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继孝:追寻名人手迹中流淌的初心

2021-05-30王雪霞

藏书报 2021年30期
关键词:手迹张嘎中轴

王雪霞

2021年4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轴的红飘带一一百名文学艺术界中共党员手迹展”在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了从1921到2021各个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100位文化艺术名家的100件手迹真迹,包括信札、题字、手稿等。这些展品均来自名人手迹收藏家方继孝。

此次展览从方继孝几千件藏品中挑选曾在中轴沿线工作生活过的文学艺术家手迹,最终确定以“百名文学艺术界中共党员手迹”为展览主线,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庆祝。

遴选——勾勒百年来文化事业发展史

“中轴的红飘带一一百名文学艺术界中共党员手迹展”从2020年就开始筹备。为什么叫“中轴的红飘带”?方继孝告诉记者,中轴即北京的“中轴线”,指从北京的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然后到鼓楼、钟楼,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尤其重视中轴线两侧文化的发掘,此次展览就是要从地域上体现北京中心轴线两侧优秀党员的足迹。那展览为什么要在天桥印象博物馆举办呢?一方面,天桥印象博物馆就位于北京中轴路的最南端,另一方面,“天桥”这个地方有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曾经在天桥的旧址散发传单,宣传党的思想理论。确定了主旨和地点,展览选择哪些展品成了方继孝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立足北京中轴线地域文化发掘,再综合北京‘天桥曾是演艺场的历史因素,将范围锁定在北京生活、工作过的文化艺术界名家。”

说起自己收藏的名人手迹数量,方继孝坦言并不清楚,但粗略估计有关文学艺术界的有几千件,而要从几千件中选出100件,也有一定的难度。借助手里一本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人大辞典》,方继孝确定了100位文化艺术界名家,他们从1921年到2021年于不同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均是1921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化建设领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确定这100人的名单,是非常不容易的,先是从辞典中勾勒出文化艺术界将近500人,找出这些人的手迹;再通过各种方式查资料,寻找线索,发掘在北京生活过、工作过的名家;然后根据其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再次遴选,最后把筛选出来的名家手迹内容细看一遍,可以说经过多个回合,才最终确定了100位名家的100件手迹。”方继孝介绍说。

百位名家包括作家、戏剧家、音乐家、舞蹈家、京剧家、曲艺名家,既包括萧三、茅盾、郭沫若、夏衍、田汉、李伯钊、李何林等早期共产党员,也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朱子奇、李季、郭小川、杨沫、管桦、阮章兢等,有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也有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入共产党的党员梅兰芳、程砚秋、谭富英等,以及改革开放后加入共产党的党员如赵燕侠、骆玉笙、金业勤等。“他们都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方继孝介绍说,“这100人中有许多是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奠基人,如郭沫若是第一届文联主席,茅盾是第一任文化部部长,周扬是第一任作协党组书记,丁玲是第一个到延安的女作家、文艺工作者,田汉是中国第一任的戏剧家协会主席,而梅兰芳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戏曲研究院,等等。虽然说100个人数量上并不多,但每一位都是有分量的。”整个展览看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史。

审视——追寻名人手迹中流淌的初心与情怀

展示出来的手迹中有郭沫若写给朱人瑞的书信、茅盾的《鼓吹集续集后记》手稿、艾青写给荒芜的信件、赵树理關于新鼓词《朱买臣休妻》的修改意见、萧军修订京剧《瓦岗寨》的剧本手稿、何其芳《凤凰之歌》的诗稿、梅兰芳致京剧公会的书札、程砚秋题字的《记程》……

