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红楼》序
2021-05-30张庆善
《悦读红楼》一书,是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科研》《学语文》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21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征文活动”获奖优秀作品的结集。这本书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对于探讨中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话题说了好几年,也有一些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出版,但《悦读红楼》是第一本“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征文”优秀作品的结集,收在这本书里文章的作者不是著名的红学家和教育专家,而多是高校中文专业的老师、中学的语文老师、高校中文专业在读的研究生以及大学生和中学生,尤其中学生组获奖的文章很多,内容十分丰富。这可以说是一次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实在在的“民调”,是最能反映中学的语文老师是怎样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尤其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中学生又是怎样阅读《红楼梦》的。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学推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主体当然是中学生与他们的语文老师。前两年,北京有一所著名中学曾请我去讲《红楼梦》,我开始很犹豫,为什么?不是怕讲不好,准确地讲是我不知该怎样给中学生讲《红楼梦》。当我面对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们时,要讲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吗?要讲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是什么关系吗?《红楼梦》是不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对《红楼梦》进行“索隐”对不对?刘心武那样讲《红楼梦》对不对?要讲《红楼梦》的版本吗?要讲《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关系吗?王熙凤的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什么意思?要不要讲?还有《红楼梦》中那么多的诗词要不要讲?如果有一个孩子问我“秦可卿之死”的问题,我该怎么解答?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真不知该怎样对中学生說。我不熟悉现在的中学基础教育情况,也不知道现在的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喜欢不喜欢读《红楼梦》?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认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我对这所中学的领导、老师说,最有资格给中学生讲《红楼梦》的是他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因为他们了解他们的学生,熟悉中学基础教育,当然中学语文老师首先要熟悉《红楼梦》,至少要对《红楼梦》及其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也讲不好《红楼梦》。所以,我对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俞晓红教授发起举办的2021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征文活动很支持,也很期待。这本征文优秀作品集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学老师和中学生是怎样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探讨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必须建立在对中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这是我们探讨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前提与基础。
陈士同是安徽省霍邱一中城南分校的老师,他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红楼梦〉解读探微》一文中,提出宏观了解故事框架、中观理解小说主题、微观品读文本细节的观点,认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由面到点、由总体到细微的推进,方可“识得其中味”。他还提出:“就阅读作品采取的方式而言,它包括精读、泛读和浏览三种。针对不同内容、根据不同阅读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要真正挖掘作品的独特处、精妙处,从作品中选取自己觉得嚼头的内容涵泳品味,才能实现。《红楼梦》的阅读也是如此。”陈老师的这些见解,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吴奇是天津市天津中学的老师,他的文章标题是《“整本书阅读”宜“简”不宜“繁”》,吴奇老师似乎对在中学中推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不是那么乐观,但他却是一位敢讲真话、敢讲实话的人,他在文章中谈到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面临的问题、困难,对于我们探讨如何让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吴老师的文章一开头就说:“从实际效果看,进行‘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很理想,与设计者的预期效果有很大距离。学生参与不够热情,教师只好用‘知识清单和‘训练题代替整本书阅读指导。”他特别强调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对成年人与中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不同的,他认为:“如果不认真考虑这个独特的对象——中学生,那么进行整本书阅读只能是走过场,一场大雨过后,只收获几滴雨滴不仅是费时费力不讨好,还会败坏学生本就不很高的阅读兴趣。”“事实上,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对阅读《红楼梦》是不太感兴趣的。如果学校老师不强力推进的话,学生是不会读的。学生还是有喜欢的作品的。”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根据我的一些了解,我认为吴奇老师所说的这些情况真是这样。我们在探讨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定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时间、阅读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好思路、好方法。正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吴奇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很值得重视,如对学生而言,还是应以单篇阅读为主,以整本书阅读为辅。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宜粗不宜精,宜简不宜繁。他说:“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先读后,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所采取的基本策略,首先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其次是‘大小专题重点读,最后是‘圈点批注‘文本细读。”这是吴奇老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
梁冬丽、白钰的文章《开启〈红楼梦〉的五把钥匙》,提出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至少要掌握家族、青春、爱情、生命和悲剧这五个关键词,这是品析《红楼梦》思想意蕴的五大路径,更是打开《红楼梦》艺术宝库的五把钥匙。”他们为此设计了五个方面的学习任务:其一,绘族谱,梳人物关系;其二,立小传,品青春形象;其三,列图表,析不渝之爱;其四,展辩论,寻生命真谛;其五,作诗注,挖悲剧内核。梁冬丽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钰则是这个学校的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他们的看法既有理论思维,又具有可操作性,对我们深入探讨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样是很有启发的。
