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1-05-30胡爽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联合检测临床价值乳腺癌

胡爽

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40例乳腺癌患者为样本,其纳入时间由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结束,将其设立为观察组,而后再取同期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需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包括准确性和灵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血清癌抗原153(CA-153)、血清癌抗原199(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患者的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单项检测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较五项联合检测相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結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效果显著,能快速、准确地对乳腺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其血清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水平对区别良性、恶性肿瘤有很大的鉴别价值,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乳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乳腺良性肿瘤;阳性检出;临床价值

乳腺癌属于女性肿瘤疾病中排位较前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发病于乳腺上皮细胞,患者会出现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腋窝淋巴肿大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命[1]。该病可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以及其他罕见癌等多种类型,目前临床对该病的发病原因研究尚不明确,但该病多与患者内分泌激素异常、遗传、基因突变以及物理因素等有直接关联,其诱发因素也较多,包括患者的生活方式、肥胖、营养过剩、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等均有关联。乳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无任何异常状况或症状,不被大多数患者发现,仅在病情较危机时才会被患者关注,且大多为中晚期情况,其病情较危机,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命[2]。因此,该病需早诊断、早治疗,以在早期将病情控制住。其常见的诊断方式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无检查、组织活检等,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3]。鉴于此,本次研究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9月时间段,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和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均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的对照效果,详细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9月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样本,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样本纳入标准:(1)均符合乳腺疾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相关诊断;(2)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其家属签署相关告知书或协议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或行为过激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或伴有恶性肿瘤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5)本次检查禁忌者或不耐受者;(6)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或中途退出者。其对照组: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0岁,均值(45.11±10.35)岁;病程时间均值(21.25±5.29)个月;病情类型:乳房纤维瘤20例,乳管乳头状瘤8例,乳房脂肪瘤12例。观察组: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1岁,均值(46.10±10.41)岁;病程时间均值(14.33±3.41)个月;病情类型:非浸润性癌26例,浸润性癌11例,罕见性癌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满足研究指证。

1.2 方法

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首先需采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为样本,而后再进行血清的提取,对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指标水平。

1.3 观察指标

(1)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共从5项指标进行检查,①糖类抗原125(CA-125),正常范围0.1~35 U/ml;②癌胚抗原(CEA),正常范围0~5 ng/ml;③甲胎蛋白(AFP),正常范围0~15 ng/ml;④血清癌抗原153(CA-153),正常范围0.1~35 U/ml;⑤血清癌抗原199(CA-199),正常范围0.1~27 U/ml。

(2)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对比。

(3)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录入数据至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CA-125、CEA、AFP、CA-153以及CA-199等指标水平分别为:(81.25±12.25)U/ml、(15.85±3.78)ng/ml、(19.26±4.25)ng/ml、(78.27±12.34)U/ml、(98.26±15.25)U/ml,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对比

观察患者的CA-125、CEA、AFP、CA-153以及CA-199等阳性指标检出人数分别为32例(占比为80.00%)、35例(占比为87.50%)、31例(占比为77.50%)、36例(占比为90.00%)、37例(占比为92.50%),而对照组患者的     CA-125、CEA、AFP、CA-153以及CA-199等阳性指标检出人数分别为11例(占比为80.00%)、14例(占比为35.00%)、16例(占比为40.00%)、13例(占比为32.50%)、10例(占比为25.00%),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2.3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对比

观察组的CA-125、CEA、AFP、CA-153、CA-199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00%(24/40)、55.00%(22/40)、57.50%(23/40)、62.50%(25/40)、47.50%(19/40):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3.16%、57.89%、60.53%、65.79%、50.00%,其也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其差异非常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的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CA-125、CEA、AFP、CA-153、CA-199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0%、87.50%、77.50%、90.00%、92.50%,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50%、35.00%、40.00%、32.50%、2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的CA-125、CEA、AFP、CA-153、CA-199单项检测准确性分别为60.00%、55.00%、57.50%、62.50%、47.50%,其灵敏度分别为63.16%、57.89%、60.53%、65.79%、50.00%,而五项联合检测的准确率为92.50%,灵敏度为97.37%,均明显高于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p<0.05)。

综上,将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其效果非常理想,通过指标水平的变化可有效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判断,其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更高,能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苏建华,余远昌,于雪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3):88-90.

[2]杜燕飞,廖源.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和CA199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83-85.

[3]王峰,刘杰,曲根宝,等.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5):753-755,804.

猜你喜欢

联合检测临床价值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应用于小儿胰腺炎中的
Survivin与Smac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CA125单项与多项肿瘤指标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