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从“这一类”到“这一篇”
2021-05-30陈琛
陈琛
写景散文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本单元选用多篇写景散文,并按照年段序列提炼了语文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写景散文 “这一类”文体特征的基础上,还要研制好“这一篇”,让写景散文的教学入情入境入心。
一、把握文体特征及教学价值
1.在“形散神聚”的结构中,培养阅读能力。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灵活多样,但中心思想却明确集中。从写景散文看,它的形散主要表现在时间跨度大、空间转换广、意象涉及多、体式表达活这四个方面。而能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把握风景背后的意象特征,洞悉不同言语形式的表达旨归,便如抽丝剥茧般厘清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阅读期待中,经历思维的探索,智慧的碰撞,也将逐步学会从复杂的表象中看到实质,从而发展出阅读的能力。
2.在“细腻生动”的语言中,提升表达力。很多的写景散文为了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阅读效果,作者往往会从不同的视角来描摹景物。远景、近景、特写,视觉、听觉、触觉,使所写景物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作者还善用修辞,来提升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阅读写景散文,引导学生驻足品味语言,放眼想象画面,细摩作者的写作密钥,既可以积累优美词汇句段,又能够习得写作方法,双向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在“情思深远”的意境中,涵养审美力。写景散文是作者形象思维和主观情感的产物,客观事物经过作者的主观创造后,就有了独特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反映出作者的审美倾向。就像有的人看到树叶飘落,就感觉听到了秋天的声音;看到花开锦簇,就能感知“暗香浮动”的愉悦心境。写景散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应该让学生拥有“美的判断力”。从和谐的音韵中发现美,从丰富的想象中发现美,从真挚醇厚的情感中发现美,从深远悠长的意境中发现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与作者共鸣,与自然万物呼应。
二、研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编者将这几篇写景散文放在同一单元,其用意何在?这个单元与五上第七单元的写景散文相比较,他们在教学目标上又有怎样的承接和递进呢?只有准确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从语文要素来看,前者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何为初步?就是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一定的认知,并能结合语句判断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后者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能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结合语文园地七的练习设置,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叠加:能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中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能迁移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描摹一个情景或场景,进一步感受静态美和动态美。基于这个认识,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1.打开感官,品味赏析,发现美。具身理论告诉我们,人是通过身体来思维的。打开感官的通道,可以帮助学生走进文中之境。除了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刺激感官以外,想象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威尼斯的小艇》第2自然段,虽然只有三句话,却把小艇的外形描写得十分传神。“二三十英尺”“又深又窄”是对小艇特点的实写。静如新月,动如水蛇,是作者由此展开想象的描绘。品读后面两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水蛇游动时能听到声音吗?听不到,因为水蛇身体灵活,游得轻快。进而推想,小艇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里也如这水蛇一般,灵活轻快、穿梭自如。第5自然段,作者选取了四个画面描摹威尼斯人的生活:商人做生意,青年妇女谈笑,儿童去郊游,老人家去教堂。本是四类不同的人,却通过小艇将他们连接起来,驻足品读这一段文字,仿佛能听到商人的脚步声、妇女的交谈声、儿童的嬉笑声、老人的祷告声,由此组成了动态的城市生活场景,喧闹、繁华不一而足。回顾这段的写法,作者正是运用了动态描写,才让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更为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再看《牧场之国》作者写荷兰傍晚时的景象,这是荷兰仅有的比较繁忙的时刻,读来却给人静寂之感。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深入文字想象画面:金色的晚霞、严肃沉默的奶牛、默默无言的挤奶人、舒緩平稳的船只,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视角写出了忙碌中的宁静、有序、和谐,这种动中有静的美,不正是需要学生打开感官,咀嚼文字才能感受到的吗?
2.把握基调,朗读涵泳,感受美。美文要美读,但不意味着每一篇写景的散文都用同样的腔调和情绪去朗读。因为每一篇散文由于作者的主观体验不同,投射在文字上的情感基调也有差别。教学写景散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作者描写的景物感悟其抒发的情感,从而与作者“心有戚戚焉”。马克·吐温借威尼斯的小艇,表现威尼斯当时的繁华与富足,卡雷尔·恰佩克赞美的是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由此奠定了两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威尼斯的小艇》第4自然段,对于船夫驾驶技术的描写,“极快”“非常快”“飞一般”勾勒了一组快镜头,读时语速加快,一气呵成。《牧场之国》第2自然段写牛群吃草,虽然是动态描写,但“专注”“站立不动”“思考着什么”这些词语却流淌出牛群的安闲、舒适,牛与自然的和谐融洽;第3自然段作者通过“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拟人手法,写出了骏马的自由、舒展,强化了艺术的感染力,这是作者的眼中之景,也蕴含着心中之情,读的时候,适宜用舒缓、轻松的语气来朗读,读有了方向,有了着落,情便有了依托。
3.比较领悟,形神融通,定格美。写景散文讲究意境,意境能给人一种无法言说但又神思渺远的艺术享受。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创造的意境,既可以提升语言的感受力,更能培养审美鉴赏力。马克·吐温和卡雷尔·恰佩克作为文学大家,都善于把自己的审美情感藏于文字里,化入意境中。两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在构段和表达上可谓异曲同工。夜晚,沉睡的威尼斯和静寂的荷兰令人印象深刻,仿佛将读者带入沉沉的梦境中。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两位作家均运用了由动到静,以动衬静的写法手法。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沉睡时的景象,而要先写喧闹,写声响,再写安静的画面呢?通过删去最后一段中的动态描写,进行比较,学生领悟到,动态描写是对静态描写的衬托,更凸显了繁华归于宁静的静寂,这便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境界。比较阅读《牧场之歌》,用汽笛声来衬托荷兰牧场的宁静,也是同样的手法。在教学语文园地时,有个学生描写放学后的情景,他写道:“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背着书包,像鸟儿归巢般扑向家长的怀抱。校门口,顿时热闹起来,他们交谈着,嬉笑着,走在回家的路上。而校园里渐渐沉寂下来,夕阳静静地洒在操场上,高大的银杏树无声地站立着,水池里鱼儿也不出来了,偶尔一两声鸟叫,在操场上回荡,校园好像睡着了。”美一旦触及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便会在他们的生命成长中萌芽,而这种美,就是学生品味语言,潜入意境,与作者神思共振的体验和获得。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写景散文有其独当之任,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把握住文体特点,落实好语文要素,学生才能领略到写景散文中那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实验小学万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