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讨

2021-05-30李翠花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教学方法

李翠花

【摘    要】诗歌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寥寥数字便可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体现作者丰富的情感,其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且便于记忆。诗歌具有美妙的艺术感,深受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小学时期学生就要开始接触诗歌的学习,故本文对小学语文诗歌如何进行更好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学习  古诗诗歌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05

诗歌最初兴起于古人劳作时随口呼喊的口号和加油打气的号子,因其如同歌曲一样富有节奏和韵律,故将其命名为“民歌”。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后面逐渐发展为“诗歌”。诗歌其实也相当于歌的表达方式之一,它从歌中分化而来,独成一派,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一、诗歌的特点

1.内容高度集中且概括性强。诗歌虽然字数不多,但其内容要求严格。一首令人拍手称快的好诗,往往能让读者从寥寥数句中便能窥见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仅仅二十个字,就描绘出这样一幅生动的画卷:山峦叠嶂,寂静清幽,仿若曾经常来此觅食的鸟儿都飞得一干二净,不闻一丝鸟鸣。而绵延万里的崎岖道路上,寻不到一点人的踪迹。一叶扁舟在湖上随波飘荡,头戴蓑笠的老翁在凛冽风雪中一个人独自坐在船头垂钓。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并与画中人一同感受着世界的辽阔和老人的孤寂以及壮志未酬。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诗歌内容简练但寓意丰富,且概括性强,还能给人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2.形式抒情言志且情感丰富。诗歌多以抒情为主,诗者常以抒情的方式用来传递自身思想感情,并且感动读者和教育读者。如唐代诗人杜牧通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表达清明时节亲人家属对逝去亲人沉痛的思念之情和悼念之意,纷纷洒洒的雨水烘托出行人悲痛的心情。而唐代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借手中玉壶美酒表达自己对亲友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思念之情;魏晋曹操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来抒发自己的报国情怀和一腔热血;唐代高适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安慰远出的好友不要害怕前行路上孤身一人,待飞黄腾达后自有为结识的知己前来相交。

3.语言节奏轻快且具音乐美。诗歌之所以叫作诗歌,正是因为它可以像歌曲一样唱出来,具有音乐美。古人多爱自编诗歌来排解干农活时的劳累和身体的疲乏。诗歌节奏轻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理解记忆。诗歌也是小学语文必学内容之一,由于诗歌字句简短精炼,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4.结构简洁明了且脉络分明。诗歌字数较少,各分类字数要求有差异,如古诗、律诗、绝句各分五言、七言,五言字数20字,七言字数28字。宋词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调字数58以内,中调一般为59至90字,而长调一般91字以上。诗歌一般采用短句进行构文,排版规整,令人阅读时一目了然。文字简略,但文章整体脉络分明,学生便于理解记忆。

二、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分析

1.把握诗歌风格特点和概念意义。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教会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风格特点及其概念意义。在每开始做一件事情前先定下目标,围绕目的去做更能收获理想的成果。因为目的明确,开展学习时才能够更加专注,把所有力往一处使。在学习诗歌前,了解诗歌的概念和意义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创作特点。比如,这首诗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又如,古诗绝句五言总共二十个字,学生不可能背出三十二个字来,同时,古诗押韵的特点也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容易上手,便于记忆。

2.了解诗歌发展状况及写作背景。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对诗歌背景不清楚,对诗人描写诗歌所处环境和当时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朝代制度等等不够了解,从而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背后的深意。故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对诗歌时代背景、朝代制度及诗人身份地位、家庭状况、年龄阶段进行分析讲解。不同时代背景和朝代制度,描述的同一种事物可能具有不同含义。而作者的身份地位可能决定他在诗歌中主要是想表达壮志未酬还是怀才不遇,是伤春悲秋还是爱恨情长。而诗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也可能會反映出不一样的处事态度和心理变化。年轻时可能感慨世道艰难、爱恨离别,年老后可能就是思考人生几何、顺其自然。

3.对比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时期同一作者的写作风格会有所不同,如大多数作者早期作品文字会稍显稚嫩,文章构思或遣词造句都有提升空间。但对比同一作者的后期作品,可以发现作者用词更加老练,行文更加流畅。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差异更加明显,如李白写作风格飘逸洒脱、浓烈奔放、狂放不羁;苏轼文风偏耿介正直、通透随性;白居易写作风格平易浅切、明畅通俗。诗歌的写作风格也反映诗人为人品行和心性,故在授课时教师要着重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学习。

4.借助音乐进行朗诵,感受诗歌韵味。大多数诗歌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背诵,为了便于学生学习记忆,教师可能通过播放朗读视频及音乐帮助学生记忆。音乐能够使人脑放松,比如超市会放音乐让客人放松下来,放松警惕,从而增加购物欲望。同理,音乐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记忆时放空大脑,从而更好、更多地吸收新的知识。实验证明,这一方法切实可行,教师可以合理进行辅助教学。

5.鼓励学生模仿写作和独立创作。诗歌学习不是说读了、背了、学习完就了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巩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诗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开始写可能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模仿诗人写作的风格和创作的意念,整体把握后再进行模仿,熟练后可以进一步升级为自主创作。对于学生自主创作的作品,教师需要认真鉴阅,不能敷衍了事,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诗歌的兴趣爱好。

总之,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品,其意蕴浓厚,如茶一般耐人寻味、唇齿留香,引人回味无穷,诗歌学好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诗歌教学工作在常规教育工作中仍属一道难题,教师需要施以极大的耐心和付出极大的精力来开展教学工作,借助正确的讲学方法来辅助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晓燕.2011版语文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3(5):47-48.

[2]蹇思垚.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策略[J].环球慈善,2020,000(002):1.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