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动天津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5-29李勇
李勇
近年来,预期规模超过万亿元的信创产业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也成为各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信创产业作为天津市主攻方向,提出构筑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相关部门要抢抓机遇,结合天津市发展实际,精准引育新动能,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天津市发展信创产业的基础与优势
信创产业也称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中国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IT架构和标准的战略选择,是对现有信息产业生态格局的重新洗牌,必然会引发海量的市场需求,为天津市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1.天津市具有信创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将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始终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认真落实“津八条”“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支持民营经济“19条”,持续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出台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总体行动计划及十大专项行动计划,连续四届为世界智能大会搭建国际高端交流平台。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天津市信息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由2017年的135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27亿元,2017年至2019年环比增速分别为14.1%、20.7%和23.5%,显著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中科曙光、紫光云、360科技、云账户、长城电脑、麒麟操作系统、飞腾芯片、科大讯飞等行业翘楚纷纷落户天津,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天河三号”原型机进入国家重大创新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面应用阶段,滨海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示范与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1+16”承接平台发展勢头强劲,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市创新政策叠加优势,使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2.天津市具有发展信创产业的独特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发展信创产业符合天津市“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在“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中,“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基础,体现了党中央对天津市“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的殷殷重托,希冀天津市增强包括信创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具有信创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十三五”时期以来,在《天津市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天津市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总体行动计划》《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推动下,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现有产业涵盖了高性能服务器、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外部设备、应用软件等方面,“全链条式”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拥有一批甲级资质的系统集成商。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聚集1200家信创企业,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队伍,已成为全国信创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三是拥有雄厚的资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加上即将开门纳客的国家会展中心,制度优势和良好的对外沟通平台,必然会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二、以“四位协同”产业体系推进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天津市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就,但产业规模与2019年度软件业务收入位居全国前5名的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差距就是努力的方向,差距就是奋起直追的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的现实背景下,持续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是推动天津市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
1.持续推进新动能引育,构建信创产业生态。引育新动能一直是天津市委、市政府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面对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出现的变数,这项工作不但不能停滞,反而要持续加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要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尽快确定发展图谱,深入研究上下游关联产业,深化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细化惠企政策配套细则,建立执行协调商议机制,针对企业合理的具体需求,经过既定的程序认定后,即可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破解好政策被“卡壳”问题;将“一基地三区”建设作为天津“十四五”时期第一目标,接续强力推进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建设,主动对接中央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发挥好天津沿海国际港口优势和东北亚区位优势,加强与日本、韩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流合作,主动对接中日韩合作基金支持项目,吸引外企到天津落地或者设立分支机构;以《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为引领,进一步完善“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扶持体系,强化梯度培育,实施精准扶持;以滨海高新区“中国信创谷”建设为载体,吸引一批重大科学装置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入驻,重点发展硬件链、软件链和服务链三大核心链条,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营造军民融合技术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从而系统化构建“311”信创产业体系。
2.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赋能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信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原始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调动企业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比如,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将国家支持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到位;完善企业科技创新评价与监督体系,等等。同时,要通过完善配套服务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比如,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机制,强力推进国家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全力支持麒麟软件等领军企业打造信创产业集群,为国家基础软件创新中心落户天津创造条件。
3.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保障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信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的保障。过去,天津市在发展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比如,2017 年以来,天津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累计吸引超过10亿元的社会资本,围绕“边缘计算芯片、认知计算框架、智能控制算法”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信创项目研究;滨海高新区建立一体化上市服务体系,支持优质企业挂牌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市科技局依托商业银行推出了“智能贷”“智权贷”“科创贷”等100多种适用于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产品,促进了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十四五”时期,天津市相关部门要继续创新思路和举措,多维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比如,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基金的支撑引导作用,实现信创产业与现代金融的深度融合;调整优化上市激励措施,完善对接资本市场和上市储备机制,推动更多信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做大做强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千亿级智能产业基金群、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基金规模,助推信创企业成长壮大;继续发挥天津市融资租赁方面的优势,协同保险行业,提升金融服务信创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4.强化高端人才引育,支撑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信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自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来,天津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出台了引进人才“绿卡”政策、“千企万人”支持计划、“131”人才培养工程、“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对于引育和储备优秀人力资源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相关部门要针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评估,深化改革,以提升政策效率。比如,适时升级“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优化放宽“企业提名单、政府接单办”人才引进政策条件。同时,要完善制度设计,采取股权、分红等措施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职称评定制度,摒弃“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审方法,侧重从专利、项目、案例、研究报告、试制总结报告、工作方案、设计文件等成果方面进行考核,同时鼓励优秀科技人才破格越级申报。当前,我国很多技术遭遇“卡脖子”,需要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20年开始的高校“强基计划”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天津市教育管理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加强基础理论学科研究的组织和引导,保障实施条件,支持推进信创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升超级计算、量子加密、区块链等信创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能力。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就信创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信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启动实施。只要我们认真执行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迎来信创产业发展的春天。
作者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