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实训需求探索与建议
2021-05-30韩芮莎
韩芮莎
摘 要 如今中小学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师范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了专业标准,各高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都非常重视,师范生实训成为其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师范生实训进行调研,通过访谈一线教师并对师范生发放问卷,探索师范生的真实实训需求,对师范生实训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师范生;师范生实训;教师教育;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3-0013-03
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要提供更贴近一线实际的培养方案,帮助师范生尽早掌握教育教学技能,达到服务师范生、服务中小学的目的。一些文件中也提到重视教师教育即师范生培养的问题,例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专业关于教师技能的认证标准有明确规定;《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师教育发展实训是个趋势,所以对于准教师即师范生的实训培养也要格外重视。
2 研究现状
从专业角度出发看师范生实训,教育技术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课,在创客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使师范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目前,开设实训课程的高校将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教学内容较好地与实训活动相吻合,让学生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良好的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1]。在实际操作中,师范生实训仍然普遍存在师资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
当前,一些高校的教师教育发展实训开设“三笔字训练”“普通话口才训练”“微课制作”“教师的语言艺术”等课程,分别从智慧教学、微格教学实训、教师发展实训三个方面进行建设,注重教师口语技能、音乐素养、书写能力、简笔画、教学模拟等实训项目,偏向于师范生技能培养[3],要求师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实训有时集中训练单一技能,忽略了完整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技能培训,忽略了教学艺术,技能评价体系也不科学,而且在课程安排、制度条件等方面还不完善、不成熟[4]。
3 概念界定
师范生实训是面向师范生进行基本教学能力、学科专业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全面培养师范生准教师能力,力求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具备卓越教师能力的优秀人才。本研究对师范生实训的定义为: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使学生符合应用、专业、组织、管理及沟通层面要求的实践与培训。
4 研究过程
4.1 前期准备
前期对大量的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合相关文件的概念,对实训的定义有了清晰的界定。收集一线教师的案例进行细致分析,确定出应用、专业、组织、管理、沟通这五大维度,基于五大维度指导开展接下来的师范生实训需求调研。
4.2 访谈与问卷
4.2.1 访谈一线教师 以五大维度为依据设计访谈提纲,对12名不同学科、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掌握一线教师眼中实训的真实情况,并结合访谈中一线教师的建议修改五大维度,指导后续问卷的设计。
4.2.2 师范生问卷调查 从五大维度出发设计问卷,对师范生从自我评估、实训需求、形式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实训需求的了解。评估师范生现阶段的实训水平,了解师范生对实训的需求,寻求适合师范生的有效实训形式。
4.3 结果分析
在前期的文献调研以及一线教师访谈中,通过分析得出中学教师的特点是注重专业知识,学校的师范生培养也会比较注重专业课部分,所以专业部分不是实训内容的侧重点。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师范生本身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在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上会存在难以把控的情况。相较于小学,中学生的自主能力会更强一些,中学教师在组织方面遇到的问题会相对好处理。与多方进行沟通是每个学段、每个科目的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应该针对此问题对师范生进行统一训练。
本次问卷面向专业为中学教育的不同学科的师范生共266人发放,全部回收,其中文科102人、理科164人。问卷从三个角度进行提问设计,故从三个角度入手进行结果分析。
