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幼儿早期数学概念建构的策略

2021-05-30方玥程丹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饼干积木生活化

方玥 程丹

数学认知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数学认知的目标有三个,即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数学认知的核心。然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尚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幼儿对概念的记忆往往是简单的,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对概念的本质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对幼儿数学概念理解特点的把握,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梳理了一些支持幼儿早期数学概念建构的策略。

一、数学生活化,变抽象数学概念为形象数学表象

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生活化,即引导幼儿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并将生活情景进行直观再现。对幼儿而言,这是一种自然、轻松的互动。对教师而言,这拓展了教育的空间,让教育内容更趋于生活化。

案例一:

教师在点心时间给孩子们提供了颜色、形状各异的饼干,孩子们看到后都很高兴。他们三四个人围坐在一张餐桌前,讨论着彼此手中的饼干。“我的饼干是圆的。”“我的饼干是方的。”“我的饼干是巧克力味的。”“我的饼干是草莓味的。”“我的饼干和你的是一样的。”教师听了孩子们的讨论后,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要求:“如果你们拿的都是圆形饼干,就拿起来像干杯一样碰一碰。”孩子们听完便齐刷刷地低头看自己手上饼干的形状。不一会儿,手持圆形饼干的孩子便拿起自己手中的饼干轻轻地碰了一下。这时,没拿圆形饼干的孩子有些失落。教师看到后立马说:“拿方形饼干的也碰一碰。”经过一番观察,手持方形饼干的孩子拿起自己手中的方形饼干相互碰了一下。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吃点心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每天都有的一个活动环节。在案例一中,教师将数学教育与餐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孩子们能在生活中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数学。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孩子们来说更自然,学习效果往往更好。案例中,饼干的颜色、形状等呈现出了一定的数学特征和关系,丰富的材料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孩子们对图形的认知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案例二:

观察到班上的孩子们十分乐于操作积木,教师便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们运用积木拼搭的方式尝试表现数字1—5。有的孩子运用方形积木从底部开始,从左到右每列拼搭了1—5块积木。有的孩子用了三种颜色的圆形积木来拼搭,同样表现出1—5的变化过程,为了突出黄、蓝、红的三色排序,他们还增加了一个数字6。有的孩子用立体积木拼搭,像搭楼房一样从一层搭到五层。有的孩子运用同样的办法拼搭,不过他们注意到了颜色的搭配,每幢房子用一样的颜色,相邻的两幢房子则出现了红、蓝的双色序列。还有孩子先完成了一个黄、红间隔的立体拼搭,最后在每幢房子里嵌入圆形积木,同样也是表现1—5的数量变化,但多了蓝、红的色彩排序。同样的问题,孩子们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案例二中,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都有利于幼儿计数、运算等的学习。例如,在加减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再加一块积木或者拿走一块积木后进行点数,也可以把幼儿的作品比作楼梯,配上与积木数量一致的数字卡片,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有些幼儿的作品中含有两种颜色的排序,教师可以利用同色积木数量帮助幼儿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数学生活化,就是让幼儿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有机会运用操作材料在玩中学,由向幼儿传授抽象数学概念转向让幼儿在形象思维中主动探求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物体往往具有一定的数学属性,如大小、形状、数量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易获取的材料帮助幼儿进行数学概念的建构。例如,积木、插塑片可以帮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知大小、形状、数量、重量等数学概念。水、沙、米、豆等可以帮助幼儿在不同大小、形状的容器转换中,发现形状、容量、重量、体积等的变化。在一日生活中,往往蕴藏着许多非正式数学教育契机。例如,穿脱衣服时,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衣服,计数衣服上的纽扣数量。在外出散步时,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幼儿观察门牌号、楼层序号等,这其中往往蕴含着基数、序数等数学概念。

二、生活数学化,变知识概念为实用工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目标指出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即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注重数学的生活化和实践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倡导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用处。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数学化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支持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变知识概念为实用工具,提升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知。

案例三: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大班的孩子都知道“三八”妇女节是妈妈、奶奶、外婆等的节日。当我问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你们要如何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时,孩子们有的说“送一朵花”,有的说“送一句祝福的话”,有的说“送一份礼物”。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我们最终决定开展一次“三八节购物”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20元钱,并合理规划好钱怎么花,买一份礼物送给自己想要送的人。“20元钱从哪儿来呢?”有经验的孩子说:“爸爸妈妈都是靠工作来挣钱的,我们也可以找个工作。”其他孩子听到后说:“是的,我妈妈也要去上班的。”“我爸爸在公司工作。”这时,教师问:“那你们能做什么工作赚钱呢?”孩子们想了一会儿,陆陆续续回答说:“我刚学会了扫地,我可以去干打扫卫生的工作。”“我会照顾弟弟妹妹。”“我会照顾宠物。”“我会洗碗。”孩子们说了很多自己会做的事情,并最终确定了不同“工作”的“工资”,一场“第一桶金”活动开始了。

在赚到钱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超市选购礼物。在进超市之前,教师组织了一次有关超市的经验交流活动。“超市里东西那么多,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想买的东西呢?”有的孩子马上说:“我们家附近的超市,如果想买日常用品的就去二楼,想买吃的就去一楼。”有的说:“我也去过超市,进门的地方有卖水果的,往里走东西都是放在架子上的,一排一排的,上面还有标价。”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教师总结道:“是的,超市的東西都是分类摆放的,有洗漱日化区、生鲜水果区、休闲百货区、饮料区等,东西有序摆放,方便大家选购。”

孩子们进入超市后,先了解超市的分区,然后寻找想买的礼物。结账的时候,孩子们自己看收银机上的数字,付钱并清点找回的零钱。

在案例三中,一场“三八节购物”活动为幼儿创造了很多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体验了数字代表的意义,数学运算和分类带来的便利。

生活中的需求是幼儿运用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很多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数学启蒙教育不能仅满足于有限的计数和运算等,对于幼儿来说,这种融入生活情境和有操作材料的随机数学教育比单纯的计数和运算等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幼儿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玩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帮助幼儿快乐地学习和运用数学概念。

猜你喜欢

饼干积木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挤眉弄眼吃饼干
送饼干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