与各位老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不同,中学生的“阅读”更多在“兴趣”“感受”“欣赏”上,《相约红楼》《天地之间蜉蝣之距》《我为何更喜欢林黛玉》《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篇篇无不表现出中学生的“喜欢”。他们的“着眼点”大多不在《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上,但这却是中学生阅读《红楼梦》真实情况的反映。我们在推动指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时,不能离开中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特点、关注点。
这几年我一直关注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问题,中国红楼梦学会于2021年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我和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詹丹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俞晓红教授等都是这个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为什么我们要申请这个课题,就是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如何在中学推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因为这对于推动《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对改造和丰富我们的中学基础教育,乃至对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学经典,著名的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说每一个有一定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红楼梦》,应该把喜欢不喜欢《红楼梦》、熟悉不熟悉《红楼梦》作为衡量中国人人文素养的标志之一。对冯老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当然,《红楼梦》也不是那么好读的书,尤其是正确地理解认识《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及其文化内涵,就更不容易。而《红楼梦》又不是一部以情节见长的小说,它不像《三国演义》那样有着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也不像《西游记》那样有趣生动、情节曲折。《红楼梦》主要是描写了一个贵族家族的衰落过程,以及伴随着家族的衰落深刻细腻地演绎出一群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人生悲剧。虽然《红楼梦》文笔优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凄美而动人,成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但这一切似乎都不会引起今天中学生的兴趣,他们读起来会有很多困难、障碍。坦率地说,我甚至认为当下要求我们的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很难。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是赞同“《紅楼梦》整本书阅读”,还是反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呢?这里我要声明,我是举双手赞成提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我之所以此时此刻提出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其次我想要强调的,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不能回避的问题,或者说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基础。我甚至认为,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引导好、辅导好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正因为现在中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乃至于阅读其它文学经典,我们才更要积极提倡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尤其针对当下对中外文学经典整本书阅读的淡化、碎片化的情况下,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指出:“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这里说的非常明确,今天我们倡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不是为了高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着眼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提倡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根本目的和长远目标。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到辅导好、引导好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呢?我认为,对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不要有什么硬性规定,要给学校、老师更多的自主权,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权。要鼓励中学语文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有不同的方案。
我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不仅了解全书的主要故事、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更要深刻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要全面了解《红楼梦》写了什么,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还要了解《红楼梦》“好”在哪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等等。因此,我认为无论是“读”还是“导”,应以《红楼梦》八十回为主,以认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为主,以欣赏、审美、感悟为主。要重视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关系,重视《红楼梦》前五回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重视《红楼梦》诗词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重视《红楼梦》主要故事、主要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要重视引导学生开阔全书观照的视野,重视对作品结构线索及其艺术特色、叙述特点的了解。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如涉及“探佚”的内容,主要是老师辅导,学生不必去“寻根问底”。《红楼梦》中不适宜中学生阅读的内容可以不去读。包括《红楼梦》中的诗词,也不必都去读,如“芙蓉女儿诔”,我看就不必读,老师辅导时讲一讲就行。
在推动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要鼓励学生“读”,更要重视老师的辅导、引导,从当下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实际情况看,老师的辅导、引导似乎更为重要。老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设计好辅导、引导方案,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二是要选择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辅导资料。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辅导资料的选择,一定要谨慎,最好请真正的红学家、教育专家来推荐。当然,如果教育部或者教育部委托一个专业部门包括红学家和高校、中学的老师参加,针对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搞出一套比较完整的、严谨的、科学的辅导资料,那是最好的了。
是为序!
(作者: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首席专家)
[责编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