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中东 别样风情
2021-05-30叶中娴
叶中娴
本文作者旅居中东诸国十多年,用幽默的语言和轻松的笔调,在笑声中为你揭开阿拉伯世界的神秘面纱。通过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现状、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等,读者可以窥视中东除了战争与政治之外不为人知的一面。
中东奶品大观
时代不同,两个儿子胆肥问我,是亲自用母乳喂哺他们,还是用奶粉把他们喂大?我倒是自己心中有个疑问,我有没有喝过母乳?从前这是绝对不能开口问阿妈的事,一是肯定会给骂,二是永恒答案:小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于是不计母乳,我喝过的有牛乳、羊乳、水牛乳、骆驼乳、鹿乳、马乳,味道各有千秋。如果要我说哪个最美味,那肯定是骆驼奶。
从前的阿拉伯是没有牛奶的,因为乳牛一定要吃青草,大片沙漠哪里有草!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阿拉伯人可以享用的牛奶不外是速溶奶粉或是罐头炼奶、新鲜纸包牛奶等。今天阿拉伯建有高科技人工草原牧场,新鲜牛奶产量可能比传统羊奶产量要稳定。阿拉伯羊群主要不靠吃草,它们吃的东西与骆驼差不多,沙漠上的各种荆棘类都统统照吃,因此羊奶的味道介乎牛奶与骆驼奶之间而带有羊的骚味。一般来说阿拉伯人都喜欢煮热羊奶,放几颗枣子下去,加一些茴香末来喝的。特别在冬夜的沙漠,一窝子的羊奶在火堆上煮着,时不时加些枣子下去,一家老小围坐着,老人家就开始说他的“天方夜谭”。
骆驼奶在今天已经是极品,专供皇室使用,我有机会喝到骆驼奶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冰了的骆驼奶洁白香滑,没有牛奶那么沉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荷尔蒙。因为骆驼只在生产后的三个月内才有奶,当小骆驼长得高过它的乳部后,母骆驼就停止哺乳了。为了要不停地获取新鲜骆驼奶,农场的人就会用骆驼皮制造一只小小的假骆驼来引发母骆驼继续多造几个月奶以供需求。
现在生活在埃及的我是不喝水牛奶的,因为它的颜色带灰,而且有一股浓烈腥味,不是骚味。我在欧洲就曾喝过鹿奶与马奶,都受得了那股骚味,但水牛奶是难倒我了!
而母乳又是什么一个味道呢?
阿拉伯的咖啡与枣子
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喝到阿拉伯咖啡,其实那并不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而是土耳其咖啡。真正的阿拉伯咖啡与茶差不多,阿拉伯咖啡的咖啡豆颜色浅而味道较淡。阿拉伯人在咖啡豆中混入大量茴香、玉桂、草果等香料一同磨成粉粒,在炭火上慢慢焙煮,然后像我们中国潮州的功夫茶那样,用极小的杯子来盛喝,高兴起来可以一杯又一杯地停不了。
喝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当然少不了枣子。在整个中东大约有三百多种不同类的枣子,颜色大致上分有红色、棕色、黄色三种。枣子的价钱可以由几毛钱到三百多美元一公斤。野生老树的枣子品种最昂贵,大部分都在沙特阿拉伯中部,肉爽带有丝纹,不过味甜、皮脆、核小是上品。现在市场上一般出口外销的新鲜枣子都是来自土耳其、摩洛哥、北非等地,制成干果类的大部分来自伊朗以及埃及。
枣树是有年轮的植物,树还小的时候每年都要替树身割皮,割皮可以加快枣树的生长。枣树结果后要用麻布包盖,因为树上熟的枣子可以卖得较高价,同时鸟儿不易啄食损坏枣子。枣树像荔枝树一样,一熟甜一熟不甜,大熟之后可能几年也结不出好果。
现代化的枣树场,当然有人工吊臂采摘,但贫穷落后的地方还是由人爬上去采摘,每年都有人为爬树而跌死。在北非等地,人们都会训练猴子去爬树采摘枣子,那又令我想起中国的名茶,有一种叫“马骝揻”的,想来是同一理由吧。
传统的沙特阿拉伯人,相信每天喝阿拉伯咖啡、吃两粒枣子是养生之道。我倒是发现了枣子有红枣的食疗效用,十分补血以及补充精力。我们一家都习惯了赶时间时,抓几粒枣子当作早餐就赶忙出门去了,跟从前的沙漠行者没两样,一壶水、几颗枣子,只是骆驼变了四轮车子。
一件必备的时装
我旅居在沙特阿拉伯的第一商业城市——吉达。由于沙特是不签发一般旅游签证的国家,许多事也就鲜为人知。有人说埃及的“卡加利利”市集是全中东最大的百货市场,我不以为然,因为在沙特的平民市集要大得多,而物品更是千奇百怪,不似今天的“卡加利利”市集,大半货品都是中国制造!
