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及教学策略
2021-05-30张国宝
张国宝
一、习作单元的整体编排:先后顺序与具体组成
首先,我们来看看习作单元的整体编排。综观三至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习作单元实现了全覆盖。这些习作单元的编排不仅主题清晰明确,而且习作要素的安排呈螺旋式上升,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习作素养的培育大有裨益。
习作单元聚焦观察、想象、说明等基础性的习作能力,涵盖写事、写景、写人等基本习作类型,突出围绕中心、写出真情等习作要点,有点、有面、有层次、有序列,更有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顺序。
接着,我们来梳理每一个习作单元的具体组成部分。习作单元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包括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
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第五单元)“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为例,第一部分是两篇描写人物的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而第一篇中又包括了《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三篇短小的人物素描,几篇选文都是非常经典的名家名篇名段。第二部分安排了“交流平台”,提炼了写人的两种基本方法,即“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和“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初试身手”,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观察一位同学,写一写这位同学”和“列出家人的典型事例以表现他们的特点并交流”,皆源自学生的鲜活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写。第四部分是“习作例文”,选取了两篇范文,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具体的事例中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第五部分“习作”,要求以“形形色色的人”为主题,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重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写完后互相交流,看看有没有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仔细揣摩习作单元的五个组成部分,遵循由读到写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在比较经典课文中学习习作方法,在由片段到篇章的写作中历练习作能力,共同培育学生的习作素养。
二、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主线贯穿与读写结合
策略一:主线贯穿,始终不游离
让习作元素贯穿习作单元教学的始终,包括习作的要素、实践、能力以及素养。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笔者认为习作主线就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与“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样一条清晰、明确的习作主线又具体、恰当地落实到了习作单元里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之中,这五个部分既聚焦习作本身,又承载着学生习作不同的任务、目的和功能。笔者进行了具体的梳理。
第一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合而成,包括《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分别来自三部长篇小说《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分别聚焦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这组选文的共性之处是三位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不尽相同,堪称经典。《摔跤》中对小嘎子摔跤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围、蹦、揪、转、推、拉、拽、顶、扳”等动作鲜活、灵动。《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对车夫祥子外貌的细致刻画,“铁扇面、出号、傻子似的、很短很粗、一边儿粗、永远红扑扑的”等外貌描写,表现祥子旺盛的生命力,一个结实、健美、挺脱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两茎灯草》中则有一段非常绝妙、夸张的动作描写: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被活脱脱的语言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
教学中,对于三个选段中写人片段包括细致的动作、清晰的外貌、夸张的行为里蕴藏的基本写人手法,进行重点渗透,自然就抓住了习作教学的主线。
“交流平台”的着力点是比较、梳理、提炼与总结精读课文的习作要素。这一单元中的“交流平台”概括了两个基本的写人方法:一是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二是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这两种方法的提出均源自两篇精读课文。当然,仅仅有方法的知晓肯定是不够的,“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很有生活味又有一定梯度的练笔设计,一个是“观察一位同学的课间十分钟,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另一个是“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列出来和同学交流”。简单地“写一写”,初步地“列一列”,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精读课文中习作方法的运用,还是对“习作例文”和“习作”环节最厚实的铺垫。
教学中要把写人方法的交流与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把“初试身手”环节落到实处,充分保证学生练笔和交流反馈的时间。另外,切忌过分拔高相关习作要求,否则就会大大削弱“用学过的方法”以及“列出来”所自带的习作要素、习作能力與习作素养。
策略二:读写结合,始终不偏废
习作单元教学中,要处理好习作与阅读之间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关系,即“读写结合”的关系。虽然习作单元特别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素养的形成,但千万不能因此而忽视了阅读在习作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读与写之间的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有这样的论述:
“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若谓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则偏而不全矣。”
这样的论述既适用于语文学习的大方向,也适用于习作单元的小视域,尤其是在学习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以及习作例文时,更是应当将阅读与习作紧密结合,始终不偏废。
同样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第五单元)为例,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与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之间恰好就构成了这样的读写链接,从而达成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刷子李》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系列之一,其写作特色是作者从“刷子李”众多大事中选择了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来描写“刷子李”的大本领、大智慧,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其徒弟曹小三的视角来完成的。这就很有阅读与写作的魅力了。这其中,“刷子李”“一身黑衣黑裤”与“一雙黑布鞋”,刷墙时“悠然摆来”与“悠然摆去”,重点是那一波三折的小白点,原来是那“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在作者精心构思的一个个细节之中,“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被淋漓尽致地表达于通俗的文字之中,简洁而又传神,富有表现力。
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刷子李”的鲜活形象;在写作中,我们领略到的是冯骥才构思、写作“刷子李”时的匠心独运和与众不同。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阅读、写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则显得更接地气,用身边事讲身边人。虽然写人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文章的侧重点则各不相同。前面一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刻画了天真好奇的容容;后面一篇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描写了一个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学生借助课文旁批以及精心设计的问题,读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学到不同的写人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看到自己习作的无限可能性。读与写在这里互为表里,又高度契合。
从策略一的“主线贯穿,始终不游离”,到策略二的“读写结合,始终不偏废”,习作单元的阅读与写作仿佛相互环绕的两条线携手前行,终于抵达习作单元最终的落脚点《形形色色的人》,是结合点,训练点——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习作训练的重点是“选取典型的事例”。学生在习作和交流中做到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
主线贯穿,始终不游离;读写结合,始终不偏废。在这两个操作策略的引导之下,学生能顺利完成习作任务,并提升习作能力。
当然,习作单元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科书编排体例,在具体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过程中难免还有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习作单元中整体编排、先后顺序、具体组成的科学性、规律性、合理性,以及习作主线如何全面贯穿、读写如何真正结合等。但只要身处一线的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抓手,把握习作以及习作教学的本质规律,把握学生成长中语言表达的本质特点,就一定能弥补不足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