4.3.1 自我评估 87.31%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实训,对于实训的概念、定义以及具体技能存在认知模糊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问卷的填写,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师范生在没有进行过系统实训的情况下,对于自己具体某项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估,同时可以了解现阶段师范生最欠缺和最需要的技能。调查问卷中师范生自我评估统计满分为10分,师范生的平均自评分数为5.34分,说明研究对于师范生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基本教学能力中,有80.97%的师范生认为自己“处理教学事故、突发事件、解决矛盾的能力”最为欠缺,可以看出师范生对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很自信,这和师范生教学中侧重理论忽视实践训练有很大关系。有77.24%的师范生很看重教师语言、“三笔一画”、微课说课等教师基本功技能,对于这种可见的对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硬性要求,师范生的重视程度很高。有58.58%的师范生认为“针对特需生因材施教能力”是教师把握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有50%以上的师范生认为“正确使用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意识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教学跟踪能力”也很重要,涉及辅助教学的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在组织方面,师范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应对组织活动类的实践活动,有68.28%的师范生认为可以组织好“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分享活动”。这类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活动过程中组织部分较少,所以易操作。45%左右的师范生觉得“人文、文化体验性活动”和“社会性交流、实践活动”易组织,而对于“实验室实验性、实操性活动”还不是很有自信,和专业性知识相关的活动会让他们觉得有些压力。
在综合管理层面,有50%以上的师范生对“妥善管理班委会、家委会、家校组织、社团等”“妥善处理突发情况、具有随机应变能力”“兼顾学生管理和教学琐碎事务的管理”这三方面内容感到压力,这是因为很多师范生没有接触过实训,一些课程也只是理论层面的指导,并没有进行过实际的尝试,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操作方面严重缺乏经验。
4.3.2 内容需求 基于师范生的自我评估,问卷设置有关内容需求的问题,意在真实了解师范生对实训内容的切身需求,以便后期策划适合师范生的实训内容。这部分和评估中的欠缺点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问卷的题目设置能真实地反映师范生对实训的诉求。有近65%的师范生比较担心自己入职后“问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基本功”欠缺,有近55%的师范生对于“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还有很大的顾虑,对于“沟通能力”和“教学资源的获取”提到的很少。
在学科专业能力中,有58.21%的师范生提到“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应多提供相关的专业实践课程、实习机会,让师范生可以将专业理论内化之后进行实践考察,与实际工作进行衔接。有24.25%的师范生提到希望加强“学科认知与把握的能力”的训练,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与课堂。
从前期的教师访谈中得知,师范生在沟通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而沟通能力是教师在工作中最需要的一种能力。从问卷中也能看出,作为一道多选题,师范生对于沟通能力训练各项的选择比重相当,除“学生有特殊情况的沟通”选择率近50%以外,其他选项都在57%以上,说明师范生对于沟通技能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
在问到实际需求问题时,大多数师范生的选择偏向提供活动机会(如提供教案设计活动)和积累经验类(如组织综合性微课说课活动、开设模拟课堂)以及一些有具体练习内容的可操作性需求(如“三笔一画”的练习),对问题收集整理和后期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问卷设置排序题调查师范生对于一些基础技能训练的需要程度,选择“三笔一画、微课说课”和“处理教学事故的能力”的比重较大,可以看出师范生对教学需要和真实教学情境的重视度比较高。此外,师范生对“有针对性地对待特需生、优等生等因材施教”“基本技术设备操作能力”“反思与发展、测评与分析、教学跟踪能力”也较为关注,但是他们一定程度上认为这些能力的提高通过自身发展可以得以实现,不需要占用更多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时间。“人格魅力”和“激励能力”的培养属于一种养成教育,需要贯彻在师范生培训中,是一种意识教育,不需要也无法通过某种具体的实训形式真正地让师范生提高相关能力。
4.3.3 形式选择 师范生更渴望经验类的提高方法。用沟通方面的形式选择举例,“向老教师吸取经验”这项有85.07%的师范生选擇,这种方式更加快捷且有实用性,更接近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无法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教学情况的不足。“经验分享讲座”这项有45.9%的师范生选择,同样是围绕经验分享,但是选择比例下降很大,说明讲座这种形式不够活泼,不能有效吸引师范生。
师范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动机极大。因为学校提供的实践性课程与实习机会不能满足大多数师范生的要求,有70.52%的师范生选择“社交锻炼”,59.7%的师范生选择“参与各种学生组织提升综合能力”,说明学生希望学校提供一些平台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会寻求学生组织进行能力锻炼。“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模拟课堂”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两种实训形式,分别有67.91%和55.97%的师范生选择。
比赛类的实训形式也是大家比较青睐的,有42.54%的师范生选择“微课说课、师风比赛等比赛”,比赛从前期的准备到练习,再到比赛中展示与对手切磋,都是很好的技能提升机会。
“讲座学习”“自学理论书籍”这些选项师范生选择得相对较少,但是也接近总人数的50%。从形式上看,这些内容是对师范生自身发展有帮助作用的“干货”,但是形式较为枯燥,不适合大范围地组织。
5 实训形式
