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做雷锋
2021-05-29
雷锋“唱支山歌给党听”
1960年雷锋入伍不久,就报名参加了演出队。他准备的一个节目,就是用湖南小调填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也被他写进了日记本,又在他牺牲后被全国各大报刊争相转载,广为传诵。
作曲家朱践耳读了雷锋的事迹和这首诗后深受感动,谱出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曲调。1963年2月21日《文汇报》首次刊载这首新歌,当时的标题就叫《雷锋的歌》,并注明歌词摘自《雷锋日记》。1963年3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该歌曲使用的也是《雷锋的歌》这一歌名。
这首小诗与雷锋的身世、素有的立场感情完全吻合,人们因此而产生了误会。然而作者并不是雷锋,而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技术员姚筱舟。这首诗他以笔名“蕉萍”发表在陕西一本杂志上,发行量很小,却偏偏被雷锋看到并摘抄到日记中,雷锋把原文“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使诗文更加准确、更加亲切。雷锋还删掉了关于大跃进的一段诗词。姚筱舟说,有了雷锋的修改和“推广”,有了才旦卓玛的演唱,这才有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当年雷锋入党,也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雷锋曾经先后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958年11月5日,在湖南望城五星人民公社,雷锋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59年11月15日,在弓长岭焦化厂,雷锋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1960年4月5日,刚刚参军不久,雷锋又第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每份入党申请书的字里行间,都跳动着他一颗炽热的心。1960年6月,连党支部讨论吸收新党员,工兵团领导提出应考虑雷锋,但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他入伍才半年,列入发展计划会影响老战士的思想情绪。7月,连党支部第二次讨论雷锋入党问题,多数同志赞成把雷锋列为发展对象。全团100多名发展对象,只有雷锋是当年兵。
1960年夏天,雷锋因为在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又被评为“节约标兵”。11月初,雷锋以特邀代表资格上报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军区党委认为雷锋以党员身份出席会议更为适宜,要求工兵团党委尽快批准雷锋入党。
这时,军区工程兵的连队政治工作会议正在沈阳召开,工兵团党委委员多数在这里。运输连指导员高士祥紧急赶回抚顺,当晚就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雷锋因为在外地作报告并未到场,高士祥替他念了入党志愿书。全体到会党员一致通过雷锋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第二天一早,高士祥又赶回沈阳会场,工兵团在沈阳军区招待所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团党委临时扩大会议,议题只有一项:讨论批准雷锋入党。
会议结束,雷锋已经成为了一名新党员,而雷锋本人此时也正好在沈阳作报告。当得知自己入党的消息,雷锋显得非常激动,半天说不出话来。
“雷锋的微笑,是我心中永远的春天”
——雷锋生前连长虞仁昌走进校园话当年
文|孟明娟
2021年年初,雷锋生前连队的连长虞仁昌来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出席“雷锋精神进校园、携手共叙爱党情”主题活动,为师生讲述亲历的雷锋故事。
两年多的缘分,一辈子的缅怀。今年92岁高龄的虞仁昌,在雷锋离世后的近50多年里,不知多少次走进校园、部队、社区,讲述雷锋的感人故事。讲述雷锋故事和弘扬雷锋精神,俨然已成为虞仁昌自觉的责任和使命。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亲密战友雷锋,已成为虞仁昌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虞仁昌登台坐到孩子们中间,深情地讲述与雷锋永远的缘分,回忆第一次见到雷锋时的情景:那是1960年1月17日,当时虞仁昌任解放军某部运输连副连长,他去新兵连接回入伍新兵后列隊点名,当他点到“雷锋”时,一声响亮的“到”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名叫“雷锋”的新兵排在第一排最后一个。“虽然个子小,但劲头可不小,是个好兵啊!”虞仁昌暗暗称赞,高兴地笑了。雷锋也笑了。
雷锋的笑,再次引起了虞仁昌的注意。“这笑容,像扑面而来的春风,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春天!”事过境迁近60年,但初次见面时雷锋阳光般的笑容,永远印在老连长心中。
两三个月的新兵生活,揭开了雷锋人生崭新的一页,他成为官兵们一致公认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兵。
虞仁昌说,雷锋生在旧社会,新中国诞生后,苦命的雷锋终于过上甜蜜的日子,他心中充满了对新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恩。雷锋常饱含深情地说,没有共产党、毛主席,就没有我雷锋!
在老连长眼里,这位“小个子”新兵勤奋好学、手不释卷,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参军入伍时,雷锋随身携带的皮箱里就放着各种书籍,他总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阅读,如饥似渴地从英雄人物传记等书籍中汲取养分,用知识丰富、武装自己的头脑。
台上台下的少先队员们全都沉浸在老连长的回忆中。虽然,他们与雷锋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但跟随老连长的讲述,同学们彷佛看到了雷锋正跨越60年时空,笑容满面地向活动会场、向学校师生们大步走来。