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降低西药房内部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2021-05-30尹向华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差错率西药房

尹向华

摘要:目的:分析西药房内部调剂中使用PDCA降低调剂差错率的价值。方法:对我院西药房进行PDCA管理,观察PDCA管理与过往常规管理的内部调剂差错率。结果:抽取PDCA建立前的1000份资料,其中,药物数量错误25例、处方开具错误20例、易混淆药品品种错拿10例、漏拿3例,共计58例,差错率为5.8%;抽取PDCA建立后的1000份资料,其中,药物数量错误2例、处方开具错误3件、易混淆药品品种错拿2例、漏拿3例,共计10例,差错率为1%,管理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管理前,药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及和谐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分值低于PDCA管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药房内部调剂中,采取PDCA管理方法有利于降低内部差错率,提升我院药学服务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PDCA;西药房;内部调剂;差错率

现阶段,药学服务模式在不断发生改变,在过往的药学管理中,存在内部调剂错误问题,对药学服务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医院在药学管理中,以药品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构建合理化的药物服务体系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药学工作者在西药房管理中,思考合理化的管理模式,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1]。PDCA循环法作为优质管理方法,也叫作持续质量控制方法,指的是基层工作人员建立起質量管理队伍,对目前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方法,解决目前服务及管理上面对的问题。本研究分析西药房内部调剂中,通过不同管理方法对条件差错率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西药房2021年1月-2021年12月西药房内部条件差错数量进行统计,根据分析PDCA管理前后的差错率变化。

1.2 方法

①建立PDCA小组:其中有1名组长5名成员。在第1次小组会议中,以头脑风暴选择持续改进质量方向,工作总体方向是药房通过药物治疗,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也能表达西药房工作的主旨。在会议上,每个成员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②选定主题: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序列获得评价项目,根据项目内容进行打分,备选主题分数及求和平均值获得,从而获得主题[2]。③活动计划:在活动计划中,先指定计划书,定期召开会议,每个环节需选择1名成员,主持会议及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④对2021年前半年的西药房内部调剂差错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常见的差错是药物数量错误、规格错误及错拿、漏拿等,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进行分别统计及记录,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西药房需要改进的项目。在调查过程中,药物数量错误25例、处方开具错误20例、易混淆药品品种错拿10例、漏拿3例,共计58例。⑤对目标进行设定,根据PDCA实际情况,对圈能力进行测定,最终获得目标值。在既定的目标下对药物进行调整[3]。⑥处理措施:针对其中的品项错及数量错情况,使用鱼骨图自人员及设备、方法、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整,找到其中的问题,对对策进行分析。在药品摆放过程中,自包装上对药品进行合理摆放,制作符合要求的标签。补充药物的人员将药物拆分到最小的包装,以小包装上架。发药台上标明退药及归位时间,对发药台桌面进行整理。在药品信息变更及位置改变时,需告知药房工作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核,遵循四查十对的原则,对发药流程进行完善,对处方进行核对,并开具发票及药物。处方模糊字迹应当重新标注,1例患者具有多个处方时,应当说明药品累积后的数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加强道德心及自尊心培训,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及责任意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PDCA建立前后的西药房内部调剂差错率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PDCA实施后的西药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及和谐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每个项目为100分,分值高代表西药房内部工作质量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DCA建立前后的内部调剂差错率

抽取PDCA建立前的1000份资料,其中,药物数量错误25例、处方开具错误20例、易混淆药品品种错拿10例、漏拿3例,共计58例,差错率为5.8%;抽取PDCA建立后的1000份资料,其中,药物数量错误2例、处方开具错误3件、易混淆药品品种错拿2例、漏拿3例,共计10例,差错率为1%,管理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组间管理前后的内部工作质量评分

管理前,药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及和谐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分值低于PDCA管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西药房是人流较多的区域,患者等待医生开具药物后,需要到药房取药。由于取药人数较多,容易发生秩序混乱问题,导致发生药物错拿及漏拿的现象,到达患者手中的药物有明确的用法用量,发生错拿及漏拿后,患者在用药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康复进度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发生严重的医患矛盾,从而影响医院的声誉。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药,但忘记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禁忌,患者在用药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部分医生工作忙碌,存在书写错误,很多字无法辨认,容易发生严重的后果,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取药。医生对患者信息并未详细标注,在取药过程中容易发生混乱,导致用药错误。药师在配置药物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错误,同类药物的规格不同,也可能涉及不同的处方;药师在配置药物时,并未观察药品清单,将一板药物错拿成一盒,或者为患者拿错药物。药物的名称相同,但产品配方不同,使用效果也存在差异。在工作中,门诊药师并未对厂家信息详细核对,导致发药错误。也有药师在工作者中,关注药品包装,对规格并未详细核对,容易发生取药错误。节假日患者数量较多,可能在台面上放置大量的单据,药师为节约时间,在每张单据上药物拿取时容易发生错误,主要是分配上的错误。部分患者心态紧张,排队时间较长,在取药时容易发生错拿及漏拿的情况。对此,西药房应当关注操作流程,相关部门构建严格的处方管理及审核方案,注意在审核过程中采取双人审核制度,在配药过程中提醒家属核对清单。门诊药房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将药品名及包装相近的药物做标识,避免发生拿取错误问题。药房内对药物合理摆放,对药物进行定位,室内保持干净整洁,桌面上禁止摆放杂物,储存药物的空间,保持干净整洁,将药物根据种类及功能进行区分,或者根据药物类型及服用方式进行区分,避免发生药物混淆等问题。在开具处方过程中,在清单上会存在无法辨识的字迹,经过确认后,取药时应当避免混乱,保持取药流程顺利。药物调剂错误与开具处方的医师及拿药的药师具有相关性。我国针对院内因素采取PDCA管理措施,监督及管理部门建立标准化的处方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对门诊药房涉及的药品进行管理,对药师进行培训。在储存及摆放药物中,根据药品的功能进行分区,一个药物分区中含有不同的剂型,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师选择其中的药物。PDCA管理分为十大步骤及多种方法,在短期内降低西药房调剂差错率,提升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在本研究中,研究成员均是西药房的一员,多数为青年药师,活动氛围相对轻松及愉悦。在PDCA管理中,每个成员发挥潜能,积极改善西药房的工作氛围,成员的关系也更为融洽。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的内部调剂差错率为5.8%,管理后的内部调剂差错率为1%,调剂差错率明显降低。管理前,药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及和谐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分值低于PDCA管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说明,通过PDCA管理后,药房工作人员能力有一定提升,药房服务质量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在西药房内部调剂工作中,采取PDCA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后,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高,工作态度更为认真,有利于提升绩效水平及降低差错率,提升自身在药房的竞争力。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是PDCA应用经验不足,管理方法及计划安排存在漏洞,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PDCA活动进展更为顺利。

参考文献

[1]Heikkil?Juha Markus,Bergman Paula,Jantunen Juha,Salim?ki Johanna,Kauppi Paula,Pohjanoksa-M?ntyl?Marika.Are there differences in the treatment information received to support guided self-management between asthma and allergy patients?:A community pharmacy survey in Finland[J].Exploratory Research in Clinical and Social Pharmacy,2021,3:114-115.

[2]马留平.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102-103.

[3]张金义.PDCA循环法降低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的作用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1):284-285.

[4]韦璐,吴凤雯,李健萍,梁令仪,陈斯韵,罗红英.PDCA在降低住院药房针剂内部调剂差错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5,12(10):126-128.

猜你喜欢

差错率西药房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科学化管理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实践分析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