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传播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05-30纪淑芹羡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短视频

纪淑芹 羡宇

摘要: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信息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变化。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的推动下,Vlog作为一种新的视频内容形态,深受受众追捧和喜爱,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文章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深度分析当前Vlog的传播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Vlog;短视频;传播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113-03

一、Vlog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Vlog是“Video Blog”的缩写,意为“视频博客”,是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日常生活,并发布在相关平台上,从而吸引更多的平台使用者观看,获得更多的视频播放量、点赞量以及转发量。在此基础上,实现流量变现,使自己的视频账号具备一定商业价值。

(一)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身份限制,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主要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出于工作需要,基于传统媒体平台生产和传播新闻产品。而普通大众主要通过写日记或其他方式记录个人的日常生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普及,新媒体强势崛起,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开始拥有使用媒介的权利,各种媒介程序的开发和应用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个人记录生活的方式。Vlog作为一种新型视频内容形态,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这种短视频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记者拍摄的“疫线”Vlog系列,包括《“疫”线Vlog:人民日报记者探访武汉隔离点》《“疫”线Vlog: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雷神山首批出院患者》《Vlog来了!人民日报记者实地探访武汉集中拉网式大排查》等,这些Vlog就是以专业记者为主体进行拍摄的,在信息呈现方面更具专业性和全面性。再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短视频节目《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是由医护人员、普通市民、防疫志愿者、外地疫情援助者等在央视纪录片制作团队的指导下,拍摄亲身参与抗击疫情的经历,从不同视角呈现抗击疫情的最新动态,讲述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这种以疫情亲身经历者为主体拍摄的Vlog,视频内容更加主观,感受也更加个人化。

(二)从传播内容的角度看,更接近生活日常,以真实为主,注重分享性

Vlog传播的内容以真实性为主,没有表演的成分,通过拍摄日常生活,借助视频内容输出自身的观点,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1]。例如B站知名UP主“温暖的冷风”,上传自己走入大山深处、帮助贫困儿童的视频。这些视频记录了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真实、客观地呈现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引导受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多参与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常,Vlog视频时长在5~15分钟,既满足了受众碎片化的观看需求,又有充裕的时间讲述完整的故事。一个完整的Vlog视频,需要经过选题、完善脚本、拍摄、剪辑等流程。首先,在确定视频主题的基础上,搭建框架,写好脚本,利用拍摄工具相机、手机等拍摄视频素材。其后,在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后期加工。使用剪辑软件剪辑拍摄的素材,制作具备个人特色的字幕、视频开头以及结尾,这些个人风格鲜明的视频制作细节也是视频拍摄者与受众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特殊的符号化交流,增强彼此情感。

(三)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看,制作者可以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开通账号,多渠道发布视频,实现跨平台传播,提高视频曝光量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短视频的传播平台众多,如国内被广泛使用的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国外的YouTube、TikTok等。制作者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创作不同类型的视频。例如,抖音平台的广告语是占据受众的零碎时间,因此对作品的首要要求就是时间短。如果Vlog时长过长,受众没有耐心从头看到尾,可能一刷而过。再如B站,其主要特点是横屏播放和弹幕,因此,在B站上传Vlog,一定要契合平台特点,上传可横屏播放的视频,抖音、快手的竖屏视频就不适合在B站投放。

视频制作者通常会在多个平台发布视频,极大地提高了视频的曝光量,有助于视频制作者获得更多粉丝关注。例如,美食博主“盗月社食遇记”在B站发布的标题为“你们不要再这样吃面了!这样只会饿死我!”视频,同时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南方超大碗面”,通过点赞量和转发量,可以直观地看到该博主上传的视频获得了有效的曝光,有助于吸引更多粉丝。

(四)從传播受众的角度看,基于自身的观看需求,搜索相关视频并主动参与视频的二次传播

相较于其他短视频内容,Vlog的受众群体比较集中,多以90后为主。同时,制作者多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拍摄Vlog视频,视频极具个人特色和风格,视频内容的垂直化程度较高,也进一步细分了受众群体。

在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背景下,受众使用传播媒介是有目的的,受众基于心理需求或者社会需求,想借媒介来满足自身需求。Vlog视频正好契合了受众这一心理特点,同时B站根据不同的视频内容进行分区,并根据播放量、点赞量以及转发量的高低设置热门视频榜单,受众可以快速搜索到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此外,受众的参与度也明显提高,通过转发、点赞、分享到朋友圈的方式,实现视频的二次创作和传播。比如B站“带大家看看每个冬天我必去的地方”这条Vlog就获得了235万的点赞、20万的转发以及17万的弹幕,帮助Vlog视频实现二次传播。

平台的弹幕功能也为视频制作者和受众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互动渠道,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视频制作者可根据弹幕内容了解受众的想法,借此改进视频内容。受众可根据弹幕内容了解其他受众的观点,寻求认同感。在观看视频时,视频上方呈现的实时在线人数也能带给受众一种陪伴感,消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

(五)从传播效果的角度看,实现普及专业知识的同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当前,网络诈骗是一个频发的社会问题,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一些视频制作者凭借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制作简单、通俗易懂的视频,让受众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诈骗行为,提高识别网络诈骗的能力。通过这类视频的传播,能使受众能够增强防范意识,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视频制作者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意见领袖”属性,在一些重大的社会议题下,正确引导舆论,并引导公众理性思考,采取恰当的行为,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二、当前Vlog存在的问题

