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买东西砍价很含蓄
2021-05-30任万杰
今日文摘 2021年20期
任万杰
古人买东西时,当然也会讲价,和现代人不同的是,古人很注重脸面,因此相互很含蓄。
古代人讨价还价充分利用了袖子,这种袖子里谈价钱的方式叫做“袖里吞金”。古代的中间商,叫“牙人”,专门居于买卖人双方,从中撮合,以获得佣金。这些人的袖子一般都特別长,清明上河图里就有对牙人袖子的刻画。
牙人都有一条很长的袖子,需要讲价了,两个牙人就把袖子里的手与对方握住,以手势在袖子里比划着讨价还价,从而不会让其他人知道,买卖便谈成了。
后来,也有商人亲自通过袖里吞金来讨价还价的,这是为了避开同行们的耳目,以此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直到如今,在买卖牛羊或者玉石文玩的市场里,仍有人用手势来讨价还价,只是没了袖子遮掩。
当然读书人不会这样,讲价更加的斯文。古书记载临安城有两个读书人结伴买帽子,小商要价一顶3贯。买帽的读书人认为要价过高,和同伴商量:《颜渊》如何?同伴却认为:未可,且只《乡党》!
卖帽人听了扭头就走,两个读书人拉住问他原因?那卖帽人解释:听得听说,无缘可成,自当《卫灵公》了。什么意思呢?这是打的暗语,按《论语》的编排次序,《颜渊》是第十二,买帽人的心理价位是1贯200文;《乡党》是第十篇,同伴认为最多可以出1贯;《卫灵公》是第十五篇,卖帽人成本即1贯500文,卖帽人见买帽人还价太狠,只好扭头走人!
(夏琼英荐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