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对策探析

2021-05-30张旭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对策探析健康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摘要:健康传播最初指的是有关于健康信息的传播,包括求医问药等公益性内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下,健康传播则涉及群众知情权维护、引导舆论、公布信息、唤醒群众防护意识等工作内容。文章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以融媒体手段充分掌握传播制高点,才能有效发声,消除群众恐慌维持社会稳定。同时积极提高地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完善该类事件的后勤保障制度,才能最终带领群众消除危机。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06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B77。

一、前言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有了更多途径,增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众传播监管难度大,导致各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论多样化,更有不法分子利用新媒体制造恐慌。

这也让健康传播面临多项任务:其一,积极传播应对疫情的科学方法;其二,辟谣、止谣。健康传播必须有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作为支撑,要以充分的后勤保障,才能形成全面的处置措施。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一)突发性

突然发生让社会各部门猝不及防。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传染性疾病、群体性疫病等有扩张趋势,引起地方恐慌。

(二)危害高

当年高露洁致癌传闻引发的突发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给高露洁带来了致命打击,其销量迅速下滑甚至到了停产的地步。同时人们对口腔清洁产品产生了广泛的质疑,人心惶惶。故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危害高的特点,对社会经济、人的身体及心理、社会秩序都有一定的冲击[1]。

(三)复杂性

地震、水灾、火灾之后都会有重大疫情发生,其发生机理是复杂的,因此才有难防、难控特点。

(四)广泛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海陆空物流十分发达,这也给各类病毒扩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皆具备,就会导致疫情快速传播,甚至造成世界恐慌。

三、健康传播工作任务

(一)传播健康知识

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及融媒体中心需要就疫情积极展开全面报道,要让群众了解疫情的原因、传播机制、预防办法。这样才能让群众有条不紊地快速行动,形成全面抗疫的良好局面。

(二)正确引导舆论

在新媒体时代群众“人人都有麦克风”,实现了发布者、传播者、接收者合而为一的传播机制,这导致有关部门在媒体传播上的把控难度增大。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会有各种声音出现,其中不乏谣言。故而健康传播还具有引导舆论、披露真相的作用[2]。

(三)公布最新情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乎每一位公民的健康,健康传播有必要占领传播制高点并公布最新抗疫情况,要公布数据、说明问题,还要指出防控重点,并且需要权威发声,以此来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同时这也是为了引导舆论、安抚群众。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传播面对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健康传播体系不健全

理论上传播是由传播者、媒体、接收者组成的信息流动体系。因此建立健全地方性健康传播体系主要是抓住这三者,实现良好的监控、引导。但目前来看,地方性健康传播体系尚不健全,健康信息制作、审核、上传、传播、反馈、监控等节点的建设仍未完善。其中最关键的是审核不足、监控缺乏,导致健康信息质量差、传播范围小、舆论把关不足。

(二)地方应急处置制度体系不完善

第一,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还存在信息孤岛。该孤岛的存在导致整个应急系统延迟,无形中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负面影响扩大。

第二,责任体系尚不完善。公安系统、卫生系统、交通系统、救援系统彼此间的责任划分不清晰,事件发生后存在责任盲区,而该盲区很可能成为疫情扩大的风险点。以某地区某次疫情为例,在转移患者过程中,交通部门和卫生部门沟通不畅,导致患者被滞留在车上,不能及时进入隔离区。责任体系不健全还会导致责任追溯困难,奖惩不精准。

第三,缺乏上下部门、横向部门的沟通制度。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成不同的沟通机制。例如,集体中毒、社会疫情、生物恐怖、药品危害等事件的应对措施不同,主管部门不同,必须制定分别的应对措施,但目前地方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缺乏精细化划分,进而导致上下部门、横向部门沟通不畅。

总而言之,地方应急处置制度体系不完善,很大的原因是健康传播没有充分渗透,没有形成处置制度体系的神经脉络。

(三)地方应急处置演练工作不系统

第一,地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不重视,存在小概率心理,认为这类事件不可能发生。这也体现了健康传播在内部教育上的不足。

第二,处置演练缺乏全面性。即缺乏总体规划,方案可行性不强,缺乏方案执行层面的监督主体。基层演练方面各部门协调水平差,各部门重视程度不同,参与水平不同。因为缺乏监督,经常存在走形式现象,一旦风险发生,各部门则措手不及。

从中也能明确地看到,健康传播在内部宣传教育上的力度不足,在信息传导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地方政府没有通过融媒体宣传应急演练的重要性,没有分析应急演练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宣传密度低,造成各部门精神涣散。

(四)地方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待加强

信息系统指的是政府、政府和社会、社区与社区、社区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信息化网络。地方信息化系统建设不足,导致政府有关政令不能及时落地、社区联动水平低、群众之间信任度下降。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尚有短板,属于信息网络末梢系统,因为不能及时获取信息,所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上处在被动地位。健康信息传播有赖于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若是该系统建设不足等同于切断了信息流动媒介,无法让健康信息有效传输[3]。

(五)地方性后勤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政府会在健康传播过程中积极传递正能量,以期获得群众的配合。然而后勤保障不力,社区不能获得有效物资供给,群众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会对政府能力产生怀疑。

五、提高健康传播质量,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处置能力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不能仅依靠健康传播来消除危机,健康传播需要与地方健康传播体系、应急处置制度体系、应急训练、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工作结合起来。换言之,必须构建一个高灵敏度的信息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系统。通俗来说就是要构建“大健康传播”模式,保证各部门之间、部门和群众之间、群众内部之间充分的信息沟通。

