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图书馆藏革命文献与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探索

2021-05-30吴密陈红彦

藏书报 2021年30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革命中国共产党

吴密 陈红彦

革命文化诞生于火热的战争年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献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顽强的奋斗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与优良传统。本文试从国家图书馆革命文献的历史沿革、革命文献与革命文化的关系,以及近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国家图书馆在保护革命文献和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方面所作的探索和努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国家图书馆典藏宏富,善本特藏中有一类习称“新善本”的革命文献特藏,其主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建立新中国这一非凡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献资料。革命文献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奋斗历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光辉历程,是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根据国家图书馆档案记载,革命文献的征集工作最早可以上溯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副馆长袁同礼“愤日寇之暴行,不甘为敌傀儡”,带领部分馆员南下,与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等教育学术机构合作办馆。为了全面收集抗战资料,北平图书馆与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组建了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除了昆明本地外,重庆、上海及香港等地的办事处,也担负起了征集抗战史料的任务。

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当时特别向中国共产党代表机关——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领导人周恩来提出申请,请求支援搜集抗日史料工作,得到周恩来和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的热情支持。1939年4月10日,林伯渠通过李俨转交北平图书馆书籍50册。同年7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函付《共产党宣言》《毛泽东救国言论选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南》《拂晓报》等书报数十种。(北京图书馆业务研究委员会编:《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1909-1949)》,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681、692页)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北平图书馆昆明、重庆两办事处直接与延安解放社、延安新中华报社、延安新华书店、重庆新华日报社等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出版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订购业务关系,按期订购《解放》《中华》《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新中华报》等革命书刊。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共早期革命文献和抗战文献得以公开入藏国立北平图书馆。

1946年底,在以叶剑英为首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被迫撤离北平前夕,北平图书馆曾向代表团征集书刊资料,很快得到了赠书的答复。从北京饭店中共代表团驻地提取赠书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盯梢,并被带到警察署盘问。经过一番周折,这批书刊资料才得以有惊无险地运回馆内,后来成为国家图书馆革命文献特藏的一部分。(鲍振西:《解放前后我在北京图书馆经历的二三事》,《新文化史料》1992年第4期)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文物的征集与保护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为了征集革命文物,筹建革命博物馆,1949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各中央局、分局宣传部印发《关于收集革命文物的通知》,收集革命文物的范围,以“五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心,上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革命运动及其他革命党派团体之革命事迹。(安跃华:《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与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0期)与革命文献相关的文物包括:秘密或公开发行之报纸、杂志、图书、表册、宣言、标语、日记、手稿、传记、墓表、信札、墨迹、影片、年画、木刻以及一切有关革命之史料(反革命之文獻有关革命者亦在征集之列)。革命文献征集的范围、内容及表述已经十分清晰明确,包括革命文献在内的革命文物的普查和征集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为防止有关革命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珍贵文物及图书流出国外,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别制定《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规定禁止出口的十一类文物图书中,第一类即为“革命文献及实物”。同时颁布的还有《政务院为规定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办法》,明确规定:“各地原有或偶然发现的一切具有革命、历史、艺术价值之建筑、文物、图书等,应由各该地方人民政府文教部门及公安机关妥为保护,严禁破坏、损毁及散佚;并详细登记(孤本、珍本并应照像),呈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编:《图书馆工作文件选编》,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1983年,第36-38页)

20世纪50年代,围绕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筹建,形成了一次征集革命文物的高潮。在此背景下,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开始了革命文献特藏建设,并且首先提出了“新善本”的概念。1952年底,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调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冯仲云十分注重革命文献和名家手稿的征集工作,责成专人创建并负责新善本手稿特藏库,还采纳了善本部主任赵万里提出的三个人藏标准,即:需具有思想性、历史性和艺术性,或据其一择选,但要着重在稀有罕见上。(冯宝琳:《回忆五十年代创建新善本手稿特藏库的经过》,《图书馆学通讯》1982年第3期)国家图书馆新善本的征集从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革命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上,经过几代图书馆员数十载不间断的搜求征集,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捐赠,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特色馆藏。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与斗争实践同革命和进步的出版活动密不可分。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既是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理论家和出版家。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后来对《新青年》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4页)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随即创立新青年社,陆续推出了一套介绍西方社会学说的“新青年丛书”。“新青年丛书”是中国共产党创始阶段出版的第一部丛书,包括罗素的《到自由之路》、哈列的《工团主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柯祖基的《阶级争斗》等8种书籍,在引导革命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1月7日,《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首次在中国竖起“共产党”的大旗,第一次喊出“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万岁”的口号,它所登载的文章为正在积极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他们对共产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但当时却不得不在秘密条件下进行。1921年6月,陈独秀、李大钊、李季、李达、李汉俊等15人发起成立了“新时代丛书”社作为掩护,在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和上海《时事新报》登载“新时代丛书”的编辑缘起,公布通信处为上海贝勒路树德里108号(即望志路108号后门弄堂门牌)一一它与一大会址望志路106号的后天井相通,同为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的寓所。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对外公开的编辑机构和各界人士的联络点,避免租界当局及军阀政府的滋扰迫害,为一大筹备和正式开会时人员的安全聚会和出入提供方便。

