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人的朝圣地
2021-05-30蔡宛吟
蔡宛吟
一米宽的门洞,正好框住了角落那把斜立在书柜上、被岁月磨得光滑的木梯,一直延伸到柜顶。梯子底端的地面上凌乱地摆着几摞旧书;左边是一面书墙,满满当当;右边露出了一角书柜,同样挤满了杂色的书皮。这是一幅极为和谐的画面,除了灯光暗些。而这微暗的灯光反倒成就了它阴翳的美,就像日本的茶室,有着正午的一束阳光恰好照到室内的巧妙。
网络上它叫“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旧货交易市场一一二手书店”;在市场里,它是不足10平米的C-9摊位;门口的招牌上红底白字印的是“书刊连环画”。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弃书库”,这也是店主王爷爷自己取的。王米瑜,七十好几了,开这家书店已有二十多年,长眉似雪,两鬓斑白。“弃”与“去”在重庆方言里发音相同。“如果人家不放弃,我就永远也得不到。只要这个书店还存在一天,我就一定不会把它们送到废品回收站。”这是一个爱书人的初心和坚守。
近十年來,二手物品交易逐渐走入国人的视线,在新的消费方式上占据一席之地,可谓来势汹汹。
二手市场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的最终破裂使人们购物的焦点从奢侈品转向了二手商品,而欧洲的跳蚤市场直至今日仍是当地人和游客共同的购物天堂。相比起日本彼时现实的需要和欧洲长远的“二手文化”,如今我国二手市场兴起的原因显得更加丰富多元。
首先,二手商品的性价比比起全新产品会更高,是年轻人购物的不二之选。用几万元就可以买到原价几十万的九成新汽车,用一瓶汽水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本略带磨损的二手书,而使用的满足感却不会有所降低。其次,二手消费满足了人们享受购物过程的需要。比起在光棍节和黑色星期五才能感受到疯狂凑单的买买买,二手市场容忍了年轻人在繁忙学业和工作的夹缝中偶尔放纵自己,到头来也不至于追悔莫及。最后,二手货往往充满了复古的情怀和旧时光的印记,时尚的轮回成就了二手货的“高级感”,消费者在其中漫无目的地闲逛,带着一颗好奇的心,也许在不经意之间就会与某个记忆里的物件相遇。
尽管当下二手消费的内需大,拉动力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现有的二手经济却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一点在二手图书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原因如下。
电子书、在线阅读的兴起对纸质书的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去年纸质书的销量和实体书店的数量依旧有所增长。这主要源于书本的良好阅读体验、可提升阅读专注度、便于标记注释等优点。但这些优点对纸质书的质量与阅读体验有着很高的要求,也成为了二手书行业的发展挑战。已受损、易潮、难以存放的缺陷让许多人对二手书望而却步。这样看来,王米瑜爷爷的书店似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你看这扇门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王爷爷问。“初极狭,然后豁然开朗了。”
门内是旧书的收容所,是旧时光的栖息地。泛黄的旧书从地板堆到房顶,成为了一个整齐与零乱完美契合的艺术空间——书柜上的书由大到小紧紧挨在一起,地板上的书却又杂乱无章地摆着,拥挤却别致。这时,我们会抛弃对环境客观的要求,而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人目的景象。
说它是弃书库,不如说是爱书之人的朝圣之地。在这里,你会降低对书本品相的要求。有目的的人期待与心中的那本书相遇,不管它是新是旧,是全是缺没有目的的人会以艺术家的眼光选择一本破烂不堪的书本,最好是脱落了封面,泛黄了纸张,残缺了书页的。
二十多年了,王米瑜守着旧书,守着它们起皱的书皮与残破的书角,守着一个个的故事。王米瑜为了它们坚守着,为了还能欣赏它们美貌的人坚守着。
然而,旧物的救赎不能仅仅靠一位智者的坚守,不能仅仅靠情怀与信仰,我们需要投资的加持。最要紧的就是改变如今网络交易平台的第三方交易模式,形成统一的收购、清洁、销售、售后的模式,这样才能吸引资金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的调整,真正建立起能使二手经济良好运行的完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