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藜麦规模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05-2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品种研究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中高海拔山区的藜科藜属植物。藜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含人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矿物质、氨基酸、食物、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且蛋白质含量非常高[1]。除此之外,藜麦低脂、低升糖,不含谷蛋白,是非常优质的营养来源及保健食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藜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能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的粮食[2]。在中国,藜麦种植也已普及,2011年甘肃省农科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引进藜麦,并在甘肃省进行试验。在种植成功后,先后进行了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及抗逆性研究及藜麦产品加工品研发等工作,并成功将藜麦推广到甘肃省其他地区。本文基于中国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藜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藜麦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藜麦产业发展,为广大藜麦产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中国藜麦种植发展现状

自8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省份开始种植藜麦,且在部分省份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藜麦生产产业,目前,中国甘肃、青海、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北及云南省等都有藜麦种植区[3,4]。中国的藜麦研究为藜麦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中国农业部在秘鲁和玻利维亚分别设立了藜麦研发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一些藜麦企业建立了藜麦联合实验室。制定了藜麦相关国家标准及“中国珍珠小麦种植规划”。成立了藜麦工程中心及藜麦育种中心,促进了我国藜麦产业的发展,并翻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藜麦专著。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广种植藜麦,使藜麦成为中国农业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5]。

2藜麦规模化种植存在的关键问题

2.1民众认知度较低及藜麦种质资源研究较弱

中国种植藜麦时间较短。目前,虽然中国藜麦种植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产品逐渐多样化,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但大部分民众对藜麦了解较少。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藜麦品种资源在中国不符合农艺要求,同一片田地的藜麦株型和成熟期显示出许多不同的特征。

2.2制约藜麦生长的因素较多

在诸多因素中,影响藜麦生长的重要因素是海拔,如种植区海拔低,会造形成藜麦不饱满和生长慢等问题[6]。在藜麦出穗期(6月中旬~7月底),若遭遇30℃以上的高温会造成藜麦授粉失败,使其不结果。此外,藜麦病虫害非常严重,且防治极其困难。高湿地区藜麦易患霉菌病、叶斑病,在藜麦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为跳甲虫。藜麦整个生长期还易受到冰草及灰菜的影响。藜麦机械化播种难以控制种子供应量,造成耕地管理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中国许多种植区域出现了苗脱落及死苗的问题。这些因素对藜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极大地制约了藜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3藜麦产品产业化开发程度低

目前,中国仅有山西省稼祺藜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藜麦系列产品(面粉、酒、挂面等),而其余地区藜麦的知名度较低,这严重打击了企业发展藜麦产业的积极性,造成缺少藜麦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局面。除此之外,现阶段与其他國家相比,中国的藜麦加工技术相对落后,无法充分加工藜麦,造成积压。

2.4藜麦种植及产品研发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藜麦播种种量为3.0~4.5 kg/hm2,相比其他农作物较少,导致播种精量较低,在收获期,由于藜麦植株高矮相差较大,且成熟期不统一,资金投入较少,因此,藜麦机械化种植和收获非常困难。除此之外,藜麦不仅可作为粮食,还可作为饲料,但由于中国发展起步较晚,缺乏相关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在品种选育及种植技术和加工产品的研发方面相对落后。

3推进河北藜麦规模化发展的建议

3.1加强品种引进筛选研究

首先对藜麦品种开展系统育种。选择农艺性状优良及结实率高品系进行培育,利用藜麦繁殖快速的的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优质种子。通过比较筛选及适应性试验筛选出优质种子。最后,在温室内进行分离纯化繁殖,3~5年后进行品种审定。另外,由于藜麦花药较小,人工去雄困难。因此,很难进行杂交育种,首先需进行系统育种,通过单株纯化和分离筛选出纯合后代,获得纯合材料后再逐步进行杂交育种。近年来,山西稼祺藜麦有限公司利用温室技术进行品种选育,已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因此,在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可借助这些企业的研究经验,再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来完成藜麦品种选育。

3.2加大藜麦研究经费投入力度

藜麦为中国新型农作物,目前,中国可种植的品种很少。在藜麦育种及种植过程中,由于科研人员缺乏相关技术和经验,研究进度极为缓慢。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将藜麦纳入中国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藜麦育种和种植技术研发。

3.3加强藜麦加工产品的研发

现阶段,中国已开发的藜麦产品主要包括藜麦酒、藜麦风味饮料、面包、藜麦面条、藜麦饼干和各种食品保健品与护肤用品等。研究人员还利用藜麦秸秆作为饲料研发原料。在藜麦的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需逐步研发出更多深加工藜麦产品。

参考文献

[1]王晨静,赵习武,陆国权,等.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2):296-301.

[2] KEVIN M,JANET M. Quinoa:improvementand sus‐tainable production[D]. Hobken:JohnWiley & Sons,Inc.,2015.

[3]肖正春,张广伦.藜麦及其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4,33(2):62-66.

[4]任贵兴,杨修仕,么杨.中国藜麦产业现状[J].作物杂志,2015(5):1-5.

[5]黄杰,杨发荣.藜麦在甘肃的研发现状及前景[J].甘肃农业科技,2015(1):49 - 52.

[6]刘洋,熊国富,闫殿海,等“.粮食之母”、“超级食物”———藜麦“落户”青海[J].青海农林科技,2014(4):95-98.

基金项目:河北省农林科院科学院基本业务科研项目(No.2018030302);河北省农林科院科学院创新工程(No.F19R494004-01-5)。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杂粮研究实验室/国家谷子改良中心魏志敏,李顺国(通讯作者);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剑涵;3邯郸市邯山区农业农村局裴美燕;4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吕玮(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品种研究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