1922年1月至192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这套“以增进国人普通知识为宗旨”的“新时代丛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主义》《社会主义与进化论》《马克思学说概要》等9种书籍,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李达、施存统、沈泽民翻译了其中的5种。经过革命和战争的洗礼,我们已经很难见到创党时期的档案资料和实物陈迹,甚至一大开会的时间和地点一度也难以确定。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就开始筹划,党成立后陆续公开出版的“新时代丛书”流传了下来,它见证了党的诞生这一伟大历史过程,它的名字似乎有着某种隐喻和预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中国从此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加注重出版宣传工作,建立了自己的出版机构,发行党的刊物,系统出版马列理论著作,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推动革命斗争。人民出版社是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1921年9月1日,《新青年》登载了一则《人民出版社通告》,计划出版“马克思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康民尼斯特丛书”11种,其他9种,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其他宣传革命的书籍。1922年6月底,人民出版社克服各种困难,出版了12种。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出版社社址,即李达寓所内召开,会议借此进一步研究了马列著作的出版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下的革命和进步出版事业主要在两条战线展开:一是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出版事业;二是党领导下的国统区和敌占区的进步出版事业。革命战争年代,政权更迭,社会剧烈动荡,革命进步书刊的出版、发行极为困难。同时,由于反动当局查禁、革命战争的洗礼,革命文献的保存保护也十分艰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制定了相关条例、布告和决议案,宣传和发动广大军民保护革命文物。1933年6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正式决定在瑞金建立革命博物馆,珍贵革命文献和其他革命实物一起被列入了征集和保护范围。1932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国家图书馆之称,收藏有大量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哲学社会科学等图书,还广泛收集中央苏区出版的各种报纸和发布的各种文件。1934年10月,随着中央红军的转移,苏区中央图书馆的藏书一度散佚各处。国家图书馆藏有一册《英汉双解韦氏大学字典》,钤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图书馆”藏书印,可以说是這段历史的见证。

如前所述,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刻意搜救抗战文献和解放区出版的革命文献,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发展成为革命文献特藏,成为善本特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文献以图书、期刊为主,同时还有报纸、手稿、文告、档案、海报、传单、宣传标语、纸币、票据等各种类型,涵盖了中图分类法22个大类中的17大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有: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时期的文献资料;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时期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出版物;国统区、敌占区刊行的进步书刊;传世较少、形态各异的伪装本,等等。

革命文献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如何更加有效保护和利用馆藏革命文献,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服务当代社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十年来,随着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机制的逐步建立,国家图书馆围绕革命文献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革命文献征集成果显著

文献采编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近十年来我们积极拓宽征集渠道,征集革命文献多达2000余册(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深入革命老区征集革命文献和实物。2011年开始,工作人员数次深入福建革命老区,征集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红军标语、中央苏区红军多种通行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借谷证、苏区“模范县”兴国县的征收土地税收据、江西省吉安某村苏维埃政府会议记录、中华苏区革命互济会会员证、中国农业工人工会临时会员证、征收土地税收据、土地税免税证、分田证、每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三联收据等珍贵苏区文献和实物。由于战争环境使然,苏区文物存世稀少,是近现代文物中的一个稀有品种。上述文物直接从赣南闽西革命老区征集而来,互为关联印证,来源确凿可靠,对馆藏革命文献形成重要补充。

2.接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献。黎玉(1906-1986)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黎玉积累了大量革命文献资料。2015年,黎玉的家属无偿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7件革命史料,其中有两件极为珍罕:一件是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发布的《为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拦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下抗日捣乱抗日后方宣言》,另外一件是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和政法战线杰出领导人江华填写的党员登记表。

石云山是原浙东人民解放军游击纵队(前身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一名老战士,2016年他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一批浙东革命文献,包括中共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写给蒋明达的绝密函,中国共产党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浙东行政公署(浙江人民政府)、浙东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政治部颁发的《为迎接胜利告浙东各界人士书》,浙东行政公署、浙东人民政府、浙东纵队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司令部布告,金萧支队支队长、浙江建德地委书记蒋明达在南北会师干部会上的报告,中共浙东临委发布的55条口号通知等。浙东人民解放军游击纵队为浙东革命根据地主力部队,这批文献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浙东解放的历史。