手迹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如茅盾的《鼓吹集续集后记》中,阐述了他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的进程中看到的人们的奉献和成就;杨朔的《亚非作家会议新闻稿》则让观众看到他对文字的考究,同时,联想到他的散文之所以那么美的原因;而从于是之写给张仁里的信件里可以看到这位大艺术家谦逊的美德。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新文艺运动就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文艺运动有了坚强的领导。1928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使革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团结起来。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郭沫若、茅盾、沈端先(夏衍)、钱杏頓(阿英)、田汉、孟超等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从此,革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不仅以自己的创作来反映现实斗争,促进革命事业,还有一部分先进分子积极参加实际斗争,在反文化“围剿”的战斗中献出鲜血和生命。抗日战争爆发后,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进步的文学艺术家响应党的号召,为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各个时期都出现过根植于中国现实、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产生过很大的作用。他们曾经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一一从封建军阀到买办文人,从国内反动派到国际帝国主义,进行过殊死斗争,流过血、坐过牢,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表现了忠贞不屈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方继孝表示:“100年人来人往,我们熟悉他们的名字,耽读其作品,见到他们的笔迹,自然会有一种亲切感,如见其面,如闻其声。”通过他们的手迹,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更能感受一百年来,文学艺术界的中共党员们,栉风沐雨、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的精神。

追寻——惊喜的新发现

从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展览,到2020年为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举办展览,再到如今的“中轴的红飘带”特色主题展,每次的展出,都让方继孝对自己的藏品进行一次梳理,而梳理的背后是发掘历史的过程,这其中更有探索新发现的乐趣。在这次的展品中,有一封《夏衍致汪洋、崔嵬和欧阳红缨等人书札》。1962年,崔嵬把电影剧本《小兵张嘎》送给时任文化部主管电影工作的副部长夏衍。夏衍阅后,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并致信汪洋、崔嵬等有关负责人,他首先肯定“这个本子很好”,而后就电影剧本《小兵张嘎》的修改、拍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要在情节、细节上防止“落套”.细节描写上大可创新;(二)我们的文艺作品,在描写反面人物上“还没有过关”。要避免“夸张的外形”“予以滑稽化,而缺乏他们内心的活动。这个本子也有这个毛病。请注意掌握”。这个本子粗估近一万尺,请本“一厘钱”精神,再动动脑筋。最后打仗的场面,大可精简。

今年是《小兵张嘎》出版60周年。1961年,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发表在《河北文学》上,1963年《小兵张嘎》电影上映,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红色经典。

由此,方继孝拿着这封信札,不断追寻,查阅了《徐光耀日记》(2015年河北教育社出版)中的部分章节,并辗转联络到徐光耀先生,发现,徐光耀的文学成就和北京大有渊源。1950年10月至1958年9月徐光耀在北京学习生活了8年时间。而他当时生活的地方是北京大耳胡同。“这8年的时间,徐光耀既体会了云端的风光无限,也感受了谷底的煎熬和痛苦,在这里他编制了自己宏大的文学梦。”《小兵张嘎》是徐光耀于1958年1月23日开始动笔写的,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小说和剧本的写作,而这段时间徐光耀正好在北京学习生活。“原来徐光耀《小兵张嘎》的诞生地是在北京,这个事儿落实了。”这让方继孝感到非常高兴。

蓝图——老党员收藏的初心

方继孝也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当过中学教师,也做过国家机关的公务员,现在是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学者、作家。退休后他在继续自己收藏兴趣的同时,将自己的藏品通过展览的方式展现出来,这让他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如今,“中轴的红飘带”已经吸引了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多所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联等单位的人员集体参观,“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分内的事,没有辜负党对我多年来的培养”。

如今,方继孝更是利用抖音视频方式,讲述名人手迹背后的故事,已经有了几十万人次浏览。

方继孝表示,抚今追昔,挖掘峥嵘历史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大国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注定要经历无数人的无私奉献才能成就。既有先烈的浴血,也有我辈的拼搏,是100年的团结奋进,才绘就这奋进中的壮丽画卷。

猜你喜欢

手迹张嘎中轴
唤醒,赋能,共生:走向自觉的整本书阅读——以革命题材类文学作品《小兵张嘎》的教学为例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名家手迹
湾区枢纽,四心汇聚! 广州中轴之上,发现全新城市中心!
城市中轴之上,“双TOD”超级综合体塑造全新城市中心!
抗日的洗礼
王力手迹
郭老致徐孝穆函手迹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小兵张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