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与香肠
2021-05-30平平
平平
提起布丁,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柔润、嫩滑,用勺子戳一戳还会乱颤的美味小甜点。然而,在英国餐桌上,布丁却是复杂、多元且极具颠覆性的存在。
布丁(Pudding)这个称谓,早在13世纪就已经出现在不列颠的土地上,是由拉丁文Botellinus/Botellus变化而来,只不过那时它和这种小甜点没有一点儿关联,仍在恪尽职守地扮演着它的拉丁文本意——香肠!
香肠是一种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食品加工技术。早在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出现了关于香肠的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香肠的制作技法被带到了欧洲各地。
香肠种类繁多,真可谓一节肠衣在手,万物皆可灌制。中世纪,庞大的香肠家族逐渐衍生出两个分支:一类是以肉馅、肉块填充的Sausage,也就是如今我们最常见的各式肉肠;另一类则是以边角料为主,为底层平民提供了更加廉价的选择。这类边角料香肠通常会使用血液、内脏,有时候甚至只有油脂,大多数情况下还会混入谷物,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单纯的血块或内脏很难称得上美味,随着各种香辛料的加入,使这类庶民食物逐渐贵重起来,成为在上流社会备受推崇的佳肴。而原本泛指所有香肠的Pudding一词,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被逐渐固化成为这类边角料香肠的代名词。
被“穷困”与“饥饿”激发出的创造力,极大地丰富了边角料布丁的种类,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黑布丁和哈吉斯。黑布丁的主要原料是猪血,辅以板油、燕麦,有时还有切碎的猪内脏,用水煮熟、切片,再经过煎烤之后食用。哈吉斯是将羊杂碎与燕麦、洋葱、羊油、茴香等配料混合,塞进羊胃中缝制成袋,灌入高汤后再焖煮大约3小时,待其鼓胀成球状时就可以上桌了。
随着烹饪手法的不断升级,另一款经典布丁——白布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常客。白布丁可以说是黑布丁的低配版,它几乎完全由谷物制成,还会加入板油和面包屑,与黑布丁只差了猪血而已。与有着血、内脏味道的黑布丁不同,以谷物为主的白布丁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全靠辅料和调味料赋予滋味,因而有着非常丰富多变的口味。比较传统的白布丁会加入洋葱、盐、胡椒、百里香等咸口佐料,有时也会加入少量肉或内脏。谷物和香辛料的搭配本就可盐可甜,加入果干和糖的甜味白布丁也很有人气,这大约就是布丁向甜口转型的第一步。
为了追求美观,也为了原材料的可重复性和经济性,人们开始寻找肠衣的替代品。
经过不断尝试,人们用板油和面制成面团代替肠衣,在面团中添加不同的內馅儿、干果、香料得到形态和口味各异的不同版本,逐渐成了品种众多的英式布丁大家族——板油布丁军团。
直到18世纪后半叶,除了少数经典的肉馅布丁,大部分英式布丁都已经成为餐后甜点。现代的李子布丁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完善的,它已经完全变身为蛋糕式的布丁了。
狄更斯在小说《圣诞颂歌》中描述了布丁的样子:“布丁好像一颗布满斑点的大炮弹,又硬又结实,在燃烧着的白兰地酒中放着光彩。”自此,李子布丁作为圣诞节的标志性食物在全球流传开来。由于经常作为就餐的最后一道菜,布丁逐渐变为甜点的代名词。
19世纪40年代后,布丁与美国推广的蛋奶冻发生了名称上的融合,我们认知里软软、Q弹的蛋奶布丁终于登上舞台,并成功取代英式布丁,成为多数人眼中的“正版”布丁。
(陈江荐自《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