3.积极推动海外文献回归。美籍华人陈灿培先生是知名的飞虎队文物收藏家,致力于搜集美国飞虎队文物和日军侵华史料。陈灿培先生多次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抗战资料和日军侵华史料,涉及书籍、传单、杂志、报纸、书信、票据、照片等多种类型。招思虹女士长期从事海外文物资料的抢救工作,多次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海外文献,并为国家图书馆提供大量征集线索。美籍华人阮益谦先生则向我馆捐赠多种家藏的抗战文献。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海外文献的回归,丰富了革命文献的品类和馆藏。

4.合理使用经费,购置大量文献精品。随着革命文物市场的成熟,红色收藏群体的兴起,通过私人转让、拍卖征集成为革命文献征集的主要途径。近年征集到的重要藏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著作早期版本,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选集》《抗战以来重要文件汇集》《两条路线》,中共中央北方局编《抗战以来选集》《党的路线问题选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

(二)原生性保护稳步推进

革命文献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产生至今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所用纸张和制造工艺先天不足.历经战争炮火、天灾人祸、虫鼠危害,纸张酸化焦脆、纸质干脆、册页开裂、纸张掉渣等现象尤为严重,如果不能妥善保存,及时抢救,则终不免随岁月流逝而归于湮灭。

国家图书馆拥有国家级文献修复中心,可以根据革命文献的珍贵和破损程度,制定方案,逐年计划修复。国家图书馆还拥有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为促进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民国时期文献库房建设规范》,并且研发出脱酸设备、脱酸液,可开展脱酸工作,延缓纸张老化。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革命文献的保护带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革命文献的载体形式多样,为尽量做到避光照、防酸化、防灰尘,减缓藏品老化损坏的进程,需要根据藏品特点配置相应的装具及保护设备。2015年,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维修改造完成并为善本书籍更换了新的封闭式木质书柜。近年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专项资助下,又定制、更新和维护了3000余套装具。

(三)宣传推广社会效益日渐彰显

近十年来,为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国家图书馆运用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展陈表现手法策划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暨澳门回归二十周年文献特展”“钢铁长城——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馆藏文献展”“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馆藏文献展”“不朽的长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馆藏文献展”“文艺的灯塔——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馆藏文献展”“东方的觉醒——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馆藏珍贵文献展”“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白山黑水铸忠魂——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馆藏东北抗日联军珍贵文献暨冯仲云手稿展”等一系列大型公益展览,加强对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图书馆隆重举办“《共产党宣言》专题展”,全面讲述这部经典理论著作的诞生缘起、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传播情况,揭示其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时代价值,让观众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长期以来,国家图书馆秉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向社会各界提供文献支持、参考咨询和展览展示等服务。为了充分发挥革命文献的利用效率,近年来国家图书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毛主席纪念堂、李大钊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等文化机构的展陈展品和仿真复制提供服务,更加有效地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

(四)数字化和整理出版初显成效

为了减少革命文献的反复提存和翻阅,减缓其物理损坏,同时又要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国家图书馆很早就有对革命文献进行数字化的设想。由于书籍的开本大小、装订方式、保存状况差异较大,破损、夹字、透字、酸化焦脆、皱褶、毛边未裁等问题较为突出,革命文献数字化的计划遇到很大的阻碍。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积累,近年开启了革命文献数字化工作,并将部分重要藏品的数字化成果纳入“革命历史文献专题数据库”。

革命文献中不乏极具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的革命文献,一般读者难以充分利用原始文献。近年来我们根据革命文献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版本特点,出版了《国家图书馆藏毛泽东著作早期版本图录》《名家手稿暨革命文献善本掌故》《钢铁长城》《红色记忆》《文艺的灯塔》《艰难与辉煌》等一系列揭示革命文献内涵、弘扬革命文化的出版物。

与此同时,依托革命文献,整合相关文献资源,目前正在策划和推进《民国时期革命和进步期刊汇编》等多个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项目;积极推动纳入“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的馆藏革命文献伪装本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中的鲁迅手稿占现存鲁迅手稿三分之一强,革命文献特藏中有大量鲁迅著作的早期版本,鲁迅题字签赠的就有十余种。从2012年开始,我们参与了《(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B卷)》这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工作,从2019年开始参与由中宣部指导、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的国家重大编辑出版项目《鲁迅手稿全集》,计划在今年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完成新版《鲁迅手稿全集》的出版工作。

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用伟大的革命实践造就了革命文化,用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引领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习近平總书记给予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初心的国家图书馆老专家以诚挚的问候,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2019年9月10日)革命文献是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也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用文献说话,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坚守革命传统,传承好革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未来还有许多工作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实践。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