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复习的实施路径
2021-05-30付绍清
摘要:高考小说复习是一块“硬骨头”,要“啃”出质量,就要找对门路、练好“记、读、用、答”四字经。从“记什么”“怎么记”这两个维度记住“两个点”,练好“记”字经;从细读文本和辨明题干着力读破“两重门”,练好“读”字经;通过解密高考题、巧用练习题活用“两道题”,练好“用”字经;依照明要求、循规律、答规范的要求奏好“三部曲”,练好“答”字经。这样就能达到复习高效、能力提高和素养高升之功效。
关键词:高考;小说复习;四字经
小说阅读是近几年全国卷的高频考点,倍受应考者的关注。针对小说复习,语文教师的惯用方法是熟背答题范式、聚焦真题演练,结果公式背得烂熟,真题堆积如山,仍不见“增产”。缘何?笔者认为,主因是复习思路不清、复习方法不对,指导不力、落实不到位。所记考点属碎片化、静态性知识,没从“记什么”“怎么记”上构建网络;阅读训练时,盲目追求题量和速度,对学生缺乏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导,于提升能力作用不大;资料选用上,只将资料作为练手的僵死工具,没深入研究其中隐含的命题意图、命题角度,不能依据课标和考纲拟创新题、变式题,当出卷人;答题方面,有要求无行动,不对答题模式和语言表述作严格要求和精准指导。欲摆脱小说阅读的现实困境,要考试时高产出,就得深度复习、精准复习,练好小说高效复习“记、读、用、答”四字经。
一、记:构建网络,记清考点
这里的“考点”指语文能力层级中需“识记”的必备知识,即高质量阅读小说文本应具备的文体知识、阅读方法、解题技巧。要快速记熟并能熟用,可从“记什么”“怎么记”两个维度记住“两个点”。
(一)回望教学出发点
小说复习要有效度、硬度、力度,就应眺望终点(评价标准),回望起点(课程标准),找到落点。
高考语文考什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四层”,其中,必备知识是语文教育价值金字塔的底座。文学文本怎么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要求: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阅读小说,就应掌握小说三要素及其特点、作用和表现手法,以及解题思路、答题规范。
(二)巧记文体知识点
小说知识点纷繁复杂,考查形式花样百出,怎么答、如何记又是不得不破解的瓶颈,若要记得快、准、牢,就得掌握巧妙记忆“五法”。
一是“纲要法”,走进高考记要素,即明确高考小说一般围绕情节、形象、环境、主题、手法五要素设题,如《越野滑雪》(2020年全国1卷)3道题就是考查理解作品内容、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以及艺术特色的能力。二是“归纳法”,展开要素记要领,即就小说要素设题,又主要从特点、作用和手法三个角度考查(多属变式题),而作用题则从内容本身和对情节、形象、主题的作用以及艺术效果方面思考,如分析《到梨花屯去》中“多处景物描写的功能”(2019年全国3卷),便是就景物描写本身的特点和对情节、人物的作用来作答。三是“歌谣法”,记忆知识要点和答题要领时,自编记忆口诀,如“分析人物形象”歌谣:形象属性归类一,性格特点须整理,浏览筛选关键词,短语概括后举例。四是“比较联想法”,迁移知识作勾连,一是同一文体不同问题类型间的勾连,如由标题的作用联想到标题的意蕴,由首段的作用想到尾段和中间段的作用,由主要人物的作用想到次要人物的作用;二是不同文体间相关知识勾连,如由小说的情节概括想到散文的结构梳理,由小说的语言品析想到诗歌的语言鉴赏,由小说的表达技巧想到诗歌的艺术技巧。五是“笔记整理法”,即自主学习或课后反思后将该部分内容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大致从人物、情节、环境、手法、语言方面梳理。但不能纷繁罗列知识点,要有简洁性、层次性、创造性,语言精练准确,详略安排适当(陌生的重要的详,熟悉的次要的略),形式和内容上有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做到简而不漏、多而不杂。
二、读:围绕要素,读懂文本
小说类复习,诸多教师惯用套路是分析真题建模、练习真题提能,把一个复杂的阅读心理测量变成了简单机械操作。分析近两年全国卷几篇小说发现,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構思情节、艺术手法的鉴赏,都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小说复习要获高产,就得在“读”上做文章,读破“两重门”。
(一)深入文本读细
要读破第一重门(小说文本),就应立足“真”“深”“美”三个字,深耕文本。
“真”即真读,下真功夫,有真体验。边读边批注,用圈、点、勾、画方法,标注出关键词、核心句、重点段;边读边想,思考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即文本的内容情节是什么,艺术手法有哪些,写作意图在哪里。反对走马观花的伪阅读和只看是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浅阅读。
“深”即深读,读书时一定不要太匆忙,要细细品读、反复揣摩,咂摸语言,理解内涵。阅读小说,就要落地、落细每个环节。围绕“三何”(何人、何事、何德)用一句话梳理故事梗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出文章的大致层次,概括出层意;思考前后情节的关系、文学形象的特点、作者的感情倾向、读者的启示与反思。如阅读《书匠》,归纳内容为“老董不听专家的主张和我父亲的劝告,执意修复古籍,经过潜心钻研,完整修复《论语》书皮”;概括情节为“老董与专家叫起了板并立下修复古籍的军令状,父亲劝老董以史为鉴稳妥行事,老董不惜代价在家染绢,老董带我去橡树林收橡碗,老董完美复制出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思考“老董的匠人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这些话的言外之意,反思我们从老董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美”即美读。文学类文本的审美鉴赏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在阅读中享受这“节日”的快乐,享受阅读的幸福。小说阅读不宜让学生带着镣铐跳舞、心为分数奴役,要唤醒和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自觉走近文本,进而走进文本。“放慢脚步、慢慢欣赏、点燃激情”是小说阅读复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不二法门。曲折离奇的情节、个性鲜明的形象、鲜活生动的语言、含蓄深邃的意境皆是一道道至美的风景,不妨于精彩处、引爆点驻足赏玩,品出味道。
(二)紧扣题干研读
