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习作教学例谈
2021-05-30卢珺
卢珺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是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对于学习过程中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如果能将其“可视化”,无疑会更加有利于理解,记忆起来也会更加简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能将“思维可视化”呈现的工具,已经逐步进入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课堂。它能够有效地链接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链接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不够全面,实际操作起来也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了思维导图的效用。为了将思维导图与四年级习作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以“图”激“趣”,让学生想要去写
通过课前的学情调查,教师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搞不清什么是思维导图,对于这种思考方式不是很了解。想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这个复杂的学习过程中,困难可想而知。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走近它,看懂它,认识它的架构,掌握画图的方法。
师:思维导图是英国的一位叔叔发明的,分为很多种,有图文结合式的,有纯文字的,还有全是图的。思维导图该怎么看呢?
生:我觉得应该先看最中间的部分。
师:是的,也就是我们的“中心主题”,看懂了中心主题,然后看什么?
生:应该看最接近中心主题的部分。
师:是的,我们要从中心向四周去发散。思维导图很有趣,要让别人看得明白,就要学会一项技能—— 合理分类。请看这张图(图略),你会给这些物品分类吗?(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物品分类。)
生:我是根据它们的用途来分成四类的。
生:我是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分类的。
生:我是根据它们的形状来分类的。
师:大家想得非常好,其实分类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教师不需要向他们介绍概念性的知识,只需要展示思维导图的不同呈现形式,再直观地引领学生了解这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色彩鲜艳、富有变化的图示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思维深度发展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
二、以“图”构“文”,让学生构思合理
在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了清晰认识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思维导图在习作构思中的应用,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与写作主题、写作顺序紧密结合,让思维导图真正成为习作教学的“密钥”。
师: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运用在生活中,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文。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有趣高效的方法来学习语文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结合我们刚刚看图学到的方法,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画出一张思维导图呢?
生:我觉得应该先确定中心主题。
师:说得对,如果要用思维导图来构思一篇习作,怎么确定这张图的中心主题呢?
生:是这篇习作的题目。
师:是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如果要写一次拔河比赛,你们可以确定一个怎样的题目来做主题呢?
生: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
师:确立了中心主题,接下来我们怎么确定最接近中心主题的主干呢?
生:我可以按照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顺序来确定主干。
生:那我就按照“开头交代要素,中间写清经过,结尾发表感受”来确定。
习作教学中,最能表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环节就是文章的构思环节,它是学生写作思路的最直接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只有想清楚文章如何谋篇布局,才能在写作中有的放矢。较之于写作提纲来说,思维导图是形象化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单纯的文字表述,它会把各个分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从属与相连的分层图示表现出来,把中心主题与文字、图像、颜色等建立连接。它的内容是灵活自由的,在尊重思维逻辑的基础上,允许出现内容的跳跃。学生在用思维导图完成文章结构的时候,思维不但可以得到发散,也变得更有条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在习作中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以“图”促“思”,让学生提升能力
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已经确定好了写作的中心主题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容,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指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梳理选择最符合表现主题的材料。同时,学生完成材料的组织和构思,确定好先写哪部分,后写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哪部分,教师此时只要适时点拨,学生的习作布局也就不难完成了。因此,在充分进行了“写作头脑风暴”之后,学生就可以下笔行文了。而此时,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一气呵成,完成习作,这样才能确保思维的连贯性。行文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布局的细化,例如将文章分成几段,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都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已经谋篇布局好,所以完成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在这几个主干当中,哪一个最需要我们花笔墨重点去写呢?
生:我觉得肯定是拔河中。
师:是的,老师也觉得这个部分最难忘、最精彩。那我们通过视频来回忆一下。我们知道写一个活动,既要关注点,也要关注面,做到由面到点、点面结合。那第一遍看视频,我们首先关注面,你知道什么是面吗?
生:面就是整体,就是所有人。
师:是的,下面我们就来看视频,请同学们重点关注集体表现。你看到了什么?(观看视频)
生:我看到大家都抓住了绳子,一个挨着一个,劲儿往一处使;我听到了同学们一齐发出了加油的声音;我感觉到很多同学都拼尽了全力,脸都涨得红通通的了……
师:我们通过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了解了大家的集體表现。接下来,我们还要通过这些去重点关注表现突出的同学。(再次播放视频)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车明宇同学双脚蹬地,双手紧紧拽住绳子;我看到陈系朵同学,紧紧咬住嘴唇,脸涨得通红;我看到秦子宁同学把绳子紧紧夹住……
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这些,添加到你的思维导图上吧。
确立了思维导图的主干之后,文章只是大致有了一个框架,但是要让学生把它变成一篇三四百字的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视频回放,回忆拔河比赛中最激烈的场景,将需要重点描写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点到面,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落实到思维导图上,使这篇习作的难度降低,使学生的想法落实到笔头上。
在四年级的习作指导课中引入思维导图后,学生零散的习作素材,已有的习作思维、手法实现了“可视化”,习作教学的焦点从表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深入到思维层,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进行思维共振、思想争鸣,课程的思维含量大大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中持续地、系统地得到锻炼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