Vlog视频要健康发展,需要生产者、传播者、受众共同努力。Vlog视频的发展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关键环节的配合都会引发不良社会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暴露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通过对已暴露问题的总结,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举措,能够促进事物正向发展[2]。通过分析,发现多数Vlog视频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视频粗糙内容空洞,观看体验较差

目前,大多数视频制作者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学习,基本是自学短视频制作技能。初期,由于成本原因,没有能力聘请专业的运营团队,从视频的制作、剪辑到发布,都是一个人完成。视频的呈现效果显得粗糙,观看体验较差。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多是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视频内容稍显空洞。在视频拍摄上,没有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这会逐渐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最终失去观看兴趣。但优胜劣汰的运营机制可以倒逼视频制作者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剪辑技能,从而制作出优秀、精美、具备个人风格和特色的Vlog视频。

(二)剑走偏锋内容偏激,社会影响坏

有些制作者为了提高视频的播放量,吸引更多粉丝关注,选择剑走偏锋,制作并上传一些内容偏激的视频。这些视频内容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如一些夸张炫富类视频,以及浪费粮食的大胃王吃播视频。视频受众中有很多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且由于人生阅历不丰富,对事情的看法、判断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这类视频的广泛传播,社会影响很坏,会造成青少年思考方式的片面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三)Vlog账号的商业变现机制存在漏洞

当视频制作者的粉丝数和视频播放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账号就具有了商业价值,会被更多品牌方关注,并且选择与其展开商业合作。常见的合作方式是作为赞助商品出现在视频制作者拍摄的Vlog中,视频制作者会在视频的简介中标明该商品是赞助的。但个别视频制作者并不会标明商品是赞助的,因为是否标明会影响视频制作者的广告收入。为了获得更多收入,视频制作者选择不标明或者不全部标明赞助商品,这种行为会损害粉丝群体的消费权益。

甚至一些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视频制作者会推广一些质量低下或没有安全保障的三无产品,粉丝在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但由于平台监管机制不完善,粉丝维权难,造成经济和身心的双重损失。

三、Vlog发展建议

(一)视频制作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在注意力紧缺的网络时代,视频制作者一味追求视频的播放量以及粉丝量的增加,忽视视频内容创作,未免本末倒置。约翰·费斯克在研究电视文化时曾提出,不同于金融经济流通的是财富、利润,文化经济中流通的则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受众在视频内容中获得了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自然会成为视频制作者的粉丝,优秀的视频内容才是播放量和粉丝量增加的前提,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更要坚持“内容为王”。

视频制作者要加强学习,思考并接纳粉丝提出的合理建议,打造优秀的视频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找准视频定位,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特色的视频。同时,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选取有正向意义的视频主题,避免盲目跟风和视频主题同质化[3]。当前,受众已经具有较强的视频鉴别能力,只有优秀的、有深度的视频内容才能吸引受众,受众群体才不会流失。

(二)受众要提升媒介素养

网络空间虽然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受众可以在网络空间肆意妄为,实施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极端行为。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也只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使用网络的受众是现实的,这表明即便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受众依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让网络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时刻谨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受众也要意识到网络上的内容并非完全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客观反映,要努力提升媒介素养,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学会甄别信息,对各类信息发表理性合理的看法。

此外,网络受众群体庞大,难免会有极端的声音出现。对于一些不正当言论可以利用平台的举报机制,而不是采用暴力语言回击。

(三)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平台制度

平台方要承担监督责任,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对视频的发布要求,严格审核视频内容,从源头上避免极具暗示性的不良视频流出。要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从他律的角度约束视频制作者。对于多次违反规定的视频制作者,应该查封其视频账号,以警醒其他视频制作者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建立一系列奖励机制,培养更多优秀的视频工作者,鼓励生产更多优秀视频内容。此外,要重视受众的利益诉求,对于受众在平台上遭遇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认真地核查,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相关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持续发酵。另外,要成立舆论监测部门,从更专业的角度着手,降低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平台方也可以举办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鼓励视频制作者积极参与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线下活动,并同步在线上平台播放,形成一个氛围良好的平台内容生态圈[4]。

广告商选择与视频制作者合作,在其视频中植入公司产品,这确实是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销量的一种宣传方式。一些优秀的视频制作者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与这样的视频博主合作,产品的知名度会大大提升。但在选择合作者时,一定要认真做好背景调查,确认视频博主是否符合自身商品的品牌形象,视频博主的账号数据是否真实可靠,避免发生品牌危机事件。

四、结语

Vlog作为一种新的视频内容形态,只有平台、视频制作者和受众共同发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量。目前,主流媒体将Vlog与新闻传播结合起来,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态、视角,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主流媒体在媒介形态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做出的积极尝试。这种尝试是非常成功的,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严肃性,Vlog新闻叙述视角更加个性化和平民化,受众更乐于接受,提升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力。主流媒体的参与,为Vlog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一种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洪莉,刘梦娇. VLOG:短视频下一个爆发点:基于B站的热门Vlog视频内容生产策略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6):129-132.

[2] 刘娜,梁潇.媒介环境学视阈下Vlog的行为呈现与社会互动新思考[J].现代傳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47-54.

[3] 宾振宇. Vlog中国发展现状与前景浅析[J].视听,2019(3):147-149.

[4] 詹绪武,李珂. Vlog+新闻:主流话语的传播创新路径:以“康辉vlog”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3):98-102.

作者简介 纪淑芹,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传播。羡宇,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