吉达的高档货、品牌货的街道比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还要漂亮堂皇。逛街购物是沙特阿拉伯女人的重要生活乐趣,因为女人不需工作而又有大把钱。
我前面提过的纸制黑色长袍,因为那是纸造的,当然不耐久穿,我必须要去买一件正货。整套黑袍的价钱可以由60港元起至6000港元不等。我不是悭吝之人,但这件黑袍实非心头之爱,就是舍不得花钱去买,拣来拣去结果花120港元买了件人造纤维的黑袍。设计不俗,中式长衫领,有点绣纹,而且应该易洗又不必烫,绝对不错,非常满意!
居住的外国人屋村,有女人专用购物小巴团,我当然高兴随团购物,而且认识了不少同声同气的香港团友,乐事也!这种购物场面是我第一次见,鄉里的我当然兴奋非常,兴奋得直冒汗,突然觉得那是不正常的冒汗,有点开始像要人间蒸发似的……香港团友见状扶我坐下,问我里面穿了什么?我由最底层开始告诉她:黑色内衣裤、黑色T恤、黑牛仔裤、加上黑丝袜、黑皮靴……“哎呀,你真是愚蠢呀!42℃天气,你全身黑色包裹外面还穿件尼龙做的黑袍,不蒸死都得蒸晕啦。”
团友带我到abaya(黑袍)名店街,真是眼界大开,品牌如仙奴、苦仙第柯、路易威登等都有特别为她们设计的黑袍,不止6000港元,那是我买不起的价钱。最终选了件日本蚕纱加纯棉制的黑袍,600港元,心里十分不情愿。但在沙特阿拉伯,要做女人想去逛街,这是一件必备的时装!
沙特阿拉伯的结婚相亲
因为地理环境关系,阿拉伯人都是早熟的,很早就谈婚论嫁了。门当户对是古老的律例,所以阿拉伯的世界,永远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他们还要兼顾王族血统的问题、伊斯兰教派系的不同等等问题。沙特阿拉伯属逊尼派,是不与什叶派通婚的。
认识一家沙特阿拉伯上等人,大儿子在中国留学,为石油工程专业的交换生,而女儿也有机会前往英国升学,可以说是十分开放及思想进步的家庭。儿子在中国邂逅了一位姑娘,开出了情花。这段姻缘开始时不甚顺利,父亲还是千方百计地安排儿子去相亲,每次都遭儿子海森拒绝,经过了三年,精诚所至,最后成全了这对中沙恋人。
海森的国语说得比我还流利,他也是我的阿拉伯文化导师,指导了我很多。有一次大家闲聊,我问他如何进行相亲。他告诉我,首先是互相交换照片,但女方的照片全是盖得乌天黑地的,只能见一双眼睛,男方可以要求看一些女子没有盖面纱的照片,但那是12岁以前时候拍的童年照!女大十八变,怎可作为标准?第二步是真人相亲,但女方由头到尾也不会说一句话,更不能揭开面纱看。不过说实话,女性一般也不会太丑陋的,因为阿拉伯人混有非洲血统、地中海南欧血统,女性都有长长的睫毛与明亮深陷的眼睛,又因为整天都盖着身体与脸孔,所以皮肤白皙,除非是有非洲血统的才会有黑皮肤。一段美好的婚姻不只求外貌娟好,最重要的是志趣相投。有不少年轻一代的沙特阿拉伯男女追求恋爱自由,但他们都知道一旦要与异族通婚,那是件天大难事,所以自由交往的男女往往都是阿拉伯人,比较易成事。到恋爱成熟时,仍然会安排双方男女再度相亲,不过大家都已见过庐山真貌,信心十足。