师范生虽然有实训需求,但是实训频率不宜太过频繁,否则会加重师范生原有的课业负担;也不宜太过松懈,让实训沦为一种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有固定的规律,合理地安排实训内容,一学期为一个周期最佳。在进行完阶段性的理论学习后,学期末可以及时进行实践锻炼,进而巩固学习效果。在进行阶段性学习之后,师范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通过实践去验证自身对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培养过程中的纠错。根据以上分析,针对面向中学的师范生可开展如下实训。
5.1 经验类实训
师范生更加渴求经验类的提高方法。大部分师范生选择通过一种更加快捷的方式获取实用性知识,并且选择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的内容,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无法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教学情况的不足。从师范生的选择中也能看出讲座这种形式不够活泼,不能有效地吸引师范生。与讲座相比,师范生更喜欢经验分享座谈沙龙,他们比较喜欢听真实的一线故事并且亲自发问,促成交流,在此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性内容比单纯地听讲座要来得轻松且实用性强;模拟课堂以及案例分析讨论,可以让师范生在真实情境创设中体验、分析具体的教学情境,总结教学经验,获得有用的教学方法;优质课堂视频可使师范生直观地学习间接经验、典型的课堂问题,可重复观看、反复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5.2 实践类实训
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能力比纸上谈兵更能让师范生有所收获。学校应为师范生提供一些策划组织活动的机会,将该项目纳入师范生培养方案进一步规范,让师范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带着任务达到锻炼目的;提供“学生组织”锻炼平台,让师范生在学生工作中锻炼交流沟通能力,体会不同角色的能力要求,积累丰富经验,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综合能力;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和课堂环境,让师范生走出校园,走上讲台,面对学生或其他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授课实践,开展博物馆讲解、校园实习等实习实践活动。
5.3 巩固提升类实训
开展相关比赛,比赛的完整过程就是一个从自己摸索到不断长进、再到最终成果展示的过程。比赛类的实训可以让师范生在短时间内很快做到自我提升,也是对于专业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很好的考查,如微课说课、师风比赛等。虽然师范生普遍不喜欢讲座和自学理论书籍的形式,但是对于书籍的学习是让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必然要求,所以可以作为选训项目,教师可站在专业的角度向师范生推荐相关书籍,让他们自己完成理论书籍的学习。
6 结束语
综合整体调研,得出师范生实训工作开展可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6.1 保证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实训的目的是让师范生在实践训练中对自身所欠缺的能力进行提升,更好地完成师范生课程的学习。所以实训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实用性,并且应该是了解各专业师范生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之后,有针对性地对于该专业师范生的弱项进行规划的实训内容。
6.2 把握形式的多样性与实践性
作为应区别于第一课堂的实训课程,实训的形式应尽可能多地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师范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强调通过实践让师范生发挥自己已具备的技能,并从中学习完善师范生技能。但是多样性不代表花哨,要切实紧扣提高师范生实训能力的目標,开展对师范生有帮助的实践活动。
6.3 抓住学生的需求点与兴趣点
大部分师范生偏好实践类的实训。受校内资源的限制,实训课程的安排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点尽量弥补校外实践锻炼的缺失,应在整体把握实训课程时满足学生共性与个性化需求。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依据不同的学习兴趣提供多种实训形式,以供学生选择。
6.4 重视理论基础指导实训开展
在开设实训课程之前,先要了解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理论课程,实训要在此类课程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相结合,开展师范生实训。并且在设计实训的过程中参照相关理论,明确开设实训的目的、方法和预期效果,合理安排实训的进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的、全面的、系统的训练。同时要求师范生重视理论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实践,解决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席雯.创客教育理念下师范生教育技术项目实训教学设计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2]朱宏亮,林亭宇,常光云.基于同步课堂的师范生实训教学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0):87-90.
[3]陈光富,刘中旭,郑小英.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实训中心建设实践[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6):42-44.
[4]王松岩,单晶.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课实训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