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起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2021-05-29崖柏

现代家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罗森塔尔管用潜意识

崖柏

编者按:家长唠叨孩子,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家长越唠叨,孩子越厌烦,唠叨就越没有效果,而唠叨越没有效果,家长就越觉得需要再唠叨一遍……不难发现,唠叨是无效的教育手段,甚至有可能伤害亲子关系。那么,与唠叨相反的沟通方法是什么呢?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咨询师杜伟国先生,与家长朋友们聊聊这个话题。

心理暗示对孩子是否管用,让科学家用实验来说话

周建英(9岁男孩的妈妈):我承认,我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但唠叨不是我的嗜好,我是被逼无奈。比如我陪儿子写作业,他磨磨蹭蹭,半小时内上了三次厕所,喝了四次水,我提醒他要专心,提高学习效率,他就开始烦我唠叨。但如果由着他磨蹭,他根本不可能完成作业。

郑学彬(12岁女孩的妈妈):女儿给我取外号“唐僧”,意思是我爱唠叨。我知道唠叨不是好习惯,还惹孩子烦,但我除了唠叨不会别的。

主持人:为什么不试试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郑学彬:心理暗示管用吗?

主持人: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时,罗森塔尔把一份 “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罗森塔尔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回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这便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應。

郑学彬:怎么会这样?

杜伟国: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因受到心理学家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都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使期望成为现实。积极的心理暗示,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周建英: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小孩子可能管用,年龄大些的孩子可精明了,别说暗示,就是明示也未必管用。

杜伟国:德国心理学家进行过一个针对成年人的实验,结果同样令人惊奇。

德国汉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个健康的成年志愿者进行大脑磁共振扫描。在扫描过程中,研究人员利用激光针扎志愿者的手,并告诉志愿者,一种止痛药膏已经抹在了被扎的手上。实际上,所谓止痛药膏不过是普通润手霜。结果,志愿者都表示被扎没有那么疼,而且大脑跟感觉疼痛有关的那部分区域也不活跃。这个结果从生理学角度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患者的潜在积极影响。当患者期望一种疗法有效时,控制疼痛的大脑区域变得活跃,导致止痛物质内啡肽的分泌。结果,无论这种疗法有无直接效果,患者都会感觉更佳。

孩子更在意心理暗示,也很容易接受家长的心理暗示

陆敏燕(5岁男孩的妈妈):人们为什么那么容易相信心理暗示?

杜伟国:从心理机制上讲,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该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认同假设。我们成年人不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吗?如果被别人差评,我们会沮丧,自我怀疑;如果被别人点赞,我们就开心,充满自信。孩子更在意心理暗示,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心理暗示。

陈绍荣(13岁女孩的妈妈):您能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吗?

杜伟国:好的。一位妈妈向我求助,她4岁的儿子做事非常慢,吃饭慢、写字慢、说话慢、走路也慢。她不停地催,孩子却越催越慢。我教她心理暗示的方法,不到一个月她儿子就有了起色。

周建英:快说说,她是怎么做到的?

杜伟国:她不再催儿子,只是耐心地陪着儿子,每次都说:“这次比上次快了一点儿。”而且不断用眼神和话语向儿子表达赞许。渐渐地,她发现儿子的动作真的比以前快了,也更自信了。类似的神奇案例,生活中不胜枚举。

怎样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谭志清(6岁男孩的爸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无中生有地夸他,对吧?

主持人:不是无中生有地夸奖,而是正确地表达期待。心理暗示是一门学问,请杜先生给我们讲解其中要领。

杜伟国:在家庭教育中,一次完美的心理暗示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

第一,对孩子不断重复重要的积极信息。

心理学认为,一句话多次重复就能根深蒂固地植入人的潜意识,让人深信不疑。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重要的积极信息,比如“别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微笑让人更漂亮”“我爱你,宝贝儿”。

第二,给孩子灌输积极的观念。

人的潜意识只能在同一时间内主导一种感觉,只要家长不断给孩子灌输积极的观念,孩子的潜意识就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但家长一定要注意,表达积极的观念时不要使用否定词。比如,不要说“我不会害怕”,而要说“我充满自信”,因为前者是消极的陈述方式,不会对潜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给孩子制订清晰的目标。

心理暗示是一种目标追求机制,孩子给予自己潜意识的指令越清晰,对自己的帮助就越大。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制订清晰的目标,比如相比“好好学习,成为学霸”这样的模糊目标,“期末考试进步两个名次”“数学成绩要超越同桌”这样的清晰目标更能鼓舞孩子的干劲儿。

第四,给孩子情景刺激。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时,家长要善于感性描述,让孩子能想象出自己成功的情景。这样的感性描述越清晰越好。比如鼓励孩子第二天上台演讲:“想想看,台下的老师和同学都用欣赏、佩服的目光看着你,心里想‘我要是能有那样的口才该多好,他们都忍不住要鼓掌了,又怕打扰你,所以脸憋得通红……你能想象最后的掌声有多热烈吗?”

第五,除了话语以外,眼神和肢体动作也能表达积极的心理暗示。

既然是“暗示”,就要注重非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欣赏的目光、欣慰的表情、肯定的大拇指、兴奋的击掌等。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这些非语言表达方式更像是真情流露,所以效果更佳。

章玉春(14岁女孩的妈妈):我忽然明白了,唠叨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只不过它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危害非常大。

杜伟国:没错,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多强大,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有多可怕。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罗森塔尔管用潜意识
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小“串”活动,大显精彩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罗森塔尔”效应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如此妙招
海澜之家等
小饼干的大道理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