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新探索
2021-05-30苏嫚嫚
苏嫚嫚
一、概念厘定:“生命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生命”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的生命,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人自觉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并能不断开发自身内在的潜力,逐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生命教育”是指在小学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开展适切的生命主题教学,提升儿童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价值探寻: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人文追求
(一)古诗词具有与“生命教育”相契合的资源优势
古诗词中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有目的有组织地学习与“生命教育”的内涵相契合的古诗词,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人格、审美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是内容上的优势。古诗词中生动的形象、富有节奏的韵律、美好的意蕴、精炼生动的表达都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相契合,这是形式上的优势。依据这些资源优势,可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重建价值主题,开展生命主题教育。
(二)疫情背景之下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价值观,进而学会珍惜和保护生命,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从古诗词这个独特的视角,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挖掘古诗词中丰富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主题来建构课堂教学,有利于儿童获得适合自己的“生命教育”。
(三)有利于提高兒童的语文核心素养
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其丰富的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宝贵财富。古诗词学习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挖掘古诗词教学中的人文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实践建构: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新探索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架构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1.坚守儿童本位,营造温情课堂。
(1)目中有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坚守儿童本位,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展开教育,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只有当学生的生命本位受到尊重,生命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才能与诗词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碰撞、共鸣,从而迸发出自己生命的潜在力量。教师还要学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探寻适合学生独特个性的“生命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心中有情。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情感,有的乐观积极,有的伤春悲秋,有的壮怀激烈,有的沉郁顿挫……这就需要教师挖掘诗词中积极的生命情感,做学生情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还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营造出有温度的课堂。
2.建构生命主题系列,开展主题教学。
(1)统整资源,建构生命主题系列。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生命主题来建构课堂,把教材中零散的碎片化的诗词整合成“赞美生命”“关怀生命”“珍视有限的生命”“人生追求”等主题系列,利用一个生命主题来带动一系列古诗词的学习;还可以对同一生命主题的诗词进行比较,以便培育学生对这一生命主题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
对“珍视有限的生命”这一主题进行建构,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汉乐府的《长歌行》与苏轼的《浣溪沙》。两首诗都劝人珍惜生命,但是抒发的生命体验完全不同,前者感叹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悲哀,劝青少年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后者劝人不要感叹时光流逝,展现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度。经过这样的生命主题教学,学生会更加珍惜时光,珍爱生命。
(2)基于个性需求,开展生命主题教学。每个儿童由于自身的遗传因素、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生命个性,会有不同的生命需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不同的生命需求开展适切的生命主题教育。
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宅在家里,有些学生沉迷游戏,养成了厌学懒散的坏习惯。针对学生这一需求,笔者围绕“人生追求”这一生命主题,统整李白的系列古诗《将进酒》《行路难》《早发白帝城》建构课堂,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从而唤起学生生命深处的正能量。
而针对自私孤僻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关爱生命”主题教学;针对践踏花草、欺负小动物的学生,可以开展“赞美生命”主题教学;针对自卑胆小的学生,可以开展“生命价值”主题教学……基于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生命教育”才能春色满园。
3.构建生命共同体,形成班级生态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融合的过程。笔者尝试着通过共读、共写的活动,努力构建生命共同体,形成班级发展生态场。
(1)在“师生共读”中,促进生命体验。古诗词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与诗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融为一体。“师生共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沟通交流的过程,是生命体验感悟交融的过程。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一个生命主题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可以根据生命主题把诗词归类学习。
笔者和学生围绕“珍视有限的生命”这一主题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我们一起通过范读、引读、对读、比赛读、想象读、角色扮演读、创设情境读、联系生活实际读等多种形式共同体验《长歌行》与《浣溪沙》中的节奏美、韵律美、画面美和意蕴美。另外,我们还把两首诗进行了比较阅读,体会两位诗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学生兴趣浓厚,朗读层层深入,课堂精彩纷呈。
在师生共读中,教师充分调动自身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诗人的生命经验,与诗人达到精神上的高度默契,师生在共读中,互相濡染,共同成长。
除了在课内学习教材中的诗歌,课外,教师还可以选取经典的诗词读本和学生一起读,以此拓展学生的诗词积累,扩充学生的生命体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可以选读某一位诗人的诗歌,可以选读某一朝代的诗词,还可以读人物传记。
(2)教师还应该把学习古诗词和习作练习相结合,以此促进古诗词的内化。在“师生共写”中,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精选情节性强的古诗,指导学生改写成人物故事,还可以围绕某个诗人写故事。
中秋节前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成一篇动人的故事;在学完李白的几首诗之后,我们一起按照时间顺序,根据李白一生的经历,编写出了《李白的故事》。在改写的过程中,我们重温作者的生命经历,从中汲取能量,促进自身生命的成长。
除了共写故事外,还可以共写感受。教师在备课时,查阅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寫下阅读古诗后的感受和思考;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己查阅与所学古诗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写出研究报告或读后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交流。随着师生在课堂上交流深入,体验深刻,许多新的感受和思考需要倾吐和表达,引导学生再写读后感,并把自己的心得迁移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
有一位同学常常因学习成绩不好感到自卑。在读完李白的一组诗后,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感受:“这次月测很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太粗心了。不过没关系,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好好学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笔者写下这样的评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这句经典名言穿越千载,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还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像你这样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人。”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摇动和唤醒都需要找到生命的契合点,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砥砺,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4.注重迁移能力,完善评价体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应该有一套相应的评价体系。学习古诗词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因此,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从学习古诗词中受益,不仅仅是看他能背诵多少首古诗,看他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一个标准是,看学生是否能把古诗词中的生命体验迁移到自身的生活当中,看学生的人生观是否有改变,看学生的行为是否有改变。
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迁移能力,从学生观念的改变、行为的变化等方面去评价生命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教育最根本的原点在于生命本身。”“生命教育”最终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因此,笔者从古诗词教学的人文性入手,挖掘并统整资源形成生命主题教育;同时坚守儿童本位,探索“生命教育”的最佳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努力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