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秘籍后,还应指导他们读破第二重门(题干要求)。一是明确题干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做什么;二是挖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即明确题目考查角度、考查能力,隐形要求和干扰条件。如“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20全国1卷《越野滑雪》)其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很多考生仅局限于划线部分内容,忽略了“结合本文”这一隐形要求。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如果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就能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三、用:回顾高考,用活资源
练高考题的常规动作是搜题、做题、讲题,结果师生被高考题绑架,只能望题兴叹,找不到走向高分的路。复习是不能“离题”的,但训练要讲究步骤、遵循规律,不能把近几年考题一股脑儿全搬出来,要比较近几年常考点是什么、新变化是什么,进行真题重组、分类筛选;然后根据考纲要求、复习目标逐个突破;最后查漏补缺、综合演练。具体怎么练,可围绕关键能力落实两个环节。
(一)考题多解辨明方向
高考题是经众多名师打磨出的精品,具有典型性、导向性,设题精准,答案规范。所以,小说复习要用好高考题、解密高考题。训练多年(不少于3年)高考题,不仅利于学生小说阅读素养的提高,也便于了解考情、考向(题材类型、考查范围、设题角度、题型安排、赋分情况)。解析全国卷(近3年II卷)小说阅读发现,在题型、分值、考查范围等方面都趋于稳定,但和以前相比,考查的角度更小、内容更细。如“谈谈塑造舞蹈师形象所用的手法,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语言取得幽默效果所用的手法,老董的匠人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都是就某个点或某个角度设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形象、分析表现手法、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二)习题多用链接考点
高考小说复习,多数以课时为单元,逐日推进,先梳理知识点,再解析真题,最后进行训练。这样一点一点梳理,一题一题落实,看似落地有痕、目标明确,但知识零散,阅读量大,耗费时间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要走出小说阅读的“围城”,可在指导学生梳理小说知识体系基础上,精选小说文本,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多角度设题,对照高考真题答案精准作答。现以《永远的蝴蝶》(陈启佑)例析。
①小说中的樱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可参考2013全国Ⅰ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第⑶题的答题思路拟定答案。②“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可参考2016全国卷3《玻璃》第(2)题答题思路拟定答案。③小说中是如何塑造樱子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可参考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第15题答题思路拟定答案。这样运用一题集中训练,并借用高考答案建模,利于精准阅读、精准作答,快速构建知识体系。阅读训练要靠方法指导,但能力要靠阅读训练提升。要学生成为小说鉴赏的能手,还得让“变异”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师生心中常装“一道题”,既当答题人,也当出卷人,训练时适时异构,适量增设,主动出变式题,敢于出创新题。
四、答:遵照规律,答题规范
语文课程强调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学生小说阅读能力基本形成,怎样把力用到刀刃上,也是小说复习的必修课。所以,要在应考时答得准、答得美,就应在读题、答题方面奏好“三部曲”。
(一)明确要求
就是清楚客观题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主观题是考查情节、人物、环境还是主题,是关于内容、作用还是技巧,是概括、分析还是探究,尤其是明白“变式题”的任务指令。如“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2020全国2卷《越野滑雪》)是就“两人再相约的对话心理”作分析,而不是全面概括形象特点。“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20017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是分析小狗对人物的“映衬”作用,而不是分析其特点或其他作用。
(二)活用“套子”
每種题型都有自己的答题思路,答题模式。如“作用题”主要围绕与情节、人物、主题的关系和产生的效果思考;概括题只要罗列要点;分析题则需结合文本做具体阐述;探究题应有自己的观点态度,且属忠于文本的创造性延伸。细化到每一种题型,又有具体的操作模式,如,概括情节按主谓宾的形式回答“何人干何事”,情节作用题答题规范为:为XX做铺垫,表现XX的思想品质,揭示XX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规范为:交代XX时间(背景),营造XX气氛,烘托人物的XX思想感情,为XX做铺垫,或推动XX情节的发展。表达技巧的答题规范为: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点(点明表达效果)。探究题的答题规范为:表明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阐述理由(理由:A.……;B.……;C.……),总结句(所以或因此……)。这些形式主义的“套子”,就是答题应做成的样子。不悖规矩,适时选用,就会出一道“好菜”。
(三)答题规范
就是要字迹工整、观点先行、条分缕析,做到答得准确、清晰、美观。如“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答案拟定为:①坚持行业规矩。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专家,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②恪守职业操守。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他夜里待在图书馆里,傍晚时也跑染厂,把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复任务。像这样既自我提炼,又结合文本,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表述精准,就会得到好评。
小说复习千头万绪,但如果教师找对了路子,掌握了法子,落实到位了每个环节,练好了小说复习“四字经”,就会实现由零散知识到系统考点的转变,由读懂一篇到会读一类的转变,由照本宣科到整活资源的转变,由放任自流到严格规范的转变,真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高考不再困难。
(作者:付绍清,重庆市巫山中学教师)
[责编夏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