阿拉伯人的婚礼十分奇怪,他们喜欢穿西式的白婚纱,这与宗教无关。行礼的地方一般都是大型宴会场所,沙特阿拉伯人的婚礼都分男宾部、女宾部,各自庆祝,女孩子们都可以穿上性感漂亮的晚礼服,大家争妍斗丽一番。有趣的是,新郎的老友不会知道他娶了个什么模样的妻子,只会知道女子的家世背景。但在阿联酋、科威特、阿曼等地的伊斯兰教婚礼中,新娘子可以抛头露面地与宾客见面。最有趣的莫如埃及的伊斯兰教婚礼,还要大跳肚皮舞一番,意为新郎送别最后的“王老五”生涯,以后就不许去看肚皮舞了。在阿拉伯半岛以外的中东各国都存在着其他宗教,特别是东正教,所以许多西式教堂的婚礼一样可见。
旧日沙漠游牧民族的驼队婚礼反而甚少见,有时候因为文化推广、旅游介绍的需要,才会上演一幕。今日沙漠游牧人的婚礼,会用小货车去接新娘与嫁妆,货车都饰上彩带,有人敲打乐器,妇女尖叫伴音迎嫁。
领事馆——女士天堂
领事馆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地方,除了办理驻在国的护照签证以及外交礼宾事宜,最大的功能就是一旦有天灾人祸、战争爆发时,要保护迁送侨民安全离境。但在沙特阿拉伯的各大领事馆,在严肃的后面都为自己的侨民提供了业余生活消闲服务。
在吉达市的中国领事馆可以算是最保守与坚持原则的一个,但每逢国家庆典、农历新年、中秋等都会举行联欢团拜。无论你是银行大老板或是酷热天气下修马路的小工,一视同仁都受邀请,还更有专车去接送那些小工,照顾周到。有些中国外劳,平时不能自由外出活动,领事馆的每次活动,除了给大家舒口气往外跑跑,更可以尝到酒店级的美食。而最令我感动的是领事李金仁先生及其夫人对各人的真诚关怀。大家离去时,常常还分配到一些领馆用不着的食品,我最高兴的是得到麻油与镇江香醋。李金仁先生与夫人石淑珍女士在沙特阿拉伯的任期一延再延,直到荣誉退休为止。继任的杜鸿宾领事也以同样态度去关怀中国同胞。我跑过不少地方,中国领事馆给我的感觉一般都是“墙高门深”,非我等闲之辈可以无事登门的。
美国领事馆与英国领事馆最喜欢举办“卖物会”,在盛大的圣诞卖物会中,可以买到不能在沙特阿拉伯市面见到的各式圣诞饰物、食品,每年我都掏錢买了不少。当然圣诞餐舞会也是各人期待的盛事,诸如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各国也会经常有餐舞会给各国侨胞活动社交一番。至于文娱方面的活动,更是每月每周都有电影欣赏晚会、艺术展及当地短途旅游等等。
我曾经有机会见到过已故法赫德国王的正室及几位沙特公主,都是在一次日本领事馆举办的日本花道与折纸艺术展上。美国领事馆的一次阿拉伯地毡讲座更把我推下不能自拔的深渊一一从此我深入研究学习地毡。日后有机会我会与大家分享地毡的故事。
各国领事馆可以说是所有侨民的天堂,大家不是要去趋炎附势,只是想找一点空间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想最重要的是思想有出路,领馆内可以容许其他宗教崇拜,喜欢“露”的人可以尽情去露,爱好杯中物的人可以开怀痛饮,不必偷偷摸摸。
(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新天方夜谭:窥视中东》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