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管理之道在于人
2021-05-30陈春花
陈春花
我们在考虑未来人才时,首先需要考虑在什么样的组织系统下,人才能够得以发挥价值。因为人类的每一次变迁和成长,其实都源于新的组织模式的跃迁。
人类的进步,其实是人类合作方式的成功。在这个合作的组织方式中,人发挥什么作用,是我们要关注的话题。
共生型组织
我们在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时,过去更多关注的是组织本身,如今我们更关注组织与外部的关系。发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现在的组织面对的4个基本现实改变了:
1. 组织现处在无限的链接之中。组织必须是一个“活”的结构,能够跟外部充分开放,不断与外界交互,真正获得能量并输出价值。
2. 组织现处在一个动荡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对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情形有足够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就是跟它产生连接后,形成动态的、持续进化的能力。
3. 如今不再是线性的发展方式,而是一种新的经济方式。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不同其实是发展方式的改变,即由线性的、封闭的、稳定的,转向更加开放的、互动的、互联的、协同的模式。
4.《反脆弱》的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这也是现在的一个基本现实。
随着组织面对的基本面的改变,组织管理进而发展到了第5个阶段。不得不提的是,组织管理的前4个阶段,其实是管理学已经成熟的理论。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
最早的组织管理发展,源于我们能否真正地回答效率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源自机械效率,可以说工业时代的开始就是大机器革命,用流水线和分工得到了很大的效率,但结果是牺牲了人的价值。
就像卓别林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所呈现的,人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分工,最终人变成了机器,这并不是人类发展的方向。
第二階段,以人为本。
组织管理抓住人本身,称为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这个阶段,我们把人放在组织中,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我们在第二阶段既获得了组织的机械效率,又回归到对人的照顾。
第三阶段,战略竞争。
组织的进程不会停留,会继续寻求更大的发展,这时我们把眼光从组织移到了外部,就有了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的一个根本变化就是,组织开始整合外部资源。因此组织拥有一个核心能力,从原来的内部分工获得更大的成长性,开始有了比较优势,企业开始向更高阶段发展。
第四阶段,学习型组织。
我们发现外部资源好像并不是固定的,甚至变化本身就是成长的可能性。于是,我们来到学习型组织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谁的学习能力比变化还要快,谁就能有更高的成长。
于是,组织学习、企业学习成为企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有力量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组织,让组织拥有超越变化的能力,以获得更大的成长机会。
第五阶段,共生型组织。
如今,数字技术时代已经到来,我们遇到的问题不再是“学习能力如何超越变化”,而是“如何与变化共处”“如何将变化转为机会”。
如疫情对有的企业来说是机会,企业可以变得更具成长性,而对有的企业来说却是挑战,甚至是阻力。
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新的组织管理理论,即共生型组织,把组织看作自然整体的一部分,所有的变化都涵盖在这个自然的整体中。当我们愿意接受这个变化时,就会得到一个非常高的成长性。
当我们来到一个以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环境时,对组织和管理的理解要有一些新的变化。如果我们依然以传统的逻辑来看今天所面对的变化,这些变化一定是阻力,但如果你真正能够与其共处,并转化为机会,那变化便是一种提供无限可能的条件。
数字化的本质特征
变化背后的一个本质要素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什么数字技术的到来,我们会觉得紧张,陷入焦虑困顿,甚至犹豫之中?
这是因为数字化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还是一个代际概念。从技术角度看数字化,就是把模拟数据转化为0和1表示的二进制代码;从代际角度看,会发现数字化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数字世界。
在数字世界里,我认为数字化有3个本质特征:
1. 连接。连接大于拥有。
我曾经以拥有5 000~10 000册藏书为骄傲,但现在我发现,如果我去嫁接一个跟书相关的平台,我可以连接几十万册或几千万册书籍。所以,“连接”肯定大于“拥有”,且它还可以随身而动,随时在线。
2. 共生。数字化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是现实世界跟数字世界的融合。
过去,我们讨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今天,我们坚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必须融合。当你没有能力打通线上线下,没有能力在两个世界同时存活,那你就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比如2020年我们就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在物理世界被隔断的同时,数字信息让工作、生活、学习完全可以贯通。
3. 当下。这是数字化本质特征中,最具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部分,它意味着你过去的经验,过去的竞争优势其实没有意义了,我们要探讨的是从当下向未来,每个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因此,有3件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一,你的核心优势不能保护你很久;其二,争夺客户的窗口期变得越来越短;其三,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因此而改变。
为什么产业数字化在今天变成了一个更具创造空间和价值的地方?
讨论一个企业已有的能力,我们最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流程和价值观。同样的资源,通过不同流程组合起来,得到的结果是符合价值观的,企业能力就是这样定义的。
但是今天,顾客变了。无论是你得到的资源,还是你的流程、价值观,都需要能跟得上顾客价值的变化。而跟上顾客价值变化,需要更广泛的协同力量才能实现,所以必须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并与顾客在一起。
很多人问,新零售冲击了零售、百货业,是技术问题吗?不是,根本原因是我们更多人已经习惯在线上购物,可实体百货零售业依旧认为开店是最重要的,并认为是新零售冲击了它。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认知错误,实际上是消费者行为变了,你没有跟得上。
综合是管理真正的精髓,一个综合的运行系统,要与顾客在一起,需要与外部协同;成员之间要上下同欲,即整个内部必须是一个共识性的文化;我们跟环境之间也必须是一个共生关系。
从实现组织目标,到兼顾人的意义
如果把绩效完成了,但没有关心人,这个组织在今天是不具竞争力的。如何让人变得有意义?建议先解决两件事:碎片化和虚假繁忙。
如何避免虚假繁忙,让员工的创造跟责任、价值组合在一起?这时我们要特别关心员工的创造力,而不仅仅是胜任力;要讨论员工的学习成长,发挥创意;要管理员工的期望,真正把人的价值释放出来。
知识革命与组织学习
前面讲的4个变化,是在传统的组织管理当中转化,但今天的组织管理有一个巨大的挑战:组织能否跟上变化?
組织要跟上变化,这个变化的核心驱动力量是“知识”。未来是创造出来的,它并不是一个预测,也不是一个过去的延展,它是一个全新的创造,而创造的核心力量是知识的更新以及知识能力的积累。今天的知识是生产力要素,它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
过去100年间,为什么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得如此之快?用德鲁克的划分方法来解释,就是因为有三次革命:第一次是知识运用于生产工具,叫工业革命;第二次是知识运用于工作之中,叫生产力革命;第三次是知识本身被应用,叫管理革命。
沿着德鲁克的逻辑走到第四个阶段,我把它称为“知识革命”阶段,知识正在迅速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
如今,要淘汰的其实是没有知识的人,这实际上是一个根本性的革命。对于今天的组织,唯有知识,可以让你面向未来。甚至可以说:学习者掌握未来。
今天几乎所有优秀的个体都不愿意在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意义、没有创造的组织中工作。今天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商业模型,其实都指向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为其生活提供更大便利。
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公司为什么有影响力?我认为,并不是因为它规模大,不是它具有野心,也不是因为它有资源能够创造,而是因为它们能够解决人类实际问题,赋予人类一个美好的未来。
所以,我们所做的组织管理,最应该关注的是你能不能创造一个更有灵魂、更懂得意义、更具创造力的一个工作场所。同时,让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工作场景中,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美好,创造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