇戏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逐步文人化,文人创作异常活跃,戏曲主题抒写家国情怀、抒发个人情怀,社会历史感增强,已经雅化的戏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三、明清传奇戏曲的发展特征

(一)传奇戏曲体制的确立

明清文化权力下移,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由上层贵族转向文人,文人通过对新的各种文学体裁的探索实现对时代价值的探索,他们的传奇戏曲作品代表着明清这个独特时代的风貌。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依附于贵族文化,同时也受到社会底层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文人们引领着时代文化的潮流,文人们面对残酷而现实的政治环境,仕途失意,以文抒愤,他们希望改变自身在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采用民间文艺形式来创作,他们建构起新的文化,明清越来越多的文人创造出具有时代审美趣味的传奇戏曲,取代了贵族化的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

明中期戏文到传奇的演变,首先是剧本体制的规范化。在传奇戏曲剧本体制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吸取了北曲杂剧的艺术营养,明中后期文人们整理改编宋元、明前期戏文,在体制上加以整形改造,建立起篇幅较长、一本两卷、分出标目、副末开场、有下场诗等传奇剧本结构体制。第一,从题目方面来看,像宋元戏文剧本开头的韵语来概括剧情,明中后期的传奇剧本不在开头标题目,而在下场诗的末句中藏剧名。第二,分出标目。宋元戏文剧本不分“出”,是根据情节进行连场演出,明中期以后,用“出”作为戏曲情节的段落。明中后期用四字目,有时也兼用五字、六字或七字,明末清初用两字目。第三,分卷。宋元戏文不分卷。到明嘉靖年间才有分卷这种结构体制。明代中期,分卷的卷数还不固定,到了万历中期以后,以分两卷为主。第四,出数。宋元戏文剧本有的篇幅较长,有的较短。明代后期的传奇创作本都采用了长篇幅,一般都在三十出以上。第五,开場。宋元戏文剧本的开场都有一段前戏,用一二阕说明作者创作剧本的意旨及故事梗概,明清传奇剧本沿用了这种形式,但不同的是,传奇在开场最后以四句下场诗概括总结剧情。第六,生旦家门。戏文剧本在正戏之前先有“生旦家门”,由生、旦扮演的男女主角在出场时先唱引曲,再念上场诗、定场白,之后剧情开始展开,各类角色上场。这在传奇戏曲剧本中已成定式,而且更为严谨。第七,下场诗。在每出戏的末尾,由角色念诵两句或四句韵语,称为下场诗,明代中后期至清代的文人都普遍沿用下场诗。

除了剧本结构的不断规范化,传奇戏曲剧本音乐体制的格律化也是经历了创新的过程。昆腔新声的产生并发展促进了南曲音乐体式的格律化。明末清初的一些文人曲家,如沈璟的《南曲全谱》《南词韵选》《古今词谱》,王骥德《曲律》等著作,建立起严谨的昆曲格律体系,为传奇戏曲剧本的音乐体式建立了基础。到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传奇戏曲的音乐体式在宫调、曲牌、联套、韵律等四个方面更加规整、严谨。剧本结构和音乐体制的发展创新,使文人在遵循传奇戏曲基本章法的基础上,更适合抒情达意,客观上促进了明清传奇戏曲的繁荣。明中后期,为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以及对戏曲叙事的需要,对一些结构排场、文体规范进行精简改编,使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凝练,延续了作品本身的生命力。

(二)传奇戏曲语言的典雅化

就传奇戏曲的本质特性而言,戏曲观众的广泛性和戏曲观赏的直观性制约着戏曲语言风格。传奇戏曲语言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体现着由通俗向典雅,雅俗共赏的过渡。元末戏曲作家高明一首《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对宋元戏文的语言风格有了创新和超越,明朝一些传奇剧作家如沈璟提倡并继承南曲戏文里质朴俚浅的语言风格。在弘治年间到嘉靖初年,一些文人创作的如《香囊记》《连环计》就继承了《琵琶记》典雅清丽的语言风格,这时,传奇戏曲全新的语言风格已经建立起来。

此后,一些文词派曲家的戏曲创作追求典雅的语言风格,成为明中期以后传奇戏曲的主流风格。文人们将自身细腻的情感外化为华丽斑斓的辞藻,同时增强了传奇剧本的文学性,使得戏曲的地位提升。到了明末清初,一些戏曲家又出于对戏曲舞台演出、平民审美趣味的需要,开始倡导并实践通俗浅显的传奇戏曲语言风格。

