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文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定位研究

2021-05-30

语文建设·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世界主义比较文学中心主义

相比于文学的发展史,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历史不算悠久的文学理论研究,但它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现在学术界所公认的比较文学概念,源于一百多年前法国学者的倡议,是以欧洲文学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我国自晚清时期受西风东渐浪潮的影响,才开始大量翻译引进西方文学作品。以梁启超、辜鸿铭、蔡元培、鲁迅等为代表的具有先进思想意识的文学家、思想家,进行了大量中西文学、文化间的对比研究。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始于20 世纪末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无论是观念上的革新、资料上的丰富,还是受世界一体化浪潮的影响,都不得不面对中国文化如何自我定位、如何走向世界、如何走向未来的世纪考问。由此,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开拓性的学术领军人物。由清华大学教授生安锋主编的《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一书,再次把比较文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该书总体上表现出以学术性为主,兼具文学性、纪念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内容包含世界比较文学研究介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工作分析,以及对中国文学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发展和自身定位问题,可以说涵盖了近些年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戏剧与空间正义——三部美国族裔戏剧中的政治考量》一文,便是通过对20 世纪末三部反映美国都市边缘群体生存状态的戏剧《玛丽莎》《天使在美国》和《刚下船的人》中思想意识的横向比较,提炼出它们在反映美国当代精神和社会危机方面的共性,诠释了作为当代比较文学研究主流的“平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更多的还是对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和总结,其中《中国当代文学走进西方世界之挑战》最具有代表性。文中不仅客观地分析了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化圈内长期被边缘化的现状,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以及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在文化上的優越感,并由此提醒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在如何看待自身文化定位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自信,坚持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走向一种人类文化共同体:美国印第安文学中的世界主义理想》一文中,作者强调“优秀的作家们又清醒地认识到,狭隘而保守的民族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全球本土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和世界主义》一文中,作者指出要“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局促和狭隘……从世界文学和世界主义这两种互相交织、互相补益的理论话语体系中发掘现实意义”。

该书展现了一位学者崇高的学术追求、务实的学术作风以及诲人不倦的“园丁”精神,同时也展示出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在思想境界上达到的崭新高度。从中可以看到,我国文化和学术领域所表现出的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并且预示着我国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崛起和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世界主义比较文学中心主义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法益中心主义的目的解释观之省思
媒介化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媒介研究文献综述
李斯特国家主义理念思辨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法国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探析
阿皮亚的世界主义思想研究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走向世界文学阶段的比较文学:主持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