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认识中国的科举制度

2021-05-30刘波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取士选官中央集权

刘波

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

一、产生背景

1.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得以增強,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

2.政治条件:隋唐时期士族势力虽然渐趋衰落,但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特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隋唐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隋唐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开始采用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3.阶级关系: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隋唐统治者让庶族参与政权,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也是科举制实施的一个因素。

二、根本目的

唐朝的科举制是在隋朝基础上加以发展完善的,以后被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成为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科举制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三、演变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开元年间,开始由高官主持考试,并在以后成为定制;北宋时得以改革发展;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1905年被废除。

四、历史评价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在明清之前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在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积极作用:①公开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门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将选拔用人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③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④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⑤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代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消极作用: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③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④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一些西方学者称中国的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猜你喜欢

取士选官中央集权
论蒲松龄对八股取士的矛盾态度
希望不是作秀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从北宋科举制度的变革看洛蜀党争的起因
曹丕、曹植兄弟文学掾属考论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从课标视角反思教学误区——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为例
资金“中央集权”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
我国选官制度演变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