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角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2021-05-30李现放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信息化

李现放

【摘    要】网络的普及应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一大助力,教学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摆脱了课本的桎梏,使学生能够建立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信息化  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040

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克服传统实验教学的一些弊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一些现实环境无法呈现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实验过程,从而探究出实验规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中学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特性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在教學过程中灵活使用。利用信息技术讲解知识点,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有的物理实验操作简单,用实验器材直接演示,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但有些实验操作难度大,学生只能凭借想象去理解,所以学习效果不好[1]。比如利用牛顿管来演示不同物体在阻力较小时同时下落的实验,因为空气阻力是不可见的,所以学生无法想象物体下落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完整的实验过程,对物理现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从而深度掌握知识点。

二、扩大学生的学习信息量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糅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充当媒介作用,教师将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所以有些知识点无法在一个课时内讲完,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观看微课,提前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学完后觉得没有完全掌握,还可以重新观看视频进行强化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群,将物理学科的有关资料发送到群里,这样学生就能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地重新学习。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搜索自己想要的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当然,教师要想保证教学质量,首要得确保自己能够与时俱进,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这样在教学改革的时候才能很快适应,扩大学生的学习信息量。

三、合理选择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标准,所以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是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师在选择信息技术时必须妥善考虑,结合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2]。首先,教师必须对每一个物理知识进行盘点,并且能够找出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以此为基础选择和物理知识相关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现代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因为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而现代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教师要杜绝纯理论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场景中联想到物理学知识,然后认真观察事物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物理学科的知识晦涩难懂,而且有些内容理论较多,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浓缩物理知识的内容,精简课堂教学,避免冗长的说教,以免出现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虽然网络上有很多资料和信息可以供教师使用,但是网上的海量资源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直接从网上获取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先下载再进行资料加工。比如说,教师可以将选取好的资料做成PPT格式或者是微视频,再从网上下载模板进行美化,让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在此。高中物理知识大多是由实验总结而来,教师可以选择制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过程;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选择幻灯片形式,通过美观简短的页面对物理概念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物理知识网络。

四、根据实验情况合理选用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实验难度较大,很多实验器材学生都不认识,而且有些实验器材刻度较小,在课堂上演示学生无法清晰地观察实验过程,导致实验教学很难进行,甚至成为教学难点。这时,信息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物理画板,或者播放网上现有的实验视频。比如,有些实验需要用到电压表或电流表,做实验演示时看不到读数,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学生更难观全貌。而投影仪屏幕较大,能够确保整个教室的学生看清实验过程,教师也可以借助它教授学生电表的读数方法,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再如,演示磁感线相关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把实验器材放在展台上,然后用投影仪放大,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演示情况,从而顺利建立物理模型。再比如平抛运动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实验过程很快结束,学生没有办法分析实验过程,无法总结出小球在不同方向的运动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就可以引入仿真物理实验,放慢小球的运动速度,让学生明白在水平方向小球是匀速运动的,在垂直方向则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验操作难度和可行性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投放,提高实验的可见度,让学生能够顺畅地探究物理原理和规律[3]。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引入对物理教学作用很大,它的运用非常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也能彰显出素质教育内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还能让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潘良道.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认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8(04):51-53.

[2]王泰源.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智能城市,2017,18(01):170.

[3]孙润.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03):36-37.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信息化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