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系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与指标构建方法*

2021-05-31

电讯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动态化度量评估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

0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可见,网络信息体系已成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重要抓手。

网络信息体系是一复杂巨系统,当前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对客观评测体系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度量指标构建作为体系能力评估分析的最基础工作,对于促进体系建设优化,推动战斗力生成,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系统工程的目标是交付功能,系统评估侧重系统功能的验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体系工程方法强调从交付“系统功能”向交付“体系能力”转变。因此,体系工程的目标是交付能力。作为技术体系工程的关键环节,体系评估的核心就是要对体系进行全面的能力评估和分析,确认体系满足最初的能力需求并实现体系能力交付。

体系作战能力的度量指标构建,其作用意义在于:一是充分考虑体系自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面向整个体系发展全过程,评估度量所产生的体系能力及涌现行为;二是瞄准体系能力生成,查找当前体系建设中的短板与弱项。只有通过多维度全过程的度量评测,对体系建设成效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在体系能力生成上的短板弱项,才能形成反馈,进而促进后续发展完善,特别是体系贡献度评估,考察各成员系统融入体系之后体系能力所产生的变化,以检验系统融入体系的效果及对体系的作用影响。

当前针对作战能力的度量评估大多是从系统与装备出发,采用静态度量指标,认为武器装备与信息系统支持和影响业务活动的执行,使得系统性能间接影响作战能力的发挥,则将系统性能度量指标视为作战能力的间接度量指标[1-8]。可见,该方法中的度量指标是静态的,并且相对于其他资源(包括组织(体制)、人员角色、系统装备、物资等)而言是独立存在的,仅可作为技术指标,适用于武器装备及信息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采购。

当前在体系作战能力度量指标构建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大多从系统层面出发,考虑体系作战能力度量指标构建。经常以系统视图为中心,按照与系统功能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能力分类和业务活动分解,导致“系统功能等同于领域能力”的情况,进而使得“功能性能指标作为体系能力度量指标”[10-11]。同时,仅从所研发系统的功能出发,采用绝对且唯一的能力“数值”进行能力度量表述,缺乏对实战行动过程的考虑。

二是能力属性多为定性描述,难以进行定量评估。比如在作战控制域,仅采用精确性、敏捷性、一致性、协作性、可达性、完整性、灵活性、创新性、互操作性、持续性、响应性、鲁棒性、时效性、适应性、同步性、及时性等词汇进行能力属性描述,缺乏属性之间的相互区别与关系以及属性相对应的度量指标与量纲。

因此,亟需进行体系作战能力度量指标构建方法的研究,以有力支撑实现从交付装备向交付能力的转变。

本文聚焦于体系作战能力的度量指标构建,后续将继续对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流程及可信度分析进行拓展研究。

1 基于“能力-活动-度量”关联映射的体系作战能力度量

“以终为始”,瞄准体系交付能力,以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业务功能域中的能力、活动和度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面向能力的度量闭环:

(1)“能力-活动”:活动交付能力,能力的实现依托于活动的执行;

(2)“活动-度量”:活动的执行对度量指标进行赋值,同时,针对活动的执行,度量聚焦于活动的输出、结果或过程,反映活动执行的关键要素;

(3)“度量-能力”:面向能力,进行定量化的度量,同时,能力的评价依托于度量指标值及其阈值标准。

能力、活动和度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活动和度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体系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

体系能力是一个动态过程属性,没有运动就没有能力。体系能力是通过动态对抗展现,与环境、对手有关,与要素之间的强弱对立、适应能力有关。体系能力是不固定的,不存在绝对的、唯一的能力“数值”,只能动态进行度量和表达。

活动交付能力,能力通过活动的执行来体现,因此需要对活动的执行进行度量,才能形成能力度量。可见,该思路方法中的度量指标是动态变化的。

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活动集合的动态重组。不同的联合作战使命任务所涉及的活动集合是不同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是作战资源的深度耦合。作战效果的呈现是由联合作战所涉及的网络信息体系中相关资源共同决定的,包括组织(体制)、人员角色、系统装备、物资等,特别是具体活动的执行中人员角色与系统装备之间的紧密交互,而不仅仅由系统装备决定。

三是环境条件的作用影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执行相同的活动集合,会呈现不同的度量值,同样,相应的阈值标准也会变化,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四是作战进程的紧密关联。情报信息在作战进程中不断地动态更新,针对作战计划执行情况的活动度量指标需要及时计算并反馈给指挥单元和行动单元,以便进行相应的指挥决策和作战控制调整。可见,在联合作战的全流程中,活动度量指标起到从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的重要桥梁作用,而不是仅仅用于作战后期的打击效果评估判断。

