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时事政治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5-30张清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时事政治道德与法治

张清

【摘要】本文论述将时事政治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策略,提出要将时事政治素材作为课堂导入、课堂讨论、辩论活动、考试命题的材料,并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辨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时事政治 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034-02

《道德与法治》引用大量的例子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过教材选用的事例材料往往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时间距离,没有新鲜感。能不能在教学中利用正在发生的“时事政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时事政治,把时事政治作为课堂导入、课堂讨论、辩论活动、试题命制和思政实践的素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更真实,更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用学到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历史”和“现实”相得益彰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能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程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深刻理解课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将时事政治素材作为课堂导入的材料

导入是课堂的起点,也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趣、回顾、构建和活跃课堂气氛,激活思维。在课堂之始,教师利用时事热点巧妙创设一个悬疑的情境,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关注点上,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走进课堂,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当前使用的全国统编教材,受地域性、时效性所限,较难使学生产生共鸣。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材用的是中美贸易战前的例子,离学生的生活相对久远,时效性也差,学生较难理解。对学生而言,他们看到的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战中美国用尽各种手段封杀华为等中国企业的事实,两国贸易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此时如果教师能结合当下美国封杀华为这个事件,把它作为课堂引入素材,那么学生就很感兴趣。比如,选用一些感人的画面或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并设个悬疑:美国为何会举全国之力构陷华为?打压华为?我们如何走出被人家“卡脖子”的困境?由于华为事件是大家熟知的时事,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热情高涨。在这种心境和气氛中,学生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开小差,教师较易启发学生得出“创新驱动是破解华为困境的唯一途径”的结论,更好地激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努力掌握科学技术。

二、将时事政治素材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

课堂讨论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能影响行为养成,最终升华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追星现象是初中这个年龄段学生自然的天性,明星生活的方方面面总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他们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总是完美的,所以在缺乏引导的情形下,即使明星明显失范,学生也会原谅他们,甚至为他们鸣不平。因此当学生出现是非不分、价值观偏离正常的时候,教师要在适当的课程上设计相应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辨析,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学生津津乐道的“吴亦凡事件”和“明星捐款支援河南水灾”这两个与明星有关的时事为背景设計讨论话题:“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是否应当以身作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对明星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追星”经历,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思考“追什么星”“如何追星”“什么是好明星”等问题,对不同的明星进行对比。然后教师跟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并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白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形象的有机联系,而且能借助“学明星”的动力,将有社会责任感的明星作为自己的榜样,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三、将时事政治素材作为辩论活动的材料

辩论和课堂讨论不一样,课堂讨论往往是就结果进行讨论,以表明态度,加深理解。辩论是还不清楚答案的情况下进行辨别和讨论,一般来说,论点、论证和论据形成无懈可击的逻辑链的一方是胜者。例如,法庭辩论。为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教师可以将近期的法律热点事件作为模拟法庭活动的素材,灵活选用适用的法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控辩双方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对双方的陈词进行总结。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熟悉更多的法律类型,可以增进学生理解法律条文和运用法律的能力,而且能强化与升华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又比如,笔者选用2021年2月网红大V“蜡笔小球”发微博诋毁我在中印边境牺牲的战士的事件开展辩论活动。在介绍完事件的经过后,笔者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就法律问题对“蜡笔小球”进行辩论。当正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相关条款要求判罚时,辩方也从事实出发,找出辩护理由。让学生双方通过摆事实、法律条文等方式,科学合理地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也从而知道,在事关国家荣誉的问题上,不能跟风炒作,更不能以恶搞为乐,毫无根据,甚至毫无底线地对英烈进行抹黑和攻击,对英雄人物要有敬畏之心。经过辩论,学生双方都收获满满。比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老师都可以根据相关的时事政治素材设置辩论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以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把时事政治素材引入辩论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收集论据、分析证据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辨,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培养健全的人格。

四、将时事政治素材作为考试命题的材料

有道是“无情境不命题”。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命题,以时事政治为背景的考题不仅大量出现在客观题中,还出现在主观题中。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或多或少地以时事政治材料为背景,以鲜活的形式出现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平常授课过程,教师要多以时事政治新闻作为教材举例的补充,在平时检测中多以时事政治为材料命题,训练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时政新闻,快速找到新闻背后的实质。

【例1】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到现在三孩政策的正式入法,这意味着: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错误的。

C.我国的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D.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这道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国家政策制定和修改所遵循的原则问题。如果掌握了“国家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这一观点,那么无论换成哪种与国家政策制定或完善的时事政治背景相关的问题,学生都能够轻松地正确作答。

初中生一般不会主动去研读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一些国家大政方针却影响着学生的切身利益。如果将这些时事政治素材作为题目的材料,那么学生在作答的时候必然会认真阅读领会,从而达到了“强迫”学生去主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目的。

【例2】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是要求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二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关于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减”减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泛滥的学科校外培训。

B.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

C.全面取缔培训机构,让教育只能在学校内进行。

D.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肯定会认真阅读和理解题目,这样自然会记下“双减”的具体内容。当学校或校外培训机构违反国家的规定时,就会挺身而出维护自己的权益,真正起到监督“双减”政策的作用。如果光是喊口号式的“双减”,那么即使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也会浑然不知。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了解时事。充分利用考试的形式,在试题中设置时事情境,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更多的时事,并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从而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密切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五、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教育實践活动都要到社会中展开,离不开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时要适当对接时事政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所在的城市北海,每年都会在12月4日中国宪法日,在北部湾广场举办大型的普法活动,详细介绍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所取得的成就。因此,学校政治组在每年宪法日都会利用半天的时间组织八年级学生到现场参加普法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思政实践,切身体会宪法对国家、对公民的意义,更好地了解宪法,并学会用宪法保护自己、维护主权和国家安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又如,开展“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了解北海”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视察北海市的路线重走一遍,感受北海取得的伟大成就。每到一个地方先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然后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深切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北海做出的指示精神。例如,我们带领学生到公用码头,温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北海要搞好“向海经济”的重要指示。然后拿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给“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作的指示,让学生学习,深刻理解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把建设北海与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的思想联系起来,充分理解北海的大政方针,更加充满活力地为建设北海而勤奋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历史”和“现实”相得益彰地诠释理论知识,不断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形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行动自觉。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时事新闻,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秋儿.初中思想品德课利用时事政治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1(8).

[2]田长胜.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渗透[J].读天下(综合),2018(8).

(责编 李 唐)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时事政治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如何利用时事政治增强高中政治的实用性
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原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