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徵献长存”导实学 徐世昌与中国近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1-05-30王云芳

藏书报 2021年48期
关键词:徐世昌

王云芳

2021年5月29日,天津问津书院与河北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了“徵献长存”——徐世昌与中国近代学术研讨会,这是每年一度的问津学术会议第九场。会议在问津书院三楼学海堂召开,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机构以及民间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与研讨。会议由问津书院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振良主持,河北大学出版社学术古籍分社社长翟永兴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北京采薇阁书店向问津书院捐赠《徐世昌文献辑刊》。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0余篇,主要围绕徐世昌的生平与政绩、文学艺术、出版收藏等展开,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这位总统倡导实学的贡献。

徐世昌的生平與政绩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嘉玮考证徐世昌出任总统的经过及其为和平统一所做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徐世昌能够出任总统与当时直皖两派明争暗斗有极大关系。徐以调停人的身份卷入斗争,皖系企图利用其威望继续操纵政局,故而将其扶上总统之位。徐就任总统适应了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但就任之后推行的政策与皖系之希望背道而驰。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东北聚焦1920年代初的“统一”之争,认为吴佩孚战胜奉张之后,积极主导“倒徐拥黎”,借用“法统”遮蔽“军治”,转移舆论对直系军阀的抨击。“法统重光”有效地瓦解了孙中山护法的依据,有利于北京政府对全国的统治。与袁世凯和段祺瑞不同,吴极力筹备“统一中国”,兼顾“法统”与“武统”政略,为取代曹锟创造条件,但却无法说服以文治武的普遍民意。各方表现出的国家统一态度与行为逻辑,有助于我们认识军阀政治形成的社会生态。

保定国学学会景三郎认为,徐世昌调和中西文明承继儒门北学传统并有出新,其人格风范堪称一代鸿儒。天津市南开区档案馆王炎认为,徐世昌是一位以文治事业名留青史的领导人,也中国传统旧学又一位集大成者。当下对于徐世昌的研究远远不够,《徐世昌文献辑刊》的出版有助于徐世昌研究的推进。卫辉人杨守仁的奶奶是徐世昌家帮厨,卫辉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崔玉来用口述史的方式,生动记录杨守仁的回忆,再现了徐世昌在天津生活的点滴。

徐世昌的文学艺术成就

香港中文大学陈炜舜以文本细读方式分析了徐世昌的丁巳和陶诗,认为从苏轼开始和陶渊明诗者甚多,已形成了一种文学传统。徐世昌深受陶渊明影响,其和陶诗作虽以息隐自居寻求恬淡之趣,但心态上与陶渊明的淳朴自然并不相同,有处世方面的考虑。文章分析了徐世昌和陶诗的创作背景、格律形式,认为诗表的田园之趣恰恰是对“当下”的不忍回顾。这组丁巳和陶诗,具体而微地呈现出了徐世昌的思想情态乃至诗风的整体面貌。

天津地方史研究者田晓东透过徐世昌三度“归隐”对应的三首诗作,管窥归隐有关的伦常、养生、艺术(题画诗)、宗教取向,提出徐世昌生命情调的主旨“达生适情”,并简析了汪国垣对徐世昌的评价。三次归隐有韬晦之计,也有揣着明白装糊涂和无奈下野,有时归隐并非出仕的对立,而是仕宦生涯的起点。徐世昌对待伦常,以儒为体,圆通参详,培养了沉稳、斯文的行事风格;对待养生,他服膺道教重视今生,形神兼养;对待艺术,他“任性”超越,追求心境平和。

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红梅和王誌达探讨了徐世昌的书画艺术,认为徐对古人书法博观约取,早期风格为馆阁体,中期取法苏黄,晚年勤于孙过庭《书谱》,最终形成独特风格。其绘画以淡泊的意象追求简约雅趣,笔致秀逸,迥异凡流。徐世昌通过成立中国画研究会、举办各种画展、组建北京艺术篆刻学校等推动了艺坛发展,同时积极著书、编书,收藏珍贵书画,对保存传统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南开大学图书馆魏璐珂介绍分析了馆藏的徐世昌著作,主要涉及《海西草堂题画诗》《南崖集》《周容斋先生手札》《松雪堂印萃》等。