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明确提出:“與文章的‘不怪其深相反,戏曲语言‘贵浅不贵深”。这就是从戏曲演出的即时性、适合大众接受的角度出发,明末清初传奇戏曲的语言风格又由雅趋俗,文学通俗化促进了文化权力的下移。

但在戏曲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文人剧作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既要有舞台表演直观性的通俗性,又要有文学本身的典雅性,既要适应舞台需要和观众需求,又要有文学性,要达到雅俗共赏的统一,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创作“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这些作品不仅塑造了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融汇了深刻的思想文化追求,更是作为传奇语言风格的典范,真正做到了化俗为雅、雅俗共赏的境界。

由于戏曲艺术的表演直观性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戏曲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过程中,无不借助俚俗平常的语言、诙谐活泼的口语,颇具浓郁的市井气息。通俗化的文化更适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戏曲这样一种文学艺术更易受到平民审美趣味的影响,因此戏曲应在浅深、浓淡、雅俗的辩证关系中发展。平民审美心理期待更是影响着文人的艺术创作思维,文人剧作家对传统审美文化传统的应用,使戏曲的创作和发展达到了通俗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既适合剧本舞台演出的需要,又增加了文学的审美意蕴,构成了传奇戏曲雅俗共赏的审美境界,构成了文学的整体性和和谐性。

(三)传奇戏曲的伦理教化性

儒学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乃至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诗歌、戏曲、小说无不深受儒学的影响。戏曲是一种传播的艺术,传播思想文化、道德伦理,其自始至终承担着教化的功能。

明朝的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上层统治阶级处于对巩固统治特权的需要,强化儒家伦理教化的建设,下层市民的审美格局也在高度繁荣的经济发展中发生着变革,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陈大康在《明代小说史》中曾指出:“明代文言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另一显著的共同之处,便是大多数作者都相当强调作品向读者灌输封建思想的作用”。

这也说明,明代开始,教化功能是传奇戏曲的一大特征,封建理学、伦理纲常的说教氛围浓厚。虽然一定时期受到理学的制约,但是张扬主体精神,大家在对封建道德的认同感上趋于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有丘濬《伍伦全备记》,宣扬的就是三纲五常和伦理道德。还有邵灿的《香囊记》,以宣扬伦理道德为主旨,里面鲜明的教化观、忠君爱国思想对传奇戏曲的影响极大。封建伦理纲常的教化性从古至今都深深的影响着底层老百姓对于道德的价值判断,戏曲中反映主题、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多体现了老百姓的审美评判。

明代的一些传奇戏曲大多对历史、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爱情婚姻剧本里的女性形象也多是以礼教为标准塑造的。剧作家大胆突破,追求至情之爱,主要表现爱情和封建理教制度以及伦理观念,即“情”与“礼”的冲突。汤显祖将才子佳人冲破理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主题推到了后代文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文人作家在继承探索的过程中,歌颂至纯人性、批判理教,寻求情与礼的和谐以及情与伦理纲常的和谐。明代嘉靖年间,传奇戏曲的艺术形式不断成熟完善,文人们用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弘扬主体精神。

明朝万历年间以后,文人士大夫自觉关注现实,积极参与戏曲的创作,肯定人的私欲、追求个性自由,表达对主体精神的追求。戏曲是人表达主观情绪的最佳艺术形式之一,在主情思潮的影响下,文人作家突破传统观念,表达真情实感,传奇戏曲发展达到鼎盛。文化巨人汤显祖以其旷世的才华和丰厚的笔墨,写下了最为光辉的传奇作品“临川四梦”,代表着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顶峰。

清朝传奇戏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特殊的时代特性,作品更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舞台艺术更是推动了传奇戏曲的持续发展。洪昇、孔尚任深怀深厚家国情怀,集文人传奇创作之大成,创作出著名的《长生殿》《桃花扇》剧作,把传奇的文化内涵继续推向深入。

戏曲是一种结合舞蹈、音乐等多种体裁的综合艺术。明清时期,戏曲取得与诗文同等的正统地位,戏曲活动成为全社会性的文化活动。诗、文、词、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题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传奇的特征是“文备众体”,一直也是宋元、明清传奇戏曲的结构典范,在明清时代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戏曲是中国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历代文人通过继承发展,将戏曲推进到与诗歌等正统文学地位相当的位置,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进步思想,承载着中国厚重的思想文化。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廖奔,刘廖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3]郭英德.明清传奇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明清特征发展
抓特征解方程组
区域发展篇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