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宝贵的一手鲜活视觉文献 “可视历史"著作《从北平到延安》新近出版

2021-05-30郝双双

藏书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特藏汉森

郝双双

在编著《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的过程中,宋玉武先生参考了卡尔顿大学图书馆的“霍尔多·汉森中国特藏(1937-1938)”[Haldore Hanson's China Collection(1937——1938)J、《中国抗战纪事》、《第三世界50年∶一个美国人海外历险省思录》等英文原著,以及汉森的旅行日记、信件、发往美联社的新闻稿以及发表的文章等。作者同时还参考了一些相关中文书籍,如吕正操的《冀中回忆录》、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显然,该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作为美联社特派战地记者,汉森是第一个进入华北抗日游击区的外国人。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汉森于1938 年3月以美联社特约记者的身份从北平出发,前往冀中抗日游击区进行采访,成为进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西方记者。返回北平后,他对此行做了广泛的宣传,华北抗日根据地才渐为人知。1938年6 月,汉森第二次访问华北抗日根据地。他从北平出发,深入冀中、冀西抗日游击区,随后到五台、晋南等地,采访了彭德华、聂荣臻、吕正操、白求恩等人。9 月中旬汉森经西安到达延安。在延安,他访问了毛泽东、林彪、贺龙、徐海东等人。此后,他又在重庆、长沙等地做了短暂停留,最后经香港返美。1935年至1938年底,他在《亚细亚》《太平洋事务》《读者文摘》《字林西报》《密勒氏评论报》等报刊上发表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及中国抗战的文章,其中有关华北、西北抗战活动的报道尤为重要。

1937年,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繼斯诺之后,报道战时中共和延安的著作相继面世1939年贝特兰出版《华北前线》、1940年卡尔逊出版《中国的双星》、1944年林迈可出版《华北战场》、1945年福尔曼出版《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这些著作报道了中共领导下的抗战,向世界展示了中共和延安的全新形象。汉森的《中国抗战纪事》亦属于这一书系,该书对其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和分析。除此之外,汉森从1937年夏至1938年底拍摄的一批新闻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卢沟桥事变”“南苑战役”“长沙大火”等历史事件,以及晋察冀边区抗日武装活动、抗日根据地延安的活动等。照片中的主要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徐海东、徐特立、聂荣臻、林彪、吕正操、卫立煌、罗荣桓、谢觉哉、林伯渠和白求恩等。

汉森去世后,其家属将他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及手稿分别捐赠给了其母校卡尔顿大学古尔德图书馆特藏部和美联社档案馆。汉森特藏中最珍贵的部分当属其1938年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拍摄的照片。汉森拍摄的照片与文字描述为吕正操的《冀中回忆录》、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中文历史文献打了最好的注脚。

《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由卢沟桥—南苑战役(1937年7月)、冀中之行(1938年3 月)、晋察冀边区之行(1938年6——8 月)、西安一延安(1938年8——9月)四章和《汉森发往美联社的新闻稿∶<中国民主的远景采访毛泽东〉,1938年9月19日》、《汉森离开延安后》两篇附录构成。另外,本书精选了汉森特藏中最珍贵的照片194张并首次公开1937——1938年的“汉森日记手稿”,为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视觉文献——作为“可视历史”,汉森拍摄的照片在记录历史事件的直接性、客观性与可追溯性,在考察、补白、矫正、丰富与重建历史记忆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为本书增添了亮色。(《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宋玉武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猜你喜欢

晋察冀边区特藏汉森
徐汉森作品赏析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汉森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女性婚姻问题的考察
保险柜中的证据
我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彭真的《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
简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兵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