徐世昌的出版和收藏贡献

天津文史学者章用秀从收藏鉴赏角度切入徐世昌研究,认为徐世昌是一位眼力不凡的收藏鉴赏家,对古代绘画情有独钟,藏有多幅吴门画派精品。徐世昌还藏有大量的古典文献,其藏书、编书、刻书以部头大、品种多为特色。收藏古砚颇多,编有《百砚谱》《归云楼砚谱》。文章还着重记述了徐世昌纂修的《大清畿辅先哲传》,指出这部书对于研究清代历史、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京津冀地方史的重要史料价值。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振良主要探讨了徐世昌藏书方面的贡献,考证徐世昌书髓楼所在,并认为其力倡颜李实学,藏书偏于实用,刻书则是其思想之延伸和实践。徐氏刊书问题出在贪多求快,其实在编纂过程中,他所付心血颇多,当时能刊刻诸多巨制,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徐世昌的藏书则是逐渐散佚的,部分捐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部分藏在天津图书馆和天津社科院图书馆,另有部分流落民间。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孙光耀和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关佩认为,徐世昌一生勤于著述,整理付梓的文献多达二十余种,涵盖制礼、汇文、谱儒、论政、编史等诸多方面,论道经邦,盈帙满笥。徐世昌还留下一部卷帙浩繁的日记,记述其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等,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文章综述了徐世昌的重要著述,包括《晚晴移诗汇》研究、《清儒学案》研究、《东三省政略》《退耕堂政书》《大清畿辅先哲传》研究、《韬养斋日记》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当下徐世昌研究的不足。当前学界对徐世昌的学术思想及贡献,研究成果较为分散,多集中于某一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系统。同时,现有研究成果偏于对徐世昌编纂的部分文献研究,对其他著述及日记、论说的研究相对不足。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爱霞介绍了其主编影印《徐世昌文献辑刊》的动因及收录门类,认为无论是以《退耕堂政书》为代表的政书类典籍,还是以《清儒学案》《大清畿辅先哲传》为代表的学术类典籍,抑或以《晚晴移诗汇》为代表的文学类典籍,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到推动作用。徐世昌于清末民初动荡不安的年代,完成了很多人想做却无力做成的事情,其文化传承贡献无愧于所生活的时代。

徐世昌五世孙徐定茂为《徐世昌文献辑刊》作序,以详实的史料总结了徐世昌的著书、编书、印书、藏书经过,指摘谬误,发微抉隐,并认为徐世昌对近代学术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终不失为一个中国的读书人也”。

与徐世昌有关的其他研究

天津市北辰区档案馆周持和天津市东丽区档案馆潘子聪考证了徐世昌参与兴建的文教机构,其中以南开学校最为知名。徐世昌以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助推了南开学校的发展,与严修、张伯苓等结下深厚友谊,对天津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作出了卓著贡献。天津市宝坻区方家庄中学王振策,为挖掘故乡地域文化,通读徐世昌所纂《晚晴移诗汇》,梳理出其中的宝坻诗人李光庭、王瑛、杜立德、王殊洽、芮熊占、芮复传,并对六人进行了介绍。天津市第二中学赵进杰以贺涛文集及其子贺葆真日记作为主要文献依据,梳理了徐世昌与武强贺氏三代人之间持续50多年的交游历程。

此外,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宗尧有感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机遇与困境,提交了论文《晚清西学流布下书院山长的儒学坚守——以俞樾在诂经精舍的活动为例》。文章认为,晚清时期列强交侵,出于救亡自强的需要,西方科技文化知识被引入本土教育,在促进晚清教育内容更新的同时,也挤压着传统儒学的生存空间。面对西学的冲击,诂经精舍山长俞樾试图通过书院来打破儒学在发展和传承上的困境。甲午之前,当儒学的“救世”价值仍被认可时,俞樾希望通过对其“致用”功能的探寻来与西学争夺传播的领地;甲午之后,在洋务运动失败儒学“强国”功效基本被否的情况下,俞樾又企求通过书院的保留作为儒学延续的基地。俞樾的行为,展现了负有“卫道”与“传道”双重责任的晚清山长群体,在近代以“人文化成”为主要社会治理方式的传统政教秩序崩溃之际,对民族文化出路的探索与考虑。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研究院任国征从文化传承角度人手,认为深入挖掘徐世昌之于中国近代历史文化的价值,推动学界对徐世昌在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贡献的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和在当代社会的作用价值,是我国构建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此次会议,专家学者言笑晏晏,有通过史料考证重回历史现场的探讨,有对徐世昌文学艺术成就的细读和深析,更着力挖掘了徐世昌在保存传统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会议所述问题无论大小,皆扎实细致,有力地推动了徐世昌研究的深入。

猜你喜欢

徐世昌
民国总统徐世昌日记里的“做官秘密”
徐世昌家祠所藏唐人墓志初探
徐世昌督东时期奉天省旗人生计教育探析
半推半就任总统
清末徐世昌东北政治改革
论徐世昌与奉天省警察制度建设
徐世昌的母教
徐世昌主政期间奉天经济现代化改革的启动
民国总统徐世昌,日记里的秘密
建国以来徐世昌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