因此,体系评估不是一次性“试验”,而应该是不断动态“度量”。用“动态化的状态度量”取代“固定式的单值计算”是全新的体系评估概念。因为体系是“活”的,能力不会一成不变,只有监测度量体系特定状态,才能判断当前体系能力水平。

3 实例应用

本节以作战控制域为例,进行体系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与指标构建。

3.1 能力划分

遵循联合作战控制的典型通用流程,将能力划分为战场监视分析、指令意图下达、机动与打击、关键事件告警与打击效果评估等5项[12-13],如图2所示。

图2 能力划分示意图

根据作战控制的典型通用流程进行划分,有助于根据能力与活动的映射关联关系,通过具体职能性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而梳理总结相应流程上的能力短板。

3.2 活动分类

活动是按照功能性进行分类,将活动具体分为作战机动类、战场信息类、火力运用类和作战控制类等4类[14-16],如图3所示。

图3 活动划分示意图

能力与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能力与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续)

3.3 度量指标构建

在确立每个度量指标时,满足以下要点[17]:

(1)确保度量指标简明。所有的度量指标都应便于操作人员理解和使用。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度量指标只能有一个量纲,而不能在一个度量指标中同时有多个量纲(如同时要求时间和距离)。

一个相对复杂的度量指标是比例度量,比如摧毁敌方目标数量与己方损失数量之比。虽然这个度量指标很有意义,但该度量指标是面向两个不同任务的,其一是打击敌方目标的任务,即摧毁敌方目标数量;其二是保护己方部队和系统的任务,即己方损失数量。

(2)度量指标必须反映对活动的深刻理解。开发度量指标时,需要仔细阅读活动描述,理解活动的范畴及其所包含的子活动。通常,度量指标的线索可在相应的活动条令中挖掘。

(3)度量指标必须反映活动完成对成功遂行使命任务的贡献。度量指标虽然具有通用性,但也是依据任务背景所确立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活动执行的能力需求,提供了活动执行的背景条件,并且决定了相关活动应该在哪些方面要达到的规定程度。

(4)度量指标必须反映活动执行的关键维度。每个活动都有多个维度需要观察。从最基础的程度来说,大部分活动都应包含发起或完成活动的时间度量指标(如反应时间)、行动的进展速度度量指标(如机动速度)、活动完成的总体水平度量指标(如被确认目标的百分比)、行动偏离程度度量指标(如火力点与目标之间的偏差距离)、行动杀伤程度度量指标(如一次打击后的杀伤比例)、行动成功度量指标(如正确传输信息的百分比)等。

(5)度量指标最好能够区分性能水平的不同层次。也就是说,度量指标最好使用绝对数值,如数量、时间、距离等;或者使用相对比例,如比率、百分比等。只有在非常难以区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是/否”类型的度量指标。在描述“是/否”类型的度量时,度量指标描述必须使用疑问句。

(6)度量指标应聚焦于活动的输出、结果或过程。在确定活动表现的关键要素时,最好不要限于特定的方法手段,应主要考虑适用于所有手段方式的度量指标,比如“目标被摧毁的数量”就比“目标被空中打击摧毁的数量”要好,前者更能体现遂行联合作战活动需求。

(7)一个活动的度量指标数量没有限制,但是,通常建议一个活动包含3~10个参考活动度量指标。

(8)活动度量指标之间不应有先后次序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活动度量指标之间不能有先后次序关系,如指标1必须在指标2之前确定;同时,活动度量指标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如只有指标1达到某个程度才能确定指标2。

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以作战机动类活动、战场信息类中的战场信息支持活动、火力运用类中的火力同步运用活动和作战控制类中的行动信息传递活动为例进行阐述相对应的度量指标,如表2~5所示。

表2 作战机动类活动的度量指标

表3 战场信息支持活动的度量指标

表4 火力同步运用活动的度量指标

表5 行动信息传递活动的度量指标

4 结束语

微观尺度下的体系能力的动态度量是指体系在完成某项任务或在一次作战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随着作战进程的推进、作战体系结构的改变等,体系能力指标会不断发生变化。度量指标值反映的是“某时刻、某条件、完成某任务、针对某对手”的体系状态。本文以体系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为切入点,阐述面向能力的度量闭环,从活动集合的动态重组、作战资源的深度耦合、环境条件的作用影响和作战进程的紧密关联等四个方面阐述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特征,最后以作战控制域为实例进行体系作战能力的动态化度量与指标构建。通过实例可见,该动态化度量与指标构建方法弥补了传统意义上将静态的系统性能度量指标作为作战能力的度量指标所带来的不足。未来将进一步分析研究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流程。

猜你喜欢

动态化度量评估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关于建立经典动态化的文化传播史观:文学史课程改革的思考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