(一)构建出地方性健康传播体系

在互联网、物联网、5G、遥感、遥测技术不断兴起的今天,地方政府构建完善的健康传播体系拥有强劲的物质基础、技术保障。

第一,广泛建立融媒体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不断采集各类数据,做到提前预测、提前分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融媒体中心成为健康传播主体,不断向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传播正确的防疫、抗疫知识,向群众输送健康理念。

第二,建立健康信息的编写、审核、上传、传播、反馈、监控节点以及相应的监督主体,保证健康传播深入群众,信息不变形、不走形。尤其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知名论坛、网站、自媒体的力量,形成传播合力,扩大健康传播影響力[4]。

第三,要积极引导舆论。既要允许群众合理的舆论,又要有目标地引导舆论。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始末均匀发布信息,避免前期沉默而中期泄洪式宣传引导,否则会让群众对事件发展态势有所猜疑。

(二)建立地方应急处置制度体系

第一,积极落实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彼此间联络,需要在充分融合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指挥系统,这其中应急广播系统尤为关键。应急广播系统在电视、互联网中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播报信息,具有上下连接作用,能够及时传达省市政府政令,保证地方救援工作有效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从省到市乃至县乡,必须保证健康信息的有效传达,要让健康信息声音得以放大,有效压制杂音、噪声。

第二,建立责任体系,减少责任盲区。通过梳理公共卫生事件整个应对过程,提炼出具体的责任主体,将以电视台为代表的新闻媒体机构、交通系统、卫生系统、公安系统、救援系统、社区自治机构、城市功能区(如超市)等纳入进来。必须分别明确具体责任范围、工作事项,并且保证高频次沟通,避免盲区。

第三,建立缜密的沟通体系。主要是针对传染病、集体中毒、生物恐怖、药品危害等形成不同的责任主体,明确不同事件的不同处理办法,保证有关主体能够快速联系并启动预案。可以合理利用城市大屏幕系统,其具有监测、传递信息、临时指挥等作用。当相应的事件发生后,由核心部门调动各部门快速形成处理方案,并动态了解各部门状态,随时调整方案,保证各方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通过大屏幕系统打破了上下部门、横向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有效实现了部门联动[5]。

在这样的系统之内健康传播链条得以形成,发挥出对突发事件的动态播报作用,保证了各部门对事件的充分了解,利于形成最科学的应对方案。

(三)提高应急处置演练工作水平

第一,通过健康传播系统定期提醒基层各部门要充分重视突发性事件,要让警钟长鸣。同时配合突击检查,要让地方各部门行动起来。

第二,提高基层突发性卫生事件演练方案水平。必须先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首先要确定情境,只有情境真实才能让各部门紧张起来。要求有关负责人知道演习,但不能泄漏演习机密,必须让执行层处在真实的情境之下[3]。其次,要确定责任主体,即谁负责大屏监控,谁负责现场指挥、制定有关部门名单等,这样能够确保信息在演练过程中充分流动起来。最后,要建立评价体系,要对所有参与演习部门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要做到奖优罚劣。

第三,增强基层政府宣传意识,必须让各部门了解演习培训的必要性。在宣传中也要点评各部门现存的薄弱点,以此提高各部门重视度,能够做到弥补弱点补齐短板,综合提升演习质量。

(四)积极构建高品质信息化系统

第一,大屏幕系统。该系统应用了5G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感遥测技术等,往往可以与城市交通系统探头整合,对整个城市进行全面监控。例如,观测各个路口情况,指挥人员可以给急救车等提供最高效的行驶路线,提高应急处置反应速度[6]。

第二,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同样应用了互联网技术、GPS等技术,能够精准地对事故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监测,并将数据回传到大屏幕系统中,便于指挥人员了解现场情况[7]。

第三,完善社区监控。要求各社区积极普及监控,如商铺门前监控等。这些分布在巷道之内的民用监控可以为事件处置提供有力证据,或者让指挥人员具有微观视角。

第四,积极推广地方突发性公共事件平台微信号,力争区域内群众普遍关注,其目的是确保健康传播内容可以准确、全面地传达到群众当中[5]。

第五,建设融媒体中心。融媒体中心作为媒体主体,必须及时传播信息,保证政府和社会、社区和社区、群众之间形成联动。融媒体中心需要定期上传有关公共事件处置的常识,这样利于群众形成正确的防范方案[8]。

第六,建立地方性公共事件平台,并将各部门纳入其中,便于各部门于此交互。

(五)提升地方应急后勤保障能力

第一,地方政府定期抽查后勤装备,剔除过期、老化设备,及时补充健康设备,保证设备多样化。

第二,建立数据库系统,直接对接上级单位,实现库对库的管理,避免基层管理松散导致的设备更新不及时。

六、结语

健康传播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而言具有很强的信息(政令、健康信息、临时指挥)传递作用,为了保证其作用能够渗透到政府、社区、群众当中,需要地方政府构建出健康传播体系,建立事件处置责任体系、高敏感度信息化管理体系,并紧抓演习和后勤保障工作,如此才能形成全面的主动防控,避免事件发生时处于被动地位。

参考文献:

[1] 毛国强,刘立荣,杨一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健康传播问题分析及对策: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4):9.

[2] 刘娟,周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传播的优化策略[J].中国记者,2020(12):3.

[3] 王丹,李晓雅,王成凤.政务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研究:以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为例[J].传媒,2020(21):47-50.

[4] 苏丹,宁世杰,祝敏华,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J].健康之友,2019(7):264.

[5] 涂盛雪,张景.媒介融合视域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策略[J].视界观,2020(12):126.

[6] 何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科普短视频传播技巧与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5):3.

[7] 崔开宇.浅析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J].健康大视野,2020(12):280.

[8] 范玉改,刘智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对策与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5):3.

作者简介 张旭,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医学。

猜你喜欢

对策探析健康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燕赵都市报》做好健康类新闻的认识与